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作为幼儿科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需要创建和谐温馨的交流环境、了解影响幼儿园科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的因素,确保幼儿园活动组织和实施的科学性,确保活动更好地作用于推动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活动;组织实施
一、 幼儿园科学活动概述
幼儿园科学活动开展形式丰富多样,包括教师开展的角色扮演游戏,例如通过科学家探险游戏活动,从中贯彻科学知识内容的讲解;开展户外体验活动,例如让学生种植花草,讲解植物相关科学知识;开展家庭幼儿科学观察活动,例如幼儿观察月球的变化,课堂总结观察结果,教师给出科学的讲解。各类有趣的童话故事、经典寓言故事、生活观察中产生的疑问等等都可以作为科学活动组织和实施的切入点,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对科学趣味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要想提高对幼儿的科学活动组织与实施效果,前提是必须充分了解影响幼儿园科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的因素。
二、 幼儿园科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的影响因素
(一) 科学活动组织与实施教学方式
科学活动直接针对幼儿,科学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就是通过一系列方法帮助幼儿获得科学知识的过程。但所有科学兴趣培养和科学探索习惯建立与知识的获取,都并非一蹴而就,科学观念的建立和学习作为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旦教师在科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保持传统的单一化讲解,让幼儿去被动听讲,那么必然收效甚微,甚至起到反作用,使幼儿对科学活动产生厌烦情绪。
(二) 科学活动的环境氛围
幼儿在幼儿园每接触一门新的课程或者活动时,都会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但同时也难免存在一种紧张情绪。要想保证幼儿科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则教师必须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消除幼儿的紧张感,使之能够更好地进入到科学活动参与的状态。但幼儿天性好动,科学活动学习氛围往往对于幼儿学习兴趣起到直接性甚至于决定性的影响。若科学活动开展氛围轻松、愉悦,则幼儿便会对该活动或课程产生良好的印象,进而乐于学习。而若教师过于严格,幼儿“正襟危坐”,课堂“一片死寂”,幼儿的反感情绪也就在所难免。
(三) 家长的多元化引导
科学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兴趣,除了幼儿园本身之外,家长的影响力完全不容忽视。如今的幼儿多为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才心切,寄过多的希望于幼教,对于自己孩子学习情况的关注度也较高。因此对于幼儿的学习情况大多只重视成绩和学习效果,并不注重幼兒的学习兴趣,致使当前很多幼儿都在学习自己并不愿学习的内容,效果极差,也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幼儿的科学探索积极性。对此,家长应该通过多方面的引导来提升幼儿科学学习和活动参与兴趣。
三、 幼儿园科学活动组织与实施对策建议
(一) 提升幼儿对科学活动的适应能力
初期幼儿园科学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问题,一旦幼儿受此影响较大,那么必然会难以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兴趣。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联合家长,构建家园合作模式,不但要包括科学教育引导,同时也要凸显科学学习意识培养的重要性。首先,幼儿园作为教育的主体,以身作则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科学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良好行为与人文关怀能够有效地影响幼儿的认知,从而能够直接关系着幼儿科学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结合科学的教学手法,才能有效促进幼儿对各种科学学习活动兴趣的生成,并提升适应能力;其次,家庭作为幼儿的生活环境,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幼儿的学习兴趣养成也至关重要。因此,家长应当积极给予幼儿以充分的尊重,根据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规律做好幼儿的心理引导,为今后科学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打好基础。
(二) 创设良好的科学活动开展环境
创设良好的科学活动开展环境来培养幼儿科学学习兴趣是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激发幼儿的探索热情思考主动性,从幼儿好奇且陌生的角度入手成功吸引幼儿的关注也是良好的科学活动环境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幼儿园科学活动组织与实施需要创造一份轻松的氛围,根据幼儿学习的特征开展适合幼儿的科学活动,有利于引导幼儿身心实现更加全面化地发展。应当在科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以游戏角色参与其中,用更加亲切和蔼的语气和幼儿交流,询问幼儿的真实想法与感受,为幼儿提出更好的建议,陪伴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找到快乐,让幼儿在自然和不知不觉中接受和认可教师的陪伴和帮助,同时幼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借此更加亲密。
(三) 适当介入活动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幼儿园科学活动组织与实施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幼儿基于自身兴趣所进行的以简单的科学常识学习为主题的活动,多以自发性为主,教师的介入或多或少都会对幼儿活动的兴趣养成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幼儿园科学活动属于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介入有其必要性与必然性,之所以幼儿园中的幼儿科学活动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根源即在于需要教师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为根本目标。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师介入的时机会直接影响到幼儿活动的积极主动性进而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兴趣,一旦教师介入时机不当,则对于幼儿来说即等同于“不速之客”的到来而措手不及。唯有明确最佳时机,才能保证幼儿园科学活动组织与实施发挥积极作用。在活动中,教师的介入应当发挥其正向影响,对指导方式的选择也应当以隐性指导为主。同时需要尽量避免过度干预,应该充分发挥幼儿的丰富想象力,积极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和表现自己,提高幼儿的科学思辨能力和创新想象力。
四、 总结
综上所述,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效果受到来自教师、课堂环境以及幼儿家长多方面的影响,幼儿园科学活动组织与实施需要教师联合家长提升幼儿的适应能力、创设良好的幼儿学习兴趣培养环境、适当介入幼儿活动发挥幼儿活动的教育价值,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切实根据实际情况对幼儿学习兴趣培养策略做进一步创新,为幼儿科学探索意识与能力的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春美.激发幼儿对科学教育活动兴趣的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3):89-90,24.
[2]丁健.“幼小协同”科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上海教育科研,2017(12):67-70.
作者简介:
乔亚楠,辽宁省大连市,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半山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