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媛 李 忠 李 坤
在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水平存在差异,很多口腔医生没有口腔医师资格及执业资格,以往的统计结果显示,只有低于2.5万的口腔医师在接受过本科的牙医知识学习后进入该事业工作,超过50万的口腔医师实际只具备中专水平,只进行过初级口腔教育的学习,人口比例高于本科水平的20倍,大致是1∶2500[1]。专业口腔医师的数量缺口大,使得传统牙医在我国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会居于主导地位。传统牙医专业知识缺乏,尤其是在口腔、颌面部的生理功能以及解剖方面,由于没有科学的设计修复理论,设计出的义齿存在问题,危害邻牙及牙周[2]。短时间内使用不良修复体能够帮助咀嚼,不会威胁口腔的健康,但是使用的时间久了,危害就会表现出来,造成余留牙牙体及牙周受损[3]。本研究分析不良修复体对牙周病以及牙龈癌发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3年9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有修复体的牙周病患者16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有修复体无牙周病的研究对象44例为对照组,对患者使用的修复体都是非贵金属烤瓷桥、冠。实验对象需要满足的条件:第一,没有系统性全身疾病;第二,研究开始前的3个月没有服用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第三,研究开始前6个月没有涉及牙周基础治疗、药物和手术;第四,不能处于孕期。不满足实验条件的情况:身体存在自身免疫疾病、出现肿瘤以及今日发生感染的患者。研究组16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8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53.94±11.95)岁;对照组22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54.12±11.5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P>0.05),均知情同意,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修复体及牙周状况、牙周炎的临床评价指标等进行判断。测定菌斑指数:方法为Loe-Silnessh法,存在0~3分4个指数级:若龈缘区没有菌斑则判为0分;若通过视诊未发现菌斑,而探诊发现存在于游离龈和它附近比较薄的菌斑则判为1分;若有部分软垢存在于龈袋内及游离龈区和它附近区域则判为2分;若有非常多软垢存在于龈袋及游离龈和它周围区域则判为3分。测定龈沟出血指数:方法为Mazza法,共分为0~5分6个层级,牙龈正常记为0分;经过探诊无血记为1分;探诊后血迹表现为点状记为2分;出血并且沿着龈缘流动记为3分;出血并且流出龈缘记为4分;牙龈有溃疡、变红变肿且自动出血记为5分。需要对每个牙齿唇舌侧近中、中央、远中6个部位进行检查,且计算这6个部位的平均数,视为检查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各项临床评价指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良修复体伴发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牙周指数
不良修复体对牙周病以及牙龈癌发生率影响不大,两组患者牙周病以及牙龈癌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良修复体对牙周病以及牙龈癌的影响/例
治疗后满意度方面对比,研究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例
口腔修复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包括了口腔解剖生理、材料生物学原理和医学美学等[4]。判断修复体的效果是否优秀,需要看该修复体是否恢复了患者的外貌形象、咀嚼能力,并且能够起到保护口腔组织的作用。不良修复体,即边缘密合性差、做工粗糙、存在悬突以及桥体龈面、邻接、轴面形状差的修复体[5]。一些研究结果显示,使用不良修复体会造成局限性牙周炎、牙槽骨吸收和深牙周袋等问题[6]。细菌能够导致牙周病的发生,使用不良修复体后,细菌的更容易留存,使牙周组织更容易遭到细菌的侵袭。关于究竟是将修复体边缘的位置固定在龈上、龈下还是与龈缘平齐对牙周最好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7]。而根据Jacob等的研究结果可知:在牙菌斑指数方面进行比较,戴修复体和天然牙几乎一样,不过,修复体位于龈上和平齐龈缘的菌斑指数低于位于龈下的时候,并且位于龈下会加深龈袋、失去上皮的依附[8]。该研究选择的180例患者,修复体边缘都位于龈下,所以,进行修复体位置的选择时,基于维持美观的原则下,为了保护牙周组织,需要固定修复体边缘在平齐龈缘或者龈上[9]。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口腔内部修复体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修复体边缘密合性、光洁度、外形对牙周组织产生的影响。有研究人员发现,修复体边缘如果不密合,患者一定会出现龈炎,远高于密合者。本篇文章所做研究中,大部分患者修复体的固定出现不密合、粗糙、悬突等问题,这样无法保证牙周组织的健康,菌斑极易依附,造成牙周组织病变。故而,医师进行牙齿手术时,一定要注意肩台宽度、位置和形状等,且必须将粘固剂清理干净[10]。由牙槽嵴形态决定的各种形式的桥体组织面中,最常见的是接触试桥体。该研究所选择的病例大多数为接触试桥体,其中一些跟牙龈粘膜接触非常紧,因为无法自动清洁,留存了很多的菌斑及残渣,造成粘膜损伤。故而,医师进行桥体粘接时应该避免接触面积过大,保证美观的同时,高度抛光,增加唇、舌侧外展隙,从而易于清洁[11]。使用修复体后极易引起食物的塞嵌,塞嵌物分解和细菌代谢,造成口臭、牙周炎、龈炎等问题。该研究进行检查的重点是由修复体造成的食物塞嵌。造成塞嵌的原因为邻牙接触区受到破坏、打磨过多、恢复差、邻间隙大、存在悬突等等。故而,医师预备牙体的时候需注意邻牙的保护,调整外形、磨耗不合适的牙,对间隙较大的牙齿进行联冠修复[12]。
功能正常的牙冠存在外形高点,食物经过此处的时候,能够具备生理性按摩的功能。所以,固定好修复体后,必须使其生理突度修复到合理的形态,过大或者过小都不利于牙周组织的健康[13]。有些患者由于没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并且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为了节约时间、金钱等使用了不良修复体,这些修复体制作的不合理,存在很多问题,很多不合格的私人诊所使用的修复体便是这种不良修复体,构成一般为自凝塑料,如果直接固定在口腔中会对粘膜产生很大的伤害,造成组织增生、癌变等[14]。不良修复体之所以存在这么多缺点,很大的原因在于其与生理解剖的要求不相符,其不能根据缺牙的数目和基牙的状况等做出合理的改变,所以导致不具备自动清洁的能力,时间久了就会出现邻牙基牙龋坏、根尖周炎和牙龈炎等病症,甚至随着一次一次的进食,自凝塑料会逐渐发生移动,对牙龈造成压迫,基牙也会因此产生松动、移动、断裂、掉落等,不再具备咀嚼能力,严重的会发生牙龈癌。在肿瘤的分类中,牙龈癌属于头颈部肿瘤,这种肿瘤发生率极高,由于颈淋巴结非常容易转移,所以治疗比较困难[15]。人们对这种肿瘤的了解程度不够,而口腔肿瘤发生率中该病的发病率居于第二位,可见研究人员对这种癌症的关注度与实际需要不符,故而,需要加强在该肿瘤的预防和诊断方面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牙龈癌在前、中、后期时的治疗方法不同。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对牙龈癌的影响方面,研究组患者牙龈癌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不良修复体容易导致牙周病发生发展,并加大牙龈癌发生风险,临床上应当提高牙体修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