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徽文化的城市慢生活街区景观环境设计

2019-01-24 03:07吕琴琴
宿州学院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徽派徽州景观

吕琴琴

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合肥,230601

1 问题的提出

时下被倡导的“慢生活”理念是由19世纪80年代意大利发起的“慢餐”运动(Slow Food)经“慢城”运动(Cittaslow )演化而来。一路走来的所谓“慢生活”似乎是舶来文化,其实不然。从古至今,中国人在吃饭喝茶时所说的“请慢用”,离别送客时所用的“请慢走”,劳作交流时所言的“慢慢来”等,反映的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慢生活”。慢是快的反面,更是快的基础,只有慢下来才能找到生活的平衡点[1]。

慢生活街区是指能提供适合慢饮、慢食、慢聊、慢品、慢读、慢享受等多种慢节奏生活内容的城市街区,通常涵盖特色餐饮、书店、展演、创意集市等多种商旅及休闲空间。慢生活街区的设计和营造,包括改造更新亦或旧址新建,在其外部功能上,应充分考虑到人车分流,实现安全便捷的交通;在内容风貌上,应注重地域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时尚元素的有机结合,体现创新性和人文情怀。本文以徽文化在皖南及更广范围的传承与应用为契机,旨在设计营造城市慢生活街区高品位的景观环境和凸显高识别度的徽文化特色,让街区形象更具地域性和独特性,让人放松心情的同时留下深刻印象。

2 城市慢生活街区景观环境设计的现状

为了解决我国老城区普遍存在的景观环境差、功能单一滞后、交通拥堵、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城市更新与改造工程已迫在眉睫,体现慢生活理念的主题街区由此进入人们的生活,其中尤以北京前门大街(图1)、杭州西溪蒋村集市和代表成都名片的宽窄巷子最为盛名。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近年来,以徽文化和地方文脉为特色打造的慢生活理念主题街区亦层出不穷,如皖南地区的屯溪老街、黎阳in巷以及合肥的罍街、半边街、城隍庙等,旨在对徽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其中不乏精品典范,但亦有不尽人意之作。本文通过对其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梳理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图1 北京前门大街局部夜景

(1)盲目跟风、模仿现象明显,业态环境设计大多雷同,缺少风格上的独创性和识别度,功能上多以商业、餐饮、娱乐为主导,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2)对徽文化及地方文脉的挖掘、探究、再塑造不够深入,未能结合当地历史回忆让人产生情感共鸣;(3)景观设施及雕塑等徽文化载体应用不当,呈现出随意复制、做工粗糙,或者立意不佳的现象;(4)部分街区具有历史价值的景观设施和小品的采集利用不当,有的甚至将原古建筑整体拆除搬迁至城市,对徽文化遗产造成严重破坏;(5)对街区景观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不够,导致街区里的部分业态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 基于徽文化城市慢生活街区景观环境的建构

徽文化是形成于古徽州广袤大地上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历史上的徽州地处新安江上游,故又称新安,处于皖浙赣三省交界处,地理环境独特,遗留下来的徽文化熠熠生辉、蜚声海外。徽文化内容广博、深邃,不仅包括新安画派、徽派建筑、徽派雕刻、徽州篆刻、徽州版画、徽州刻书、徽派盆景、徽州漆器、徽州竹编、文房四宝等艺术美学精华,还涵盖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剧、徽商、徽菜、徽州民俗、徽州方言等社会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里光彩夺目的瑰宝[2]。将徽文化元素应用于城市慢生活街区设计,赋予其独特的风貌和意境,不仅有助于提升人们高品位的文化享受,而且有益于徽文化自身的有效传承和发扬光大。关于徽文化城市慢生活街区景观环境的建构,可以从功能性质、物质形态、文化内涵三方面进行讨论。

3.1 功能性质层面

城市慢生活街区需要满足商业、休闲、交通、旅游等多种功能。商业,商业运营及配套服务功能是某些街区经济的支撑和基础;休闲,须满足大众多种休闲活动形式的需求;交通,是连接空间的纽带,为人们提供户外公共交往的便利;旅游,是让街区吸引人流、树立形象、形成知名度的有效手段。街区里除了发展带有徽文化标签的茶叶、饮食、服饰等特产商业,还可配套徽派民宿,让其成为游人体验徽州风情的落脚点。“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无论文人墨客亦或寻常百姓,都对徽州这方土地心驰神往,如今它也依然是人们向往的热点旅游地区。

3.2 物质形态层面

一条成功的城市慢生活街区可以打造一张全新的城市名片[3],徽文化在街区景观环境的物质形态建构表现在以下方面。

(1)空间布局:古徽商在新安江流域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营造民居,其交通道路、水系空间和室内布置都表达了浓厚的山水情结和风水理念,如黟县宏村的牛形结构、歙县卖花渔村的鱼形布局等。现代城市慢生活街区空间布局也要因地制宜,从全局出发,“随山采形,就水取势”,营造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的新秩序,形成浑然一体的整体风貌。同时注重整体景观环境中公共开放空间和内向私密空间布局的合理有序,以便为城市中的人们理出一隅,让他们在紧张之后享受慢下来的生活,抚慰诸多压力山大之下静下来的肉体和心灵。

(2)建筑:徽派建筑是徽文化里的瑰宝和个性鲜明的文化符号,具有高度的艺术审美和文化内涵。最能体现徽派建筑特色的当属被人们称之为“徽州三绝”的牌坊、祠堂和民居。其中,徽民居建筑内部为保证良好采光、通风而设计的“四水归堂”天井,厅堂内常见的东置花瓶、西置雕花镜、正中置钟,寓意“荣华富贵”及“终身平静”的陈设,建筑外部最具典型特征且错落有致的马头墙、外门及其装饰等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在城市慢生活街区建筑整体格调和局部细节里演绎徽派风貌,可以体现特有的人文情怀。

(3)景观小品与设施:营造城市慢生活街区景观环境可将体现徽州生活习俗、徽商精神及文化教育主题的景观小品与相关设施融入其中,以彰显时代烙印和地域特色。徽文化里极具装饰性的徽派雕刻艺术也可灵活运用,以其题材丰富、寓意深刻的表现形式赋予慢生活街区局部景观。此外,将置石、匾额楹联、文房四宝、书画、漆器、竹编等徽文化多元载体画龙点睛式地运用于景观小品与设施中,能彰显街区景观环境的文化气质,收到精美绝伦、叹为观止的效果。

(4)景观植物:植物是慢生活街区景观建构里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徽州园林艺术里常见的植物包括实用性植物和象征性植物两类。前者包括石榴、枣树、莲花、柿树等,除了具有实用价值以外,还可增添特定街区景观的田园乐趣。后者包括桂、松、梅、兰、竹、菊等,均具有象征意义,如桂花、槐树、松树象征科举“折桂”、富贵、长寿、繁茂等寓意;梅、兰、竹、菊以“四君子”的美名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这些景观植物的合理应用不仅可提升慢生活城市街区环境景观的品位,体现我国自古文人喜欢观赏、吟诵植物的文化习惯,也可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追求。除此之外,还可发挥和展现寓意于形的盆景艺术的特长,师法自然,小中见大,为街区场所提升意境。

3.3 文化内涵层面

文化内涵是一个街区长久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元素,是其永葆生命力的源泉。慢生活街区不仅仅是单纯的商业、休闲场所,更要体现风土人情、文化品位。徽州人的崇礼重儒,徽派艺术和雕刻里的人文景致,徽菜、徽茶、徽剧里的民俗风情……这些文化内涵、风土人情应该是基于徽文化城市慢生活街区最为显著的内在标志。挖掘街区及周边的文化资源,组织传统节庆活动、举办主题展览、召集聚会讨论、开发观光旅游,产生无形和无穷的能量。

4 基于徽文化城市慢生活街区景观环境设计的目标

4.1 形式多元化

基于徽文化的城市慢生活街区所呈现的独特的街巷形式和街区尺度,除了为市民提供安坐喝茶、逗鱼观花、品画读书、聚会聊天等多种公众交往活动的空间外,还要营造多样具有徽文化特征的景观环境形态,包括贯通的水体、形色典型的建筑元素和植物配置等。

4.2 创新理性化

独具匠心的创新表现是城市慢生活街区品牌打造的有力手段。为了达到出奇制胜的突出效果,设计者需要把内涵丰富的徽文化与其他多方面元素理性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和展现街区独有的艺术价值、环境价值和使用价值。如皖南屯溪的黎阳in巷(图2),修复老街时保留了十余幢百年徽派老宅,同时搭配仿古建筑和西式建筑,用理性创新的手法成功将古典与时尚巧妙混搭,打造了基于徽文化的慢生活街区典范[4]。

图2 黎阳in巷的牌坊

4.3 整体系统化

中国元素是时下整个设计界的重要灵感来源与追求目标,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徽文化元素亦备受世人瞩目,在各地不断被翻版和复制,其中更不乏生拼硬凑缺少神韵者。要打造一个成功的城市慢生活街区,需要考虑该城市特定区域的整体环境形象,注意该景观环境的个性及其与周边区域的连续性,从交通环境、公共场所、基础设施和环境导视系统入手,营造整体有序的视觉环境,体现徽文化的风格特色。如深圳万科第五园,从庭院景观、邻里空间到公共空间,通过对中式传统居住形式进行现代手段的演绎,系统体现了徽文化的色彩、造型、空间和意境特征,成就了现代中式建筑中的诗情画韵。

4.4 情感延续化

在具有特殊历史风貌的街区原址上保留经典和原貌,对于传承文明、维持和强化人们的情感认知和体验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5],黎阳in巷和屯溪老街(图3、图4),无疑是最具名片效应的徽文化慢生活街区,它们对烙有历史文化、人文故事和传统社会风貌印迹的建筑景观加强保护,充分体现了对旧有城市及街区的情感记忆,这不仅是对有形的城市环境面貌的继承,也是对深层次上无形的徽文化的发扬。

图3 延续情感与记忆的黎阳in巷

图4 依旧商业繁华的屯溪老街

4.5 和谐生态化

徽文化注重“天人合一”,讲究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宗族社会的和谐共生,是和谐理念和生态观的统一,体现了对美好环境、幸福生活及和谐社会的不懈追求。

5 基于徽文化城市慢生活街区景观环境设计的策略

5.1 功能上打造智慧街区

基于徽文化城市慢生活街区景观环境设计是传统文化结合现代景观设计理念的新探索,是历史文化服务于现代生活的新体验。城市慢生活街区在实用功能上更注重人性化,一方面充分注重民情,不断改造、提升配套设施,为人们提供便利,如建设开放式停车场、卫生间、休闲座椅等,充分体现其社会属性和使用价值,促进街区与城市发展的融合。另一方面,努力打造信息化智慧街区。信息化是当下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生活环境的表征之一,也是街区环境配套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一起互融共生、相得益彰。在街区重要节点的位置设置智能化信息触摸屏、可靠的官方二维码显示器进行信息的介绍与输送及景点导航,并配备街区路段WiFi全覆盖,方便人们与管理服务机构的信息推送与接收,包括商户预订、停车指引及消费服务等,这些便捷的服务有助于增加人们实现慢生活理想的幸福感。例如,信息化手段成就的合肥壘街数字地名景观节点、方言艺术互动装置等,满载着当地的时代记忆和民俗印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5.2 形态上保持新旧共生

城市慢生活街区里徽文化通过形态传达的方式体现效果无疑是最为直观且富有视觉冲击力的,设计上可以通过以下手段实现:(1)符号表现:粉墙黛瓦、马头墙、天井、照壁、花窗、木作、丹桂、修竹、寒梅、清溪、石板路是人们对徽州最明显的感知,合理利用这些承载徽文化景观独特信息的符号,并进一步加工、变形、重新演绎成人们熟知的徽派风貌[6]。(2)色彩搭配:色彩上沿用朴素自然、清新雅致的黑、白、灰为主,同时注意与自然青山绿水的搭配,营造粉墙黛瓦、碧水蓝天的中国画里的村镇、街区,展现绝佳的徽州风采。(3)材质使用:材质给人的感受是直观且丰富的,特定的材质代表了特定的风土人情和集体记忆。传统的陶土砖、片瓦、木窗、青石板、鹅卵石铺装,在现代设计中有些已不再出现或被新的材料悄然替代,有些则换了面貌示人。现代材料主要采用白色清水漆、真石漆来塑造粉墙;清水砖、仿古砖和钢梁来打造黛瓦形象;水泥砖、玻璃、加工板材等营造漏窗效果;石材、青砖、透水混凝土、木质等作为常用的铺装材料。总体上,传统材料和现代材料各有千秋,因此,在城市慢生活街区景观设计中宜取长补短,通过不同的搭配传达不同的景观氛围和文化内涵。

5.3 文化上传承与创新并举

徽文化涵盖了从儒学到理学、从文学到美学的广泛范畴,是为数不多至今仍未远离人们生活的文化遗产之一。选择慢生活街区作为体现徽文化和艺术的多重载体,是历史传承在现代城市风貌建设中的新贡献。文化的传承与应用不是简单的符号照抄或嫁接,而应在新旧之间架起桥梁,正如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先驱梁思成所言“古今兼顾,新旧两利”[7]。时间的齿轮如今已跨越工业时代步入产品时代,设计的重点也从功能和功能体验为主转向审美和情感体验并举。在千百年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东方人文情怀和美学韵味的徽文化,除了其宝贵的历史价值,更重要的是其现实作用。在基于徽文化城市慢生活街区景观环境设计中,遵循传统与创新结合的设计原则,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独特环境景观,“徽而新”“新而徽”,并从本土走向国际。

6 结 语

本文通过对以徽文化为特色的典型城市慢生活街区景观环境现状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依据徽文化在其设计和外化中的表现作用归纳出街区景观环境的内在功能属性、外在实体表现、核心文化内涵三方面的内容建构。从徽文化的视角出发,利用空间的营造、风格的重塑以及和谐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角色理论对城市慢生活街区景观环境进行设计探讨,旨在引导设计者们正确树立独具地域特色典型街区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继承与创新并重,提升整个城市质量。通过丰富多样且和谐统一的城市风貌的实现,帮助人们在高效率、快节奏之外,树立美好、幸福、和谐的城市感觉[8]。

猜你喜欢
徽派徽州景观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徽派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沙子的景观
徽州绿荫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浅谈徽派“马头墙”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与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