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江省宁波市总工会
浙江省宁波市总工会紧紧围绕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目标,积极完善全方位多维度劳模工匠培育和服务工作体系,弘扬传播劳模工匠正能量,调动广大产业工人争当劳模工匠、争做栋梁楷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加快推进宁波“六争攻坚、三年攀高”大行动,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提供力量支撑和人才保障。
完善一线技工成长机制。重点面向宁波“246”万千亿级现代产业集群,围绕企业生产关键技术、前沿技术、高端技术和解决生产难题的工种,开展“劳动光荣·匠心筑梦”职工职业技能精英赛、群英赛每年3000场(次)以上。引导带动行业企业广泛开展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拼、创新小发明等活动,打通一线产业工人向劳模工匠发展进化的通道。以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首席工人、技术能手、好师傅等为主体,通过行业协会等多种途径,加大发掘培育力度,让一批爱岗敬业、刻苦钻研、追求卓越的优秀产业工人脱颖而出,2016年以来共遴选产生“港城工匠”122人、“浙江工匠”33人。
发挥劳模工匠孵化辐射效应。充实完善“工匠智库”,形成30个以上工种技能精英组成的专业委员会以及专家师资库,推进“万名技师带高徒”活动,每年遴选一批工匠与学徒签订《师徒结对协议书》,实施动态跟踪管理,目前已有1000多名学徒顺利“出师”。通过定期“送出去”(组织劳模工匠进企业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请进来”(举办工匠沙龙讲座)、“推开来”(推广北仑区柴桥街道“劳模工匠学堂”建设经验)相结合的方式,为技术传授传播开辟新途径。
推动综合素质进阶提级。打造以宁波市职工发展中心为枢纽,区县(市)职工学校和技能培训基地为支撑,百家大中型企业职工培训机构为基础的职工素质提升体系,每年提供订单式职工岗位技能培训20000人次以上。组织“港城工匠”赴厦门大学开展综合素能研修培训,开拓思路,全面发展。在工资集体协商中引导和鼓励企业将职工技能水平与工资薪酬有效挂钩,扩大技能和业绩为导向的正向激励效应。
牵头出台相关制度。按照市委部署要求,牵头制定《关于新时代宁波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通过7个方面24条主要举措,着力破除机制障碍和政策瓶颈,从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出发,推动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宁波产业工人队伍,扩大劳模工匠后备人才基数。
调整设立服务保障机构。深化工会机构和组织体系改革,设立宁波市职工发展中心,合作成立中国劳动关系宁波工匠学院,承担职工教育培训、技能比武、岗位创新、工匠培育等方面职能。加强产业工会建设改革,发挥下属行业工会联合会特点突出、专业人才众多、服务经济建设作用直接等优势,为劳模、工匠评选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推动提升荣誉待遇。健全保证产业工人政治地位的制度机制,吸纳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的一线产业工人尤其是劳模、工匠等担任乡镇(街道)兼职工会干部,宁波市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劳模占7%。深化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建设,保障劳模工匠民主管理权利。当选年度“港城工匠”的职工,纳入宁波市人才分类目录拔尖人才和高级人才序列,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为各级劳动模范候选对象,今年评选确定的2016-2018年度148位宁波市劳动模范中产业工人占了43%。
促进身心健康。统筹安排专项经费,组织劳模工匠免费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与宁波市总工会合作建设的宁波工人疗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参加全市“三高一优”职工疗休养活动(“三高”指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高级知识分子;“一优”指区县(市)及以上劳动模范、首席工人、工匠及先进工作者),帮助工匠缓解工作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帮扶困难劳模。按照家庭情况清、致困原因清、帮扶措施清的要求,实现困难劳模“一人一档”管理,实施精准帮扶,每年发放劳模医疗补助和特殊困难劳模帮扶金200余万元,发动5000多家企业建立内部帮困基金,定点帮助困难劳模,全力推进困难劳模解困脱困。
保障合法权益。把技术工人作为工会重点维护对象,深化和谐企业创建,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推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扩面提质,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公益法律服务活动,每年投入1500万元组织实施服务职工十件实事,加大对劳模工匠的普惠服务力度,实现体面劳动、尊严生活。
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开展“不忘初心跟党走,建功港城做先锋”活动,在主流媒体重要版面、黄金时段和优秀栏目中加大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以科、港城工匠刘永泉等劳模工匠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弘扬劳模精神·宣传劳模事迹”劳模工匠“进学校、进企业、进班组”宣讲,组织职工群众参观劳动模范事迹陈列室、宁波劳模林,努力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发挥引领作用。以劳模工匠为主要对象定期组织开展产业工人队伍状况调查研究,制定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工会技师攻关队的志愿服务功能,2018年底以来组织43支由机械、电工、数控、金加工等多个技术领域劳模工匠、首席工人、技术能手组成的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深入基层一线,为企业、社区居民提供无偿技术帮扶,解决攻克C919大飞机零件加工工艺等各类技术难题100余个,产生直接经济效益600余万元,充分体现劳模工匠的社会价值。
培育职业精神。设立81890全国劳模“匠道”工作室,集聚各级劳模工匠工作室团队28家,开通81890-510服务热线,引导劳模工匠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开展志愿服务,厚植并精准传递工匠文化、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