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叶 王诚 肖波涛 刘卉 孙琳
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力差,容易发生感冒、发烧、腹泻等疾病。静脉输液是救治患病儿童采取的重要医疗手段之一[1]。临床上常见和理想的药物治疗方式就是静脉输液[2]。儿科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护理风险而造成医疗事故的发生而导致护患纠纷的产生[3]。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SMP)将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若使用或操作不当会对患儿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称为高危药物[4]。高危药物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外渗常有发生,因高危药物外渗而引发的医疗事故也越来越多,因此通过护理风险管理静脉输液高危液体外渗变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必须要认真分析护理风险因素,加强护理知识学习,采取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有效的护理水平[5]。本文主要通过护理风险管理静脉输液,观察高危液体外渗降低的应用效果,并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静脉输液高危液体外渗患儿中的应用价值。
选取2017年7—12月在我院接受高危液体静脉输液治疗的296 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48 例,其中男女比例为82 ∶66 例,年龄1 个月~13 岁,平均(6.38±1.35)岁;观察组148 例,其中男女比例为78 ∶70,年龄1 个月~13 岁,平均(6.15±1.56)岁。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两组患儿护理过程中为相同的护理人员14名,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取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患儿静脉输液时进行常规的输液护理程序;观察组患儿在输液过程中进行护理风险管理。
1.2.1 建立风险管理小组 对医院现有的护理人员进行组织管理,建立输液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定时召开学习会议,整理在院内出现的各种高危药液输液风险因素,并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患儿输液护理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制定对出现的各种危险因素规避管理预案,明确发生的影响因素,共同讨论并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预防对策。
1.2.2 输液前护理风险管理 以小儿高危液体静脉输液风险检验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以风险管理小组为主导,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及护理质量。
1.2.3 明确护理风险因素并制定干预措施 (1)反复穿刺。反复穿刺会造成部分高危液体外渗,该原因有多种,其中主要为患儿的哭闹而造成穿刺失败、护理人员穿刺水平有待提高和患儿血管充盈度较差等原因造成[6]。处理措施:护理人员应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减少患儿的哭闹现象,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2)液体外渗。高危药品在输液过程中容易出现外渗情况,其主要原因为患儿在哭闹过程中乱动而使针头脱出和护理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的[7]。处理措施:护理人员应定时进行巡视,观察患儿静脉输液情况,若出现液体外渗情况可以做到及时处理,同时要对护理人员定期培养,学习高危液体相关知识,每种高危液体出现外渗时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并且定期学习头皮静脉穿刺的先关知识以及操作训练,提高护理人员对高危液体的知识储备和穿刺技能[8]。(3)针头脱落。针头脱落时会造成高危液体外漏,外漏液体沾染到患儿皮肤上或眼内会造成一系列的伤害[9]。静脉输液针未得到固定;由于患儿出汗又因患儿哭闹不停导致针头脱落;家属没有认真的照看,使患儿自主拔出针头;这些都是导致患儿针头脱落的原因。处理措施:护理人员要积极的进行巡视,并利用纸板对针头进行国定。
1.2.4 开展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医院积极对护理人员开展静脉输液相关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学习如何与患病儿童交流及安抚,反复练习静脉输液时的流程,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实施各项工作。聘请专家针对液体渗透、穿刺次数过多和操作不熟练等情况进行专业指导[10]。按照规定时间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考察,对考试不及格者进行反复指导及考察。
静脉输液高危液体外渗情况;患儿监护人对输液的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家属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定,主要内容包括:穿刺技术、服务态度、环境质量等方面,采用百分制,分值≥85分为满意;静脉输液其他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留置针堵管、针头脱落等)。
数据统计学处理分析软件为SPSS22.0。静脉输液高危液体外渗率、监护人满意度和其他不良事件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s)描述,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儿在进行静脉输液后,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外渗8 例,对照组患儿静脉输液外渗20 例,外渗面积1.0 cm×2.0 cm~4.2 cm×5.5 cm。患儿高危液体静脉输液在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后,观察组外渗率为5.4%,低于对照组的13.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高危液体静脉输液时的外渗率比较n(%)
在出院时对患儿家属进行满意度调研,两组满意度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穿刺技术 服务态度 环境质量对照组 148 87.23±3.29 89.56±3.12 87.38±2.87观察组 148 96.12±2.16 96.98±1.96 95.89±1.71 t 值 - 16.024 15.438 19.187 P 值 - 0.001 0.001 0.001
在患儿进行输液时发生的意外事件主要是留置针堵管和操作不熟练导致的。见表3。
表3 患者输液中出现的意外事件两组间比较n(%)
儿科在高危液体静脉输液外渗护理风险因素包括多个方面[11],针对护理风险因素制定护理风险管理,发现观察组静脉输液外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服务态度以及医院环境质量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患儿进行输液时发生的意外事件主要是穿刺不成功和操作不熟练导致。患儿在输液过程中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建立风险管理小组,输液前护理风险管理,明确护理风险因素并制定干预措施,开展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增强服务意识及沟通技巧[12]。
通过护理风险管理贯穿于患儿的静脉高危液体注射中,患儿得到了护理人员细心和专业的照料,降低了高危液体的外渗发生率,使患儿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技术信任度得到了提高,从而降低护患之间的医疗纠纷。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业务水平,同时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增长护理人员自身的价值观。使得医院在社会上有了良好的形象,同时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静脉高危液体注射防止外渗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静脉高危液体外渗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降低高危液体的外渗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