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开君,张安刚,刘 芳,龚兆全,吴 哲,颜 伟,高 巍
(1.乐山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乐山 614000;2.乐山师范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
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Andr.),为芍药科(Paeoniaeeae)芍药属(Paeonia)植物,属多年生、低矮落叶灌木[1],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是重要的观赏和药用植物[2~3]。经检测发现,药用牡丹籽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因此把这一类结籽率较高,专门用来榨取食用油的牡丹称为油用牡丹。牡丹籽油可直接食用也可加工成调和油,在医用、化妆品等工业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4]。近几年,牡丹籽油的食用价值逐渐被开发,2011年牡丹籽油作为新资源食品[5],油用牡丹成为研究的热点。
油用牡丹是木本油料的重要树种之一,发展木本油料产业是维护国家粮油安全的战略举措,是调整食用植物油结构、满足人们多元化消费需求,推动绿色发展和农民脱贫增收的一条重要路径〔6〕。牡丹在乐山市一直只有零星栽植,峨眉山万年寺早年栽培并存活保留有包括凤丹白在内的几个牡丹品种,大部分品种的树龄超过20a,目前仍然年年开花结实,说明乐山市的自然气候条件对于凤丹白系列的品种基本适生。但是乐山市境内并没有成片种植既能开花又能结实的油用牡丹品种。为了探索乐山市乃至四川省究竟能否开展油用牡丹成片栽培,进而有序推动油用牡丹产业建设,通过开展油用牡丹引种试验研究,筛选出适宜乐山市乃至四川省栽培的油用牡丹品种,我们于2014年9月—2016年9月进行了优良油用牡丹引种试验研究,现将试验情况初报如下:
2014年10月,从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引进了“凤丹鲁选”和“普通凤丹”、从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引进了“紫斑”,均栽植于乐山市沙湾区轸溪乡试验地。试验地与原生地的自然气候条件(见表1)。
表1试验地与原生地的自然气候条件表
从表1可以看出,试验地与两个原生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存在较大差异,但考虑到凤丹系列品种原本属于江南牡丹品种群,在山东菏泽大面积栽种也属于南种北移长期驯化的结果,加之乐山市峨眉山万年寺早年已经园艺栽培有凤丹作观赏,且正常生长至今,故选择引种凤丹开展试验研究。由于西北牡丹品种群里的紫斑牡丹树势高大,开花结实量大,在秦巴山区也有自然原生分布,所以在本试验中也将紫斑一并引入,开展试验观测对照。
2014年10月分别从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黄罡镇引进凤丹鲁选(是经过人工选择的主要是“凤丹星”、“凤丹韵”〔7〕,简称为“凤丹鲁选”,其实均为“凤丹白”的变异种,原生种均来自安徽铜陵,只不过是对变异种进行了人工筛选)和“凤丹白”(称为“普通凤丹”,也即传统的药用牡丹)以及从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中川镇引进紫斑,均为3a生苗。植株健壮,无病虫害。
引进品种定植在立地条件一致的乐山市沙湾区轸溪乡双山村试验基地内。采取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390株小区。
采用全垦整地,整地时结合施底肥,每公顷撒施3 000 kg饼肥,再加225 kg辛硫磷颗粒剂、75kg敌克松等土壤杀菌剂后,深翻30 cm~40 cm。然后再按每间隔2 m挖50 cm宽、20 cm深的排水沟(也是今后的作业步道),将挖出的土置于2 m宽的床上,再耙平待植。
栽前剪除根尾2 cm~3 cm及受伤的根,在800倍福美双溶液中浸泡5 min~10 min,晾干后按株行距80 cm×80 cm定植。栽植坑的规格为40 cm×40 cm×30 cm。
栽植时进行了平茬处理,平茬的方法是剪除顶端芽体或从近地面3 cm~5 cm处的腋芽上留1 cm平剪。
栽植后浇灌定根水,并进行了黑膜覆盖。覆盖时将黑膜撕口,使苗木露出膜外。
每年进行了3次除草施肥。
观测的主要指标有:物候期、生长量、结果情况、果实品质性状等。评选方法采用多维价值理论和综合指数法〔8〕,从生长量、丰产性、果实品质和抗逆性进行综合比较分析。
从2016年1月开始,每隔3d对供试品种的物候期进行观测记录,将油用牡丹主要的物候期划分为芽膨大、芽开放、开始展叶、展叶盛期、始花、开花盛期、开花末期、种子成熟、叶变色、叶落尽几个阶段,基本掌握了供试品种在乐山地区的物候期(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供试品种中凤丹鲁选与普通凤丹的物候期基本一致,从萌动到落叶尽没有差异。紫斑的萌动及展叶比凤丹迟半月到20 d。紫斑没有开花,芽全萌发成了叶,初步估计属于试验点冬季低温时间不够,没能让紫斑完成春化。
表2供试品种物候期
2015年10月和2016年10月,分别对供试品种的生长情况(高度、地径、萌生条数、冠幅)进行了调查测量,调查测量结果(见表3)。
表3供试品种生长表现
注:a=平均值±标准差;b=平茬后从近地表萌发出来的主干数量
从表3 可以看出,凤丹鲁选无论是当年抽高与实存长度、以及地径粗度与萌生条数均优于普通凤丹。紫斑生长很弱,说明紫斑不适应栽植点的气候条件。
2016年8月,对试验小区的结果情况进行了测量,主要测量了挂果株率、挂果数、单株结实量、单株籽产量,测量结果(见表4)。
经过观测分析,供试品种中的凤丹鲁选与普通凤丹在栽植平茬生长1年后,萌生条数进一步增加,次年4月开始开花结实;紫斑没有开花。
从表4可以看出,凤丹鲁选的结实量、单株籽产量均优于普通凤丹。凤丹鲁选理论上第1年结籽产籽达522.04 kg·hm-2,高于普通凤丹的332.92 kg·hm-2。凤丹鲁选的挂果株率比普通凤丹高,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凤丹鲁选因为心皮数量比普通凤丹多,因此发育出来的果荚瓣数往往比普通凤丹多2~3瓣(凤丹鲁选的果荚一般是7~8瓣,普通凤丹一般是5瓣),所以凤丹鲁选的单果籽粒数也比普通凤丹多。
表4供试品种定植后第2年结果情况
注:按试验小区的栽植株行距设置,栽植株数为15 630株·hm-2。
2016年9月,分别测得凤丹鲁选、普通凤丹(两者均为第1年初试挂果),以及从山东菏泽牡丹区购回的凤丹籽的籽粒千粒重分别为382 g、378 g和362 g,乐山地区的两者无差异,比山东菏泽的略重。将凤丹鲁选、普通凤丹(均为第1年初试挂果)以及对照用的山东菏泽的凤丹的籽粒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得凤丹鲁选含油率为29.5%、普通凤丹含油率25.4%、山东菏泽的凤丹含油率34.4%。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凤丹鲁选和普通凤丹以及从山东菏泽购回的凤丹的籽油进行脂肪酸成分测定及分析,测定结果(见表5)。
表5牡丹籽的品质测定结果
从表5中可以看出,凤丹鲁选和普通凤丹的含油率均超过25%,山东菏泽的凤丹的含油率达到34.4%,这可能与乐山地区用的是第1年初试挂果的籽有关,有待于今后继续测试含油率。凤丹鲁选的籽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略高于普通凤丹,与山东菏泽无差异。
2016年9月,对试验小区的供试品种进行了抗逆性调查,主要针对牡丹易感染的灰霉病危害情况。调查结果(见表6)。
表6供试品种抗逆性调查表
由于受四川盆地雨热同季、高温多湿的影响,供试品种均存在灰霉病感染。主要原因是在2016年4月初,连续反复出现降雨→高温日灼→降雨→高温日灼的天气影响,同时未能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药物防治。试验地里还出现了少量的根腐病,主要原因是地下害虫的防治不及时,导致牡丹根系被咬食产生伤口,进而使病菌从伤口进入感染植株。
(1) 以丰产性和籽品质为一级指标,抗逆性为二级指标,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初步确定凤丹鲁选作为乐山市下一步开展油用牡丹试验研究的主要品种,普通凤丹可作为辅助试验研究品种,紫斑不作试验栽培。
(2)由于试验观测的时间不长,凤丹系列品种是否适宜其他与本试验点生境条件有显著区别的地方栽种,还有待于通过区域栽培试验来观测分析;油用牡丹种植的良种良法问题也有待于进一步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