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春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安徽 马鞍山 243000)
在当前“物联网+”时代背景下,智慧工地的概念精准细化,智慧工地项目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现代化、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趋势。比如,中冶、中建等大型国企以及央企等试水,为当前智慧工地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开端。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应当精准理解其内涵,明确符合建筑企业智慧工地项目建设的原则,合理而又有序地推进建设项目。
工程项目建设监管过程中的云平台构建是智慧工地项目建设的组成部分,综合分析项目施工建设现状,通过提高数据信息的准确性才能为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保障。目前来看,国内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将目标定位为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构建一套集智能、互通互联以及共享于一体的现代管理系统,对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加强管控。同时,建筑单位应当根据拟建工程项目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管制度,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人与人以及物与物的信息壁垒,致力于建筑行业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其中,定位系统是智慧工地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实践中我们应当紧跟项目施工建设进程,重新审视和定位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质量和减少安全隐患。从实践来看,该种定位功能可以有效减少以往风险信号数据传输时的复杂环节,而且有利于人工成本的节约和信号传送准确性的提升。需要强调的是,智慧工地项目能够对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有效的防控,而且能够准确把握社会对某个建筑工程的诉求。比如,“智慧工地”系统中设有预警系统,在安全事故隐患出现时能够及时报警;同时,“智慧工地”系统还具有人性化的服务功能,以面对面或者直接方式进行实时互动。在“智慧工地”系统中,融入了大量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及互联网平台,大大提高了智能化服务水平。总之,通过优化现有的信息化资源和技术,构建切实可行的智慧工地云平台,能够对建筑项目全过程加强管控,对于提升工程项目整体施工质量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是我国建筑行业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现阶段国内“智慧工地”系统建设过程来看,其主要是通过可认度相对较高的子系统试点控制。一般而言,智慧工地系统中会包含多个子系统,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该系统根据工程施工要求进行推广,确保各子系统能够全面贯穿到整个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全过程之中,以此来准确定位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防治。实践中若建筑单位盲目安装施工现场监管系统,则可能会造成资金浪费,甚至会影响工程项目建设进度,不利于快速发展。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若想从根本上妥善解决,就必须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现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推广应用“智慧工地”系统;同时,应当严格按照国家以及行业标准施工操作,严格控制工程项目施工难易程度,确保工程项目整体施工质量。对于施工人员而言,在施工期间应当做好本职工作,尤其是施工材料的节约以及机械设备维护与保养等,其中起重机械设备可利用升降机以及安全监管设备和塔机视频仪器等来有效控制运行全过程。同时,可在施工机械设备上布设喷淋子系统,再将智慧工地系统应用于扬尘噪音控制系统之中,以此来提高智能化管控水平,逐渐丰富智慧工地系统。
对于“智慧工地”系统而言,其主要包含便携式远程监控、安监管理等子系统,尤其是安监系统对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试想,若拟建工程在施工建设实践中出现了质量问题,该系统及时对施工作业进行制止,并且对故障或者质量问题所在点予以准确定位,则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必然得以保障。在各地区“智慧工地”系统(项目)建设时,应当采用以物联网技术手段,并将其作为基础构建一套全新的服务体系,采用互联网的方式传递信息,以此来确保信息数据的科学合理性以及客观准确性。为此,我们应当根据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智能工地系统运行管理机制和推行方案,通过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来全面推进我国智慧工地项目的成功落地。
在当前“物联网+”时代背景下,建筑工程项目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也对其建设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体量增大,构造、功能复杂化的发展态势以及建设团队和人才素质技能参差不齐等现状,我们必须采用先进的智能化技术手段进行控制。为此,智慧工地项目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被提出来,其旨在提高施工质量、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以及促进经济效益实现。对于拟建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实践中所涉及的相关单位和人员来讲,彼此之间相互协作的关键在于多方协同,而智慧工地项目建设的初衷就是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以及任务协同;换言之,智慧工地项目建设符合建筑行业发展需求,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物联网+”下的智慧工地项目建设与实施,必将朝着以下几个方面拓展。
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协同管理,除工具设备完善外还包括拟建工程项目管理方式方法的改进与创新,基于新型的智能化管理模式,建筑工程项目建造过程中不再只是对参与方围绕某个工作目标成果而进行的简单线性拼接,更加关注的是各方人力、财力以及技术和信息资源的相互协同,对工程项目建设以及投用后的全周期进行集成化管理。以IPD模式为例,项目建设早期各参与方就建立了合作关系并签订了协议,在各自发挥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共同参与决策,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协同管理。目前来看,IPD模式已成为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最有效的协同管理方式;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加深工程项目协同广度与深度,进而降低工程项目建设内耗,强化各方资源优势互补以及溢出效益。
智慧工地项目中采用了多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上述协同管理与智慧建筑融合更加的深化,工程项目管理基于高度协同来实现,项目阶段与阶段间信息互用性及共享性大大提高,协同程度不断加深。云平台将为建筑行业的智慧工地项目协同发展提供大量技术和数据支撑,在“物联网+”环境下协同范围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人与人之间的协同作业,而是朝着人力资源、机械设备以及终端等多元素广泛协同方向发展,协同管理工作可在人为干预最小化情况下得以实现。
综上所述,智慧工地项目建设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统一而又强大的决策平台,大大提高了决策的高效性与准确度。智慧工地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构建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云平台)以及资源优化配置,可以有效减少项目运行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和降低成本,智慧工地项目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