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调研助推童装行业质量提升

2019-01-27 09:49:25程照军
质量与标准化 2019年6期
关键词:童装总队调研

文/程照军

我国作为童装消费大国,童装消费呈现出多样化、品牌化的趋势。根据研究数据显示,我国童装消费总额从2013年的446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17年的3 000亿元人民币,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因此,提升童装产品质量不仅是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基本要求,更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然而,近年来因为儿童服装质量安全问题而造成婴幼儿意外受伤或死亡的事件屡见不鲜。为进一步加强童装质量安全,国家和地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国家标准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中对童装质量特别是绳带要求、耐湿摩擦色牢度、婴幼儿穿着童装时影响其身体健康,以及人身安全的安全性技术指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国家每年部署开展日用消费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全国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市场上童装的执法检查力度。以上海为例,2017年原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执法总队(以下简称“执法总队”)出动执法人员163人次,集中开展童装专项整治行动。对本市生产企业、部分商场、超市卖场和电商平台销售的婴幼儿和儿童服装进行了集中执法检查,对30家企业的98个批次产品进行抽样送检,产品涉及多个知名品牌。经检验,其中58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率高达59.18%。可见,童装质量问题不容忽视。

面对童装行业质量堪忧现状,如何进一步帮扶企业把好质量关,精准助推童装行业质量整体提升,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从而为广大消费者打造优质的购物环境,成为监管部门思考的课题。

一、以行业整治为抓手开展深入调研

执法总队作为对婴幼儿和儿童服装市场企业调研的一个主体单位,结合行业整治发现的问题,对上海市部分童装企业进行走访调研,深入企业把脉问诊,探索破解企业发展障碍的办法和路径,助推童装行业质量提升。

1. 发现问题

为准确研判和有效解决童装行业问题,2018年,执法总队先后出动近百人次,走访童装上市公司、行业协会和检验机构等30余家单位。所搜集的问题呈现出量多、面广和多元的特点,行业共性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①产品标准更新较快,部分企业不能准确全面掌握现行标准,导致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标准执行的偏差;②来自政府部门的各类执法检查、监督抽查较为频繁,部分产品甚至存在重复抽查现象,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负担;③企业品牌创建缺少平台和专业指导,较之国外品牌而言,国内童装品牌缺乏竞争力。通过强弱项、补短板,实现童装品牌影响力的提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 剖析原因

调研活动中,执法总队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对所收集的问题进行多方式、大范围的研讨,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研判其共性原因。通过分析发现,导致童装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集中在三个方面:①部分企业缺乏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习惯短期获利模式,产品缺乏竞争力;②企业对强制性标准理解掌握不全面,产品设计只图美观,忽视安全;③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原料审核、质量验收和索证索票等管理不规范。

3. 细化措施

解决问题、回应诉求是大调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执法总队采取一系列精准帮扶举措。

① 标准引领,开展精准帮扶

针对童装行业标准问题,执法总队以“解读产品标准+宣贯《标准化法》”为切入口,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邀请检验机构和行业协会专家开展集中宣贯5次,培训企业30余次,帮助克服款式设计脱离安全技术规范难题10多个;对个性问题开展上门培训,先后派出100余人次,服务企业30多家。

② 回应诉求,优化监管方式

针对各层级、各类执法监督抽查重叠问题,执法总队从三个维度着手解决:a.区分情况,实施分类监管,协助上级监管部门完善“双随机”抽查机制,对抽查不合格的企业实施跟踪抽查,对连续抽查合格的,减少抽查频次;b.统筹安排,合理制定计划,协助上级监管部门编制重点产品质量监控目录和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查计划,合理、有效地监督产品质量;c.上下通气,避免重复抽检,将上级监管部门制定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年度计划》及时抄报各区市场监管部门,便于合理高效安排检查。

③ 搭建平台,助推品牌发展

针对品牌创建方面问题,执法总队以“上海品牌”认证为抓手,与检验机构、行业协会和知名品牌企业,建立线上线下的经常性联络机制。企业可在网络渠道(如微信群),就标准、质量控制和生产工艺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咨询,行业专家及时答疑释惑。同时,不定期组织“质量专家企业行”活动,深入企业,开展质量管理现场咨询和质量诊断,帮助企业持续改进管理方法,帮扶企业培育品牌,引导企业参与“上海品牌”认证。

二、精准调研助推童装行业质量提升成效显著

执法总队从童装抽查合格率、进行企业回访、消费者问卷调查这三个方面来检验精准调研的实际成效。可以说,经过9个多月全方位的标准培训、法规宣贯、品牌宣传和专家帮扶,童装行业质量提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达到了预期效果。

1. 童装抽查合格率明显提升

童装产品抽查合格率是检验精准调研成效的试金石。从2018 年上海市童装监督抽查情况来看,抽查的80批次童装中,合格产品64批,抽样检测不合格率为20%。而2017年执法总队在童装专项执法检查中,抽样送检了30家童装生产企业98批次产品,有20家企业的58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率高达59%,且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安全系数较大的强制性标准方面(如绳带、甲醛)。从2017年的专项执法检查和2018年的监督抽查对比来看,童装产品合格率有了近40%的提升,提升幅度明确。

2. 完善企业质量监控体系

精准调研成效如何,企业心知肚明,执法总队先后完成了对30家调研单位的回访,实现回访对象全覆盖。通过回访结果来看,企业能够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生产经营理念,进一步加强原料采集、款式设计、材料加工和成品检验等生产流程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完善质量监控体系,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3. 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较高

童装产品质量的好坏,不能完全取决于企业的自说自话,消费者的评价更显客观公允。执法总队选取部分调研对象的商场门店,向消费者发放调查问卷,问卷设计在注重有效性的同时,也考虑到消费者的时间成本,突出“短平快”,实现现场短时答卷。实际发出问卷178份,收回问卷178份,无效问卷21份。从157份有效答卷的分析来看,消费者对童装的安全性、舒适度和外观设计等方面的满意度均在85%以上,消费者对产品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三、未来的思考

如何在巩固大调研成果的基础上,着力完善童装行业长效帮扶机制,实现持续长远帮扶企业是一项根本性的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持续加大扶优治劣力度

继续推进专项整治行动,发挥执法利剑的震慑作用,适时开展执法检查“回头看”,对只顾追求利益,忽视质量安全的童装企业“亮红灯”,实施严厉处罚,加大对违法企业的信息公开力度和曝光率。对于产品质量稳定可控,且连续检查、抽查合格的企业“开绿灯”,引导优秀企业编写并主动向社会发布《企业质量信用报告》,树立企业形象,接受社会监督,发挥行业优秀企业的标杆示范作用,同时职能部门积极探索在行政审批、年度审查、政府质量奖励和质量信用等级评价等工作中,使用企业质量信用报告,对守信企业予以优待。

2. 广泛宣传标准政策信息

在建立经常性联络机制、发挥行业专家作用的基础上,继续利用微信、微博和APP等自媒体平台推送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的产品标准信息,引导企业关注“上海企业服务云”平台,及时掌握政府惠企政策。另外,在打扶并举、扶优治劣的执法过程中,根据上海市《行政执法过程中精准普法的工作指引》,通过主动告知、答疑解惑、释法说理和行政约谈等四种方式对企业进行精准普法和贯标,让企业在基础性问题上避免发生错误。

3. 完善品牌创建体系

把握上海“四大品牌”建设契机,根据上海市印发的《上海市加快自主品牌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鼓励、支持和引导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相关职能部门支持企业开展品牌人才培训工作,加强适应企业需要的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品牌培训。同时,将企业品牌培育与“上海品牌”认证相结合,对推荐入围上海市中小企业“品牌产品”称号的企业,经过培育,符合“上海品牌”认证条件的予以优先推荐开展质量评价体系论证,引导企业从自主创新、品质卓越、管理精细、品牌引领和社会责任等五个方面积极参与“上海品牌”认证。

猜你喜欢
童装总队调研
2023年武警部队刊稿情况统计
武警医学(2023年12期)2024-01-09 07:20:44
2022年武警部队刊稿情况统计
武警医学(2022年12期)2023-01-17 08:57:44
2021年《武警医学》刊稿情况统计
武警医学(2021年12期)2021-12-30 08:00:16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人大建设(2019年2期)2019-07-13 05:41:06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4:02
中国童装看即墨
商周刊(2018年17期)2018-08-31 02:20:12
IN-SIGHT童装概念店
现代装饰(2018年5期)2018-05-26 09:09:52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红土地(2016年9期)2016-05-17 04:31:55
用场景模式卖童装
创业家(2015年10期)2015-02-27 07:54:41
武警江苏省总队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