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有机整体主义方法论

2019-01-26 06:04王岳龙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方法论主义经济学

王岳龙

(广西财经学院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方法论是构建一个理论体系的基石,是区别不同理论体系的主要特征之一。西方主流经济学坚持个体主义方法论,苏联式政治经济学坚持集体主义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整体主义方法论,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与西方个体主义方法论和苏联式传统集体主义方法论的区别与特征,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经济学方法论的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之争

方法论的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之争是经济学发展史中最重要的争论之一。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许多争论,如门格尔和施穆勒之间的著名争论、自由主义和政府干预主义之争、个量分析和总量分析之争,都蕴含着方法论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的争论。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的对立,反映了社会科学两种研究路径的对立,即是从个体出发研究社会整体和结构,亦或是从社会整体和结构出发研究个体路径。

(一)个体主义方法论

个体主义方法论的哲学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洛克、休谟和盂德维尔等的盎格鲁自由主义,为其提供经验分析。如休谟认为利己心才是正义法则的真正起源。二是笛卡尔和卢梭的高卢自由主义,为其提供理性主义的支持,并且强化了功利主义原则[1]。经济学个体主义方法论的核心是“理性经济人”假设,其主要内容为:一是个体活动的根本动机是根据自身的偏好追求自我利益;二是个体的动机是追求物质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并且认为个体具有偏好一致性;三是认为社会利益是个人利益的简单加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是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

个体主义方法论认为研究社会现象应追溯到社会现象在个人行为中的基础,社会是个体的简单加总,否认社会整体是一种独立的、客观存在的实体,否认总体现象是可以研究的对象。主张只有个人才具有真正的目标和独立的利益,只有个人的行为才会导致社会系统的变迁和演化,所有的社会整体现象,应该只根据个人的性质、理念、资源和个人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和解释。

虽然个体主义认为社会是个人的简单加总,但同时承认组成社会的独立的个人是相互联系的。根据对个人间相互联系的不同看法,个体主义可以分为原子论个体主义,又称极端的个体主义和分子论个体主义,又称温和的个体主义。原子论个体主义否认个体间的相互联系是解释社会现象所要考虑的因素,认为整个社会可以还原为没有任何共识的、孤立的个体,社会的结构是由这些原始的个体和他们的行动建构起来的。而分子论个体主义则认为个体间的相互联系是研究和解释社会现象所不能忽视或者不可或缺的因素。两者的另一个区别是前者认为组成社会的个体是同质的,而后者认为组成社会的个体是异质的。后者如奥地利学派坚持方法论的个体主义,但认为社会的个体是具有自身独特目标的异质的个体,而不同的社会现象则是由这些异质个体间的互动产生的。

在经济学发展史中,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奥地利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学派等主流经济学一直坚持个体主义方法论。而博弈论的发展更加强化了经济学中个体主义方法论的地位,博弈论认为集体理性可以通过个体理性之间的试错和调整来最终达到[2]。坚持极端原子论个体主义方法论的经济学家大都坚持严格的“经济人”假设,如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等。而坚持温和个体主义方法论的经济学家大都对“经济人”假设进行放宽,如奥地利学派强调个人的行为不仅受到物质利益的驱动和影响,还受到社会思想的制约,同时他们还放弃了新古典学派关于个人具有充分信息的假设。另外,虽然公共选择学派坚持原子论个体主义,但他们对个体的假设却是异质的。

(二)整体主义方法论

整体主义思想可以追溯至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整体大于个体之和”的思想。在早期社会科学研究中,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方法论一直被同时广泛使用。早期古典经济学,许多经济学家使用整体主义方法论,如重商主义主张的政府干预主义即源于整体主义方法论。但自门格尔和施穆勒那场著名的争论后,经济学研究中,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就正式分离了。门格尔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坚持个体主义,而施穆勒代表的历史主义则坚持整体主义。

整体主义认为应该从社会整体角度来研究社会,强调社会整体是一个独立于个体的真实的客观存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对象应该是社会的法则、倾向和运动等,而不是个体主义认为的个体和个体行动。强调只有从社会集体和社会结构出发,才能理解个体和个体行动,社会整体是个体具有意义的基础。

整体主义也主要有两种,一是黑格尔的极端整体主义,二是温和的整体主义。黑格尔认为现代社会和结构完全决定了个体和个体的行动,社会生活的主体是社会和集体。在黑格尔看来,个体和个体理性仅仅是集体理性实现的工具。温和的整体主义承认个体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并且个体的活动形成了社会,但是温和整体主义强调社会一旦形成,便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新特征,同时社会又会反过来塑造个体的意识和行为,所以只有从社会和社会环境角度出发,才能真正理解和解释个体的行为。多数坚持整体主义的人都支持温和整体主义。德国历史学派强调从社会和社会结构来理解个人的行为,他们批判了个体主义的纯粹“理性经济人”假设,强调个体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个体。而旧制度学派认为集体行为规定着个体的一切权利和行为,他们把集体行动作为研究的基本对象。凯恩斯主义的总量分析也属整体主义分析方法,把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总体或总量作为经济研究的基本对象。凯恩斯首先假设社会的制度不变和国民经济的个量不变或是已知的,而后在此基础上研究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各项总量和它们的相互关系。

二、对传统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的反思

传统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方法论都存在不可避免的片面性和困境。个体主义的困境主要为:一是个体主义蕴含的还原论并不能解释现实社会现象,因为孤立地考察各个个体,不能全面把握和理解整体。萨缪尔森指出西方经济学研究面临着“合成谬误”问题。二是个体主义的偏好一致性假设与现实中人的偏好的多样性也存在冲突。三是市场机制下,个人理性并不能自动形成集体理性,集体理性不是个人理性的简单加和。

传统整体主义的片面性和困境主要为:一是传统整体主义不利于实现个人自由。传统整体主义片面理解整体决定个体,认为社会和社会结构完全决定个人,忽视个人的个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前苏联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传统整体主义的代表,在该体制下各个社会成员和个人都变成实现整体或集体目标的工具,包括个人的具体活动都严格遵循等级秩序中的命令,个人自由难以实现。二是对个体的控制和忽视导致经济运行的低效率。从系统论视角看,一个社会经济运行的效率是经济系统功能的体现,而经济系统的功能决定于经济系统的结构和个人、企业等经济主体的能力与特征。在前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一方面个人由于缺乏实质自由,其能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另一方面,社会成员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依等级秩序形成的命令与服从的线性关系,不利于成员间非线性关系和相关效应的形成,不利于社会结构的演化和升级。这样,传统整体主义对个体的控制,通过经济系统要素和系统结构两个途径,导致长期经济效率下降。此外,苏联式计划经济坚持理性至上原则,忽视个体理性的作用,决策高度集中,在处理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创新、未来规划等领域的问题时决策成本高、效率低、风险大,也会导致经济长期效率低下。三是抛开个体考察整体或者抛开个人考察社会,很难真正理解和分析整体行为或总体社会现象。如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分析范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其采用总量分析方法而忽视个量分析或假定个量不变(或已知),导致其宏观分析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力因缺乏微观基础而降低。

正是由于传统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都存在片面性,所以不少学者采取了对两者进行折中或综合的态度。事实上温和的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都是对两者进行折中的结果,两者都吸收或容纳了部分对方的原则。萨缪尔森把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经济学进行融合,创立了新古典综合派,试图给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建立微观基础,进而根据微观主体的行为来推演和研究宏观经济运行状态,就是这种融合趋势的表现。也有部分作家尝试对个体和整体进行超越,但是在个体与社会整体关系的解读和建构方面都没有形成真正有效、能够平息争论的新模型、新理论。

三、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归属问题的反思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就明确指出:“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3]绝大多数学者都据此主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归属整体主义方法论。但由于传统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都存在明显的片面性,并且依据英国经济学家马尔科姆·卢瑟福的定义,个人主义主张从个人出发分析、解释社会整体现象,整体主义主张存在独立于个人之外的、客观的社会整体规律,两种方法论完全对立。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归属问题也开始进行反思,主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应是个体和整体的统一。

中国人民大学的林岗教授和张宇教授虽然否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个人主义渊源,但认为马克思并不排斥分析个人动机和行为,强调马克思既反对唯心主义和个人主义,也反对机械决定论和机械整体主义[4]。也有学者直接承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个人主义渊源。如中国人民大学的孟捷教授提到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清晰展现了马克思思想的个人主义渊源。南开大学的高嵩教授认为马克思从个人出发的观点符合方法论个人主义原则的本意,她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从现实中的个人’出发的方法论原则、有机整体论和阶级分析方法在内在逻辑上的有机统一”[4]。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延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既不能采用西方经济学的个人主义,也不能采用苏联式政治经济学的传统整体主义,应在对传统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反思的基础上构建新型的、个体和整体统一的现代有机整体主义方法论,要构建新型的有机整体主义方法论,关键要厘清个体和社会整体间的关系。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个体和整体的关系

对个体和整体、个人和社会关系缺乏科学认识是产生传统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争论的重要根源。而其根本原因是传统社会科学对个体和整体关系的分析主要以哲学思辨方式进行,缺乏科学分析的理论依据和工具,进而无法客观、正确、全面了解个体向整体的转化机制、整体功能与特性的形成与发展机制、整体与个体的相互作用和个体间的相关关系等关键问题。但现代系统科学的出现,为此提供了可能性。赵光武指出“系统科学的使命在于超越还原论、发展总体论,实现还原论与整体论的统一”。钱学森认为“系统论是还原论和整体论的辩证统一”[5]。

人类社会是一个具有复杂层次的巨系统,现代系统科学的自组织涌现、层次转化、结构功能、整体优化、差异协同等基本原理,为我们客观、全面认识人类社会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与方法。人类社会内部,个体、集体和整体构成基本的系统层次关系。个体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系统要素。集体是社会整体的子系统,是个体组成社会整体的中介层次,个体通经过多次的层次转化构成人类社会整体。从系统视角看,人类社会的个体、集体和整体的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人类社会整体的形成过程是个体的自组织过程。社会整体的形成过程是个体的自组织过程,这种过程不需要外界干预,是各个个体自我发展、自我适应的过程,是社会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简单向复杂演化的过程。整体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个体间自组织程度提高的过程。个体间的有机联系和有序结构使整体的功能和结构优于个体总和,表明要研究宏观现象或整体行为必须以微观主体的行为及其联系和结构为基础。只有增加微观主体的组织程度、有序程度才能够促进宏观状态的改善。在苏联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虽然社会也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有序性,但其有序性是个体在集中指导下一致行动的结果,而不是自组织的结果,个体间缺乏有机联系,其有序结构与通过自组织形成的有序结构具有本质区别,这是导致其宏观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第二,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功能与特性。系统整体具有涌现性,即个体组成整体后具有原来个体所不具备的功能与特性。整体的功能和特性是个体间的相互作用、非线性相关和环境选择的产物,是组成整体的各个个体在相应层次上追求最优化状态的结果,个体间不同的结合方式和相互作用方式会导致整体功能和特性的不同。分享社会系统“剩余结构”引发的“剩余功能”,获得独立个体所无法获得的自由,进而拓展整体自由度是人类个体组成社会集体的根本动因。同时,依据涌现原理,个体的机械集合不会导致功能涌现,只有个体的有机结合才能产生涌现,实现系统的进化。因此,集体或整体不是各个个体的简单加和,整体内部个体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多元的,而不像传统个体主义或整体主义认为的那样是线性关系、单向关系或双向关系。凯恩斯宏观经济学解释力不足的原因正在于此,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仅分析总量,假定个量不变、忽视个体间的相互作用,分析的是机械整体,但现实中的社会整体却是有机整体。

第三,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决定集体和个体的发展空间与自由度,同时个体和集体的自由与发展是社会整体进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根据系统论,子系统运动的范围和尺度决定于母系统,但系统的要素特征和结构决定着系统的功能,系统要素特性的优化和系统自组织协同作用的发挥是系统进化、发展的必要条件[6]。因此,人类社会中个体的自由度取决于所在集体和社会整体的发展水平和运行状态。同时,个体自由是集体或整体发展的基础,发挥社会主体间的自组织作用、协同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马克思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7]。其意即可理解为每个人的自由是社会共同体发展的必要条件,而社会共同体的发展水平又决定着社会所有成员的自由与发展。因此,社会主义重视集体并不必然会如新自由主义攻击的那样,导致个人自由的丧失。在保障和提高个人自由的基础上,推动集体和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就能够促进每个人的自由与发展,实现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实现个体、集体和整体的良性互动。

第四,个体的多样性是整体发展的根本动力。依据系统论差异化原理,差异具有普遍性,差异是世界发展的根本动力,没有差异就没有一切的存在和多元化的世界。系统演化得越复杂,非对称的差异越多。这揭示了组成整体的个体具有多样性,个体的多样性是整体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的发展程度越高,社会成员和组织的多元化特征越明显。整体的存在、运动、发展和演化是以个体差异的存在、运动、发展和演化为依据。

第五,虽然个体间存在竞争,但协作是个体间的基本关系。整体内部个体间的非线性相关作用是有序结构产生的基础,这种非线性相关作用即协同作用。因此,个体间的协作关系是基本关系。具体到经济学研究领域,说明市场主体间虽然普遍存在竞争,并且对推动市场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对市场和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却是各个主体间的协同或协作。市场主体间的本质关系是竞合关系,并且其中的合作关系,从长期看,对市场各个主体和整体的行为与发展具有更多根本性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构建基于个人自由的有机整体主义方法论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既不能是西方经济学的个体主义方法论,也不能是苏联式政治经济学的传统整体主义方法论,而应以系统科学为基础,构建新型的基于个人自由的有机整体主义方法论。基于个人自由的有机整体主义方法论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重视社会成员个人自由的实现和社会整体性作用的发挥。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整体的发展和个人自由的实现互为条件,社会整体的发展状态是个体自由与发展的外部条件,而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相互作用则是社会整体发展的内部机制。二是认为社会整体具有统一性和有机性,整体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功能与特性。三是强调公共理性和个体理性的合作与分工。个体理性不能自动形成公共理性,而公共理性也不能完全取代个体理性。应依据政府和市场各自的比较优势,合理规划公共理性和个体理性的边界,促进长期效率最大化。四是认为个体是有差异的,个体的差异是世界发展的根本动力,世界的多样化和多元化本身具有内在价值。五是认为协同是个体间的基本关系。整体具有自身的内在目的,作为整体的组成部分,各个个体都围绕整体的目的发挥各自的作用。他们的协同运动,构成整体的合作行为,并且由于个体间的有序结构和相互作用产生功能的放大,使整体功能大于个体功能的总和。基于个人自由的有机整体主义方法论,可以同时避免传统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的片面性,进而真正实现对传统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方法论的超越。

猜你喜欢
方法论主义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简明经济学
新写意主义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近光灯主义
UAF的方法论意义
抓改革落实,习近平的十大方法论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