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李英锋
随着2019春运火车票的开售,一年一度的春运抢票季即将拉开序幕,在外辛苦了一年的人们此刻最希望拿到的或许就是一张回家的车票。面对短时间的集中客流,热门地区的车票依旧十分抢手,这也为不少第三方抢票软件提供了施展拳脚的空间。比如,不少抢票软件都提供了诸如VIP加速包、好友助力等抢票服务,号称能够优先出票。
春节临近,很多人都将购买返乡车票提上了议事日程,各式各样的抢票软件也活跃起来,成了香饽饽,抢票加速、助力小程序几乎无群不入,亲朋好友们送出的一个个加速包、助力包貌似一点一滴地提升了抢票成功的概率,缓解了购票者的压力和焦虑,但实际上,抢票加速包所提高的很可能只是“名义抢票速度”,“实际抢票速度”并未提高,抢票成功率也根本无法保证。即便是一些人直接花钱购买加速包,效果还是如此。通过种种途径获得了几十个加速包、拥有超过百分之八十甚至百分之九十预估抢票成功率的人抢不到票的情况比比皆是。
春节回家是中国人的传统,一张车票承载的是对家的眷恋。一些商家利用了人们归心似箭的心理,玩起了加价售票的猫腻。因为抢票加速信息不透明、不对称,所谓的预估抢票成功率往往不靠谱,只是软件运营商的自说自话,运营商也很容易借助此优势忽悠消费者,对抢票成功率进行虚假夸大宣传。同时,一些付费抢票软件并不提前告知或提示消费者相关付费信息,在消费者使用抢票软件时,系统默认增加抢票套餐、购买一定数量的加速包,进行搭售或捆绑销售,消费者购票时间仓促,购票心情急切,很容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额外消费。显然,这样的销售行为已经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一些抢票加速包还潜藏恶意应用,使用加速程序可能遭遇恶意扣费、隐私泄露等风险。
对于抢票加速的性质,法律尚未明确,但不少法律业内人士认为,抢票加速与买票插队的性质一样,在本质上和传统的倒卖车票行为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利用了互联网的智能手段。抢票加速不仅可能损害抢票者的合法权益,对其他购票者也不公平。
抢票加速包不能异化为“智能黄牛”。消费者应该擦亮眼睛,理性谨慎使用抢票软件,切莫盲目跟风。铁路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也应积极介入对抢票软件市场的监管,划出抢票加速助力行为的标准和底线,规范抢票行为,防范遏制恶意抢票、炒票、囤票行为,畅通投诉渠道,全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而铁路部门必须进一步优化官方售票服务,给消费者提供购票便利,及时更新车次、余票、退票等票况信息,保证票况信息与消费者的购票需求实时对接,充分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12306最近推出了“候补购票”措施,消费者可以在12306平台预先登记购票信息并支付预购票资金,如果有退票、余票,12306系统将自动抢票。“候补购票”措施为消费者节省了抢票等待时间,也能保障消费者的资金安全。“候补购票”实际上也是一个官方版抢票加速包,铁路部门今后应该多制作多送出这样的加速包,丰富加速包的数量和种类,提升加速包的质量,确保每一个消费者都能获得加速包,都能获得购票便利和实惠,这样,铁路部门的售票服务才进入了“高速时代”,各种传统的、智能的“黄牛”才会逐渐失去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