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网络行为模式的引导

2019-01-26 10:24毛通
考试周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行为模式网络思想政治

摘 要: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现状:其网络行为可划分为网络学习、网络娱乐、网络社交和网络消费四类;其网络行为特征可概括为高频率、即时性和情绪化;其常见的负面表现往往是由于网络道德失范引起的。本文根据这些现状,提出就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應通过转变理念、整合资源、联合教学、丰富载体的方式来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行为,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关键词:思想政治;网络;行为模式

信息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计算机网络,使得网络可以“携带”,出现了各种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这大大影响了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移动互联网络的便利性和普及性,进一步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深深影响着我国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一、 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现状

(一) 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划分

根据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爱好,他们的网络行为可以划分为网络学习、网络娱乐、网络社交和网络消费四个方面。

网络学习分为信息获取、常用学习软件及课件两个方面:大学生通过网络各种搜索引擎搜索学习资料、下载学习资料等;也使用老师推荐的学习App、网校等。网络娱乐则可以细分为网络游戏、网络影视、网络小说、网络音乐四个方面,包括浏览各种新闻、看电影、看电视剧、听音乐、看小说、玩游戏和各种下载等。网络社交分为网络交流和网络互动两个方面,主要指用QQ、微信等联络软件,而互动指空间、朋友圈、微博等的使用。网络消费主要是指网上购物,如淘宝、京东、苏宁易购、拼多多等电商平台。

(二) 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特征

1. 高频率。

现在几乎每一名大学生都拥有一部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之类,而且他们的碎片时间较多,因此这些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他们消耗这些碎片时间的“新宠”。移动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的高端配置和终端软件的方便快捷,使得大学生倾向选择移动终端来进行网络行为,所以移动互联网络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使用移动终端上网几乎成了一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

2. 即时性。

现代大学生群体个性张扬,自信自由,好奇心强,渴望获得关注。移动互联网时代满足了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分享自己的见闻和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也可以通过各种分享平台随时体验各种新鲜事物。

3. 情绪化。

大学生尚未踏入社会,阅历相对简单,思想也较为单纯,他们一时很难适应陌生的环境,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也常常表现出不满和抱怨。因此他们会通过移动终端发泄自己的情绪,随时发布和分享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因此,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充满情绪化。

(三) 大学生常见网络行为的负面表现

1. 传播、散布谣言或侵犯他人隐私

网络的虚拟性使大学生挣脱了道德规范的束缚,网络道德感明显弱化。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虚拟网络中任意而为,恶意攻击或谩骂他人,不经他人允许私自公开他人视频、照片,甚至参与“人肉搜索”,公开他人隐私。

2. 网络色情和网络犯罪

通过辅导员访谈发现,受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影响,大学生浏览色情网站的现象比较普遍。除此以外,小部分学生甚至出现欺诈行为,如以他人名义进行网络贷款来满足自己的消费;也有部分人出现暴力行为,如网络恋爱纠纷导致的身心伤害等。

3. 剽窃他人研究成果

大学生除了毕业需要撰写论文外,也常被要求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某些课程的作业。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完成这些论文时通过便捷的网络下载拼凑他人的成果,略作修改后通过查重,或直接剽窃、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有些甚至直接找中介机构代写。

二、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措施

(一) 转变理念,以新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促成大学生网络自律行为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德性和健全人格。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大学生不仅接受老师的教育,还通过网络获取丰富的信息和知识,筛选后内化为自己的观点甚至价值观。这让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受到巨大挑战,因此要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变单向教育为双向互动,以适应“网”时代的特点。另外,也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构建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将思想道德教育通过网络渗透到学生的碎片时间中,宣扬主流文化,将网络道德教育渗透到思想道德教育中,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引导学生的网络行为,促进他们形成网络自律。

(二) 整合资源,结合网络形成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网络迅速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结合网络,形成线上线下互补的教育机制:既要认识到便利的移动网络化学习可以填补大学生的碎片时间、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的同时,也要承认课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要避免一味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到网络导致基础知识不牢固,理论水平下降;但也要重视网络思想政治道德建设,避免过于理论化,无法应用到实践中。

(三) 联合教学,强化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大多是由于网络法律意识淡薄、网络道德缺失造成的。因此在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中,除了在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上,普及网络的基本法律法规和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内容;还应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纳入网络法制教育,让学生在网络类课程实践中尽量杜绝网络不文明的行为。通过联合不同学科,将网络道德意识渗透到学生中,让他们明白任何借助互联网进行的网络侵犯、网络诈骗、网络人身攻击等行为等都是不道德的,有些行为甚至违反了法律,最终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四) 丰富载体,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移动网络的发展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些载体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应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能力,使他们能熟练使用大学生普遍使用和关注的终端软件,以丰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构建、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和内容体系。

参考文献:

[1]泮凯.基于00后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探究[J].德育研究,2018(2):50.

[2]周敏.大学生社交网络行为特点及教育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2):53-55.

作者简介:

毛通,江苏省连云港市,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行为模式网络思想政治
微媒体研究现状综述
基于行为模式视角的步行商业街室外公共空间形态研究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自媒体对大学生影响几何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新形势下职工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