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其身心发展并不是十分地完善,其是人生发展的初始时期,学生们对于外界各类事物的好奇心理比较强,会不断地模仿外界的各类事物,所以,老师们的语言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们未来的发展,并对其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学生们会对其所要进行模仿的对象进行语言基础运用能力的学习,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时,必须要注重其语言的美感性,改变自身传统的语言表达方式,适当地使用一些修辞语言,让学生们产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这样会有效地提升其学习的效果,彰显出语文老师课堂语言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特点;思考
小学时期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生的发展状态会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动向,因此,我国应当加大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了解学生们的语言习惯特性,帮助学生们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让其习惯发挥出效用,使得学生们受益终生。本文主要就小学语文老师的课堂语言特点进行分析,观察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所使用的语言的特点以及实际的教学效果,将重心放到其语文的科学性以及人文性等层面,不断地提升其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优化整体语文教学课堂的效率以及质量。
一、 教育性
小学语文老师们的课堂语言必须要带有极强的教育性,利用教育性的效用来彰显出革命的先进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其语言变得更加的充实,丰富学生的头脑,增强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量,让学生们的心灵也可以随之受到启迪,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观念,设置好其未来发展的方向,让其理想变得更为远大,帮助学生成长,让其成为社会主义祖国的一代新人,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还应当将自身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一一传授给学生,始终秉持着一个育人的理念,并将育人的内容全部贯彻到小学语文的课文当中。利用一些较为动听的故事来熏陶学生,不能单一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传统的说教模式会抑制学生发展的天性,教师应当利用一些带有教育性的语言来重新调整教学模式,潜移默化地将思想教育内容以及观念等渗透到实际的语文知识的教学活动当中。
二、 科学性
老师们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必须要有较高的专业文化知识技能,可以合理且精准的使用相关概念知识,并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来判断各类知识内容,合理地推理各类问题,让其语言具有简明扼要的特性,简化其语言内容,同时表达出一个较为丰富的语文知识内容。另外,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其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中的词汇量要尽可能的丰富,保障其语言的精准性,让其语言变得更加精炼,避免其语言出现臃肿累赘等不良现象,同时也不能让其呈现含糊不清的现象,必须要保证其语言具有科学性的特性。
三、 针对性
针对性主要是就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层面进行分析,针对各类不同类型的教材内容表达出和其相关联的内容,依照学生们自身的心理以及年龄等特征,来确定出和其相适应的语言形式,同时还应当强化其自身的灵敏性,赋予其随机性的特征。不能盲目地使用各类语言,那样会直接让其教学失败。
四、 直观性
直观性语言的应用会让原本的语文教学课堂变得更加富有生机,同时还会提升其课堂的生动形象等特性,整个语文教学课堂会充滿轻松活泼的氛围,这类直观性的语言具有极强的魅力,可以利用其语言来形象化其语言,同时将其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加具体化,加深了该知识内容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这种直观性的语言和笑话等不同,不能使用一些低俗的语言去开展语文教学活动,需要让其不断地适合学生。
五、 启发性
首先,启发性的语言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教师应当不断地鼓励学生,启迪学生,让学生对各类知识都可以产生出一种质疑的精神,懂得对问题存疑,根据其疑惑的存在点来对问题进行处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同时,教师还应当确定出教学的重点内容。如果感到了困惑等,就要使用较为简洁的语言去帮助学生解决该问题。必须要确保学生的主体课堂地位,不能代替学生,需要实时引导学生,做好“引渡”的基础工作,活跃学生的思想,拓展学生的视野。其次,激发感情。讲台固然不是舞台,教师也不是演员,但教者不能饱含深情,其语言必然是苍白无力的,其态度必然是冷漠无情的,不能感染学生就很难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充分借助教材的形象魅力,吸引学生细心体验和品味其中的情思,以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无产阶级的道德观和审美观。为激发学生感情,教师的语言声调抑扬顿挫要得当,轻重缓急要适宜。真挚的感情、和谐的语言美才能扣击学生的心灵,敲开他们的心扉,把他们感情的琴弦拨响。
六、 结语
小学语文老师必须要转变传统固化的语文教学理念,改革并创新新型的教学模式,抓住课堂语言特点,多设置一些带有悬念的教学问题,构建和其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教学情境,实时的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缓解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紧张心理,加深该语文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使得小学语文老师课堂语言的效用得以展现,带动学生的大脑思考,给予学生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李钰.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6.
[2]张锦洋.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口头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3]许德水.小学语文教师课程意识的个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
[4]潘文超.小学语文教师板书技能的现状调查及改进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6.
作者简介:
梁琳,甘肃省庆阳市,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环城镇新营湾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