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璐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沈阳110034)
近年来,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也给大学思政教改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高校思政教改活动必须要立足当前关乎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可以从创业教育理念出发,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进行优化和升级,更好地满足当前学生的实际需求,充分发挥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和价值。
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过程来看,由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不正确,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工作难以有效科学地推进。首先,相关教育工作者依然按照封闭式的灌压式的理念向学生传输相关思政教育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其次,长期以来高校思政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延续了传统的教学框架以及结构,没有及时发现思政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思政教育体系的优化,导致思政教育活动的内容枯燥,形式单一,难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无法达到良好的思政教学效果。
创业教育旨在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创业能力以及培养创业的基本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创业精神,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塑造学生必备的心理品质以及储存相关知识。从当前我国的创业教育事业规划情况来看,存在内容不明确、手段单一、培养质量不高等各种问题,影响创业教育效果的发挥以及创业教育水平的提升。绝大多数高校在创业创新教育过程中普遍将重点放在上进心以及事业心等关键词上,而忽略了学生具体技能的掌握,也没有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造成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严重脱离实际,无法培养学生个人的创业精神。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西方的思想文化对我国传统的思想体系造成一定的冲击,在高校思政教育活动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要领导学生积极探索传统的思想教育文化,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更加趋向于深层次和全方位的发展,这也给社会风气的维护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高校管理者需要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合理地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导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时,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应遵循差异化原则和统一性的原则,要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针对性、个性化的教育,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价值以及个人价值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实现行为的社会化以及思政理念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展现大学生的个人魅力。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将学生的个人价值与社会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建设,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开发自身的潜力,挖掘自身的价值,确定正确的创业创新的发展方向以及目标,积极投入到理想建设活动当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在高校思政教改过程中,需要充分明确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作用和价值,依据创新创业理念合理开展学生的个体教育与社会教育,使得学生能够兼顾社会价值以及个体价值的同步追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以及社会品质[2]。
创新创业教育强调运用知识体验生活,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创新创业教育为大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可以组织大学生进行市场调查以及社会考察活动,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创业实践,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国情及社会实际发展水平,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现状以及压力,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及抗压能力,使得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建设以及服务过程中。通过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帮助学生进行人格的完善,使得学生的大学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教育改革需要立足于创新创业的视角来开展,结合当前创业教育理念的要求以及社会环境的特征合理地开展思政教改活动,实现学生社会价值以及个体价值的融合和统一。本文主要针对当前高校思政教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高校思政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