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年鉴编纂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及其提高

2019-01-24 00:39詹跃华
黑龙江史志 2018年12期
关键词:撰稿人年鉴稿件

詹跃华

(江西省地方志办公室 江西 南昌 330006)

地方综合年鉴(简称年鉴)是由各单位撰稿人提供稿件,年鉴编辑部编纂人员编纂而成。年鉴是否能够生存、延续和发展,关键取决于质量。而决定年鉴质量的因素有多个方面,其中年鉴编纂人员素质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年鉴质量。下面,笔者就年鉴编纂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及其提高,谈点浅陋之见。

一、年鉴编纂人员的素质

年鉴编纂人员必要的素质内含比较宽广,包括政治、道德、业务、文化、心理等各个方面。

(一)政治素质。年鉴既是“官书”,也是现实性极强的资料性文献,它反映现实、记录现实,并为现实服务。年鉴内容的准确性和政治性,具有广泛的政治影响和社会影响。年鉴的特殊性,要求年鉴编纂人员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年鉴编纂人员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思考、分析问题,研究、提炼资料,把握时代脉搏,及时捕捉时代焦点,准确反映时代前进的步伐。要坚定地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式,遵守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宗教和对外关系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或政策,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把好年鉴的政治和政策关。要熟悉国家关于保密、著作权、出版、广告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或规章,特别是有关保密工作方面的规定,避免涉密和泄密事件发生。年鉴编纂人员只有政治素质过硬,才能做到年鉴观点正确、记述准确、出版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二)道德素质。年鉴是逐年编纂、连续出版的一项系统工程,讲求年度性和时效性。年鉴编纂人员没有崇高的事业心和使命感,是难以完成这项系统工程。在年鉴编纂工作中,许多编纂人员通常是白天打电话催稿、找撰稿人谈稿、向撰稿人传输写稿要求,晚上和节假日加班编稿,“五加二”“白加黑”干工作是家常便饭。假如年鉴编纂人员不热爱年鉴编纂工作,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就很难做好年鉴编纂工作,更谈不上“板凳甘坐十年冷”。因此,年鉴编纂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首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甘守清贫,耐住寂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把年鉴事业作为理想去追求、去为之奋斗,做到“衣带渐宽终不悔”。其次,要有强烈的使命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年鉴编纂工作。年鉴编纂人员只有淡泊名利、摒弃浮躁、默默奉献,才能树立起崇高的职业道德,编纂出高质量的年鉴。

(三)业务素质。年鉴是反映各部门、各单位、各行业、各领域上一年度的事物发展变化情况,具有内容全面、资料翔实的特点。年鉴编纂人员必须熟悉年鉴的专业知识及其规范要求,把好选题、组稿、加工、校对等各道关口。第一,制定选题计划,关注本地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要事、新事、特事,以及各部门、各单位和各行业、各领域的工作动态、发展态势,做到宏观、中观、微观资料相结合,立体反映一地事物变化全貌,体现年度特色和地域特色。第二,提高组稿效率,改变“官书”坐等稿件上门的惯性思维,善于通过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合理的引导与培训及对众多网媒信息的选择与判断,提高组稿速度,弥补“官方渠道”供稿的局限与不足,增加对信息的占有量,掌握年鉴出版时间和出版质量的主动权。第三,筛选加工稿件,应该认真对待,筛选要独具慧眼、善于甄别、深入分析,加工要独运匠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第四,精准校对设计,熟练掌握校对技巧,正确使用校对符号,掌握一定的配图、版式设计和装帧设计等方面知识。年鉴编纂人员只有科学策划,适当取舍,在编纂过程中以专业的态度求实、求准、求新、求变,才能打造出精品年鉴。

(四)文化素质。年鉴是记述一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内容涉及各部门、各单位、各行业、各领域。年鉴编纂人员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不了解各部门、各单位、各行业、各领域的发展态势,不了解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就不能识别稿件的优劣,更不能快速准确地处理稿件编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可能人为地造成差错,误导读者。同时,也因缺乏文化知识,有可能导致一些颇有创见的信息内容与读者失之交臂。年鉴编纂人员要博览群书,汇聚各门学科知识,不仅要积累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知识,还要研究社会学、信息学、文献学、语言学、修辞学、逻辑学、出版学等学科,使自己成为“复合型”的人才。年鉴编纂人员只有储备各方面的文化知识,才能准确把握年鉴的信息内容。

(五)心理素质。年鉴编纂是一项繁琐、持续的工作,年鉴编纂人员没有良好的情绪状态,是难以胜任的。年鉴编纂人员要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包括愉悦的心情、饱满的热情、永恒的激情三种状态,才能有序推动年鉴编纂工作。一是要有愉悦的心情。年鉴编纂人员的心情对编纂工作有极大的制约作用,当他心情愉快时,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就能准确、高效地选择和处理稿件,并能锦上添花,对撰稿人、读者的态度也会比较友好,彼此之间的交往顺畅,容易提高相互的接纳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要有饱满的热情。年鉴编纂人员的热情决定其思想行为的基本方向,当他对年鉴事业抱有满腔的热情,包括对编纂工作的热情、对撰稿人的热情、对读者的热情以及其他有关人员的热情,有助于编纂工作的开拓与创新。三是要有永恒的激情。年鉴编纂人员的激情可以成为其追求目标的一种动力,当他具有永恒的激情,能够不畏艰险、勇攀高峰、自我完善、自我升华,发挥激情的作用,将永恒的激情转化为推进年鉴编纂工作的不竭动力。

二、年鉴编纂人员的能力

年鉴编纂人员必要的能力内含比较广泛,包括驾驭文字、沟通协调、果断处置、开拓创新、策划经营等诸多方面。

(一)驾驭文字能力。熟练驾驭语言文字,是年鉴编纂人员的“基本功”。年鉴编纂人员要为别人修改稿件,首先自己要过文字关,并在字词句上下工夫。年鉴是资料性文献,除了具备资料性的基本要求外,还要达到文字准确、朴实、简洁、流畅,内容文约事丰。如果年鉴编纂人员认为编纂稿件比较简单,无技巧可言,不分轻重,就稿改稿,缺乏基本功或不讲究技巧,只会导致前功尽弃、事倍功半。年鉴编纂人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养成刻意追求质量的优良习惯和工作态度,以提升年鉴质量为中心,把质量要求贯穿于编纂工作的全过程,从年鉴的框架设计到具体编写,从内容记述、文字表达、图表运用到标点符号使用,都要认真对待,拨冗简繁,熟练地编纂稿件。对入编年鉴的条目内容,要逐句逐条地反复锤炼,字斟句酌地推敲。特别是语言文字的表达,应当有新的思想和新的观念,要书之有情,言之有物,承上启下,力求完美,给读者一种严谨、简洁、明快之感。

(二)沟通协调能力。年鉴编纂工作已不再是“编、印、发”中的一个独立环节,而是成为一项系统的组织活动,年鉴编纂人员从策划选题、收集信息、组织撰稿,到审读、编稿、校对、设计、印制、发行等必须全程参与。年鉴编纂人员在编纂工作中,需要与各方沟通联系。年鉴编纂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才能使各方面力量通力合作。合作是多方面的,这里只说年鉴编纂人员与撰稿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作为年鉴编纂人员,应该认识到我国已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依靠行政手段开展工作必将逐渐谈化,而且现在这种居高临下的工作方式也显得效果不佳,应当懂得与撰稿人合作的重要性。同时,还要转变撰稿人提供什么就编什么的观念,在组稿上争取主动。组稿方案发至各撰稿单位后,年鉴编纂人员不仅要与撰稿人多联系、多沟通,加强感情交流,还要开展创造性的工作,设想一些选题与撰稿人协商,尽可能捕捉其行业的重要信息。在交往中,将自己的选题意向、思路传递给撰稿人,与他们进行探讨,增强他们对年鉴的了解与认知度。这样互相促进,互相支持,撰稿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就能得到充分发挥,编纂出来的年鉴就有质量。

(三)果断处置能力。年鉴是一项当年编纂当年出版的连续性工程,要求年鉴编纂人员具有果断处置编稿问题的能力。果断性是人们在选择目的、作出决定和执行决定中迅速决断或及时调整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的能力,它是一种机敏品质。年鉴编纂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一些需要选择和处置的问题,需要年鉴编纂人员作出选择和处置。果断性强的年鉴编纂人员在选择和处置稿件时,能够当机立断,及时作出决定,即使情况发生变化,也能随机应变,毫不犹豫地作出选择和处置。果断性差的年鉴编纂人员面对大篇幅、较复杂的稿件时,则表现为优柔寡断,取舍难定,延误编纂出版时间,甚至影响年鉴质量。

(四)开拓创新能力。现代社会已进入创新时代,在这个创新时代,对一个年鉴编纂人员来说,仅有爱岗敬业的思想理念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开拓创新、顺应时代变化的能力。首先,要有创新的意识。衡量年鉴编纂人员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其有无创新意识。单纯的年鉴编稿并不复杂,但问题是对所编稿件,以及所负责的类目设置乃至整部年鉴的框架设计,是否能够提出独到的见地,是否能够与时俱进。年鉴贵在常编常新,不仅条目每年要更新,而且框架也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创新。倘若年鉴编纂人员没有创新意识,年鉴就不可能有创新,没有创新的年鉴,也就没有生命力。其次,要顺应时代变化。稳中求变、不断创新是年鉴持续发展所需。年鉴编纂人员不能满足于前人既有的模式,更不能照搬照套,而应在学习与继承前人长处的基础上,联系实际,顺应时代变化,结合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不断创新年鉴框架结构和条目内容,使之稳中有变,符合时代要求。

(五)策划经营能力。年鉴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和重要的精神文化产品,在当今经济形势下,应该进行策划经营。年鉴编纂人员要培养自己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精准施策经营年鉴。一是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实行多种年鉴载体并存。年鉴编纂人员不但要重视传统书本年鉴的创新,在开本上采用16开、32开和袖珍本并存,在装帧上采用精装与简装并存,而且要积极创造条件,动用电子网络技术,制作电子(光盘)年鉴、网上年鉴,以满足各类读者需求。二是能够精心策划印制,提高年鉴的形象和品位。年鉴质量的好坏,最直观的是外在质量,这是年鉴的形象问题。年鉴编纂人员编纂出版年鉴,必须达到设计美观、图文并茂、纸张上乘、印刷清晰、装帧结实、刀口整齐,符合国家出版物质量标准。三是能够挖掘广告市场,确保年鉴工作正常运行。有些地方的年鉴编纂出版经费有限,年鉴编纂人员应当利用年鉴这一有效的信息载体,适当组织广告,积累一些资金,添补经费不足,保证年鉴编纂工作持续运转。

三、年鉴编纂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年鉴编纂人员必要的素质和能力提高过程,就是一个学习、实践与自我改造的过程。

(一)加强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年鉴编纂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各种学习途径,丰富自己的知识。一是向书本学。书本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年鉴编纂人员要从书本中学习年鉴编纂理论知识、编辑出版知识和其他学科领域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拓宽知识面,提高专业知识修养和文化素养。二是向他人学。长期从事年鉴编纂工作的老同志,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刚参加年鉴编纂工作的新同志要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并与老同志建立“一对一”的传、帮、带关系,通过老同志传授知识和经验。三是参加培训。培训教育具有针对性,是提高年鉴编纂人员知识水平的有效方法,年鉴编辑部要把编纂人员培训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贯穿于编纂工作的全过程,既可采取办班的方式,把外地专家请进来,向年鉴编纂人员介绍相关学科领域的新知识,也可组织年鉴编纂人员走出去,参加外地举办的有关学术研讨会、业务交流会。四是脱产进修。在高校脱产学习是一种高层次的继续教育形式,通过这种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可以促进年鉴编纂人员理论水平的提高和知识结构的改善。年鉴编纂人员工作繁重,没有充足的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年鉴编辑部应分批选送年鉴编纂人员到高校进修学习,提高其理论水平。

(二)积极实践。实践出真知,真知促实践。年鉴编纂人员要做到实践、认识、再实践,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理论水平。年鉴编纂人员在编纂实践中,需要做到两点:一是善于联系。撰稿人是年鉴稿件的来源,读者是年鉴服务的对象,二者与年鉴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对于撰稿人,要善于发现培养。撰稿人一年才为年鉴编辑部提供稿件一次,年鉴编纂人员应以编稿为平台,主动加强与撰稿人的沟通联系。建立撰稿人微信群、QQ群,互通撰稿信息;召开撰稿人座谈会、研讨会,探讨撰稿问题;举办年鉴撰稿工作表彰会,总结交流经验,表彰优秀撰稿单位和撰稿人。对于读者,要树立读者第一的观点。年鉴编纂人员要走出办公室,深入一线调查采访,了解读者需求,召开座谈会,倾听读者意见,解答读者疑问,建立高效的信息处理反馈系统,使年鉴更贴近社会、贴近读者。二是勤于总结。年鉴编纂人员在编纂实践中要养成随时做笔记的习惯,把拟制选题、收集信息、撰写稿件、编改稿件、校对稿件等编纂环节中的切身感悟,及时记在笔记本上,以免遗忘。在年鉴定稿印制后,必须挤出时间,整理自己的笔记,将每个编纂环节的感悟融为一体,形成一套系统的经验做法,使之上升为理性认识,并运用于年鉴编纂实践。

总之,年鉴编纂人员是年鉴编纂工作的主体,年鉴质量有赖于年鉴编纂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只有提高年鉴编纂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年鉴编纂队伍,才能保证年鉴质量,实现年鉴事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撰稿人年鉴稿件
信息时代年鉴出版的品牌建设
How to Sell Yourself如何推销自我
我的问题③
Examining the Role Globalization Had on China’s Air Quality and China’s Response to Air Pollution
《向导》周报的编辑出版与当代启示
撰稿人
陈道明越俎代庖
陕西年鉴发展回望
中国雕塑年鉴·序
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