华为的“城墙口”和我们的

2019-01-27 16:43潘毅刚
浙江经济 2019年19期
关键词:冲锋阿甘任正非

潘毅刚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公共政策)

如何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华为已经给出答案,认清自己的那个“城墙口”,始终朝着它发起一次次冲锋,直至胜利

最近,看见任正非签发的华为总裁办的电子邮件,这是一份精选了《中国机长》观后感网友跟帖的邮件。整份邮件很有“华为味”,尤其是按语:应对美国的制裁,我们最好的方式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我们要学习衡水中学,“我们改变不了环境,我们可以改变适应这种环境的胜利办法”。我们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不动摇,不要过度消费国内客户及民众对我们的同情与支持,只能以更优质的服务报答他们。

之所以说很有“华为味”,一是对苦难的态度。华为的成就来自于苦难,华为的企业文化对苦难基本态度是接受、包容,并以此为做事的先决条件,在苦难中拼搏。这是因为华为从诞生开始就处在竞争丛林中,没有一天安生日子。任正非曾说,“回顾华为的发展历程,我们体会到,没有创新,要在高科技行业中生存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个领域,没有喘气的机会,哪怕只落后一点点,就意味着逐渐死亡”。这不是悲壮,而是清醒,这不是自伤自怨自艾,而是自强自新自信。

二是对愿景和使命的战略认识。企业发展道路千万条,华为进入通信行业后,就注定了它的道路只有一条,对着一个“城墙口”冲锋。任正非在“28年只对准一个城墙口”的内部讲话中讲得很清楚。每年1000 多亿元的“弹药量”炮轰这个“城墙口”,研发近600 亿元、市场服务500 亿元到600 亿元,最终在大数据传送上我们领先了世界。引领世界后,华为倡导建立世界大秩序,建立一个开放、共赢的架构,有利于世界成千上万家企业一同建设信息社会。这个“城墙口”不是别的,就是做通信领域的领先者,服务全人类。

这种态度和认识,是不是有点呆、有点傻?企业不是应该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吗?是的,企业没有利润就不叫企业,但企业利润的来源是为客户创造有用的价值。伟大的企业不只为利润而存在,还必须有点扎硬寨、打硬仗的傻气,才走得远、走得长,才可能伟大。

华为正是这样有点呆气、有点傻气的企业。任正非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到:华为没那么伟大,华为的成功也没什么秘密!华为为什么成功,华为就是最典型的阿甘,阿甘就一个字“傻”!阿甘精神就是目标坚定、专注执着、默默奉献、埋头苦干!华为选择了通信行业,这个行业比较窄,市场规模没那么大,面对的又是世界级的竞争对手,我们没有別的选择,只有聚焦,只能集中配置资源朝着一个方向前进,犹如部队攻城。这就是华为人的“傻干”!

当下,对于中美经贸争端的讨论和分析久盛不衰。随着谈判进展的时好时坏,未来发展的形势扑朔迷离,一时难有定论。毫无疑问,这是影响未来最大的一个变量,也是影响全世界的一个变量。因为这个变量,我们的战略不得不做适时调整。但是,战略调整并不意味着战略目标调整,更不是战略退却。道路是曲折的,光明的前途只有一个。

一个企业如此,一个国家亦是如此。从华为的“城墙口”论,我们不难得到启发。无论外部环境怎么变,基本战略目标不能变,可能变化的只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曲折路径。

毋庸置疑,当前我们面对的是近二三十年来最不确定的外部环境,我们最能确定的就是未来的不确定性。不过,我们要做的事却并不因不确定而改变。我们创新驱动,高质量的经济转型方向变了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变了吗?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变了吗?通通没变,也不会变。既然没变,我们的任务就是在纷繁变化中,找出问题,聚焦聚焦再聚焦去做好它。这恰恰是我们当下以不变应万变的最高明策略。

如何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华为已经给出答案——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在各自位置上认清自己的那个“城墙口”,始终朝着它发起一次次冲锋,直至胜利。

猜你喜欢
冲锋阿甘任正非
苦难英雄任正非
先有美丽心灵,才有美丽人生
冲锋在第一线 战斗在最前沿
英文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
脱贫攻坚,国企如何“冲锋”——基于陕西地电的实践与思考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训”
任正非:站在矮处得人心
焦点任正非
成功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浅析《阿甘正传》
冲锋,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