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校园暴力及干预措施

2019-01-23 11:34张嫔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校园暴力预防措施中学生

张嫔

〔摘要〕通过对当前中学生校园暴力行为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本文分析了目前中学生校园暴力行为的发展现状,阐述了中学生的暴力行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校园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预防和干预暴力行为的措施。给中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让中学生在有安全感的校园氛围中学习成长,是社会各方面的共同责任。

〔关键词〕校园暴力;心理健康;中学生;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2-0050-04

一、中学生校园暴力问题现状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学生不仅仅是一个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更是一个国家的新鲜血液,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希望。校园是培养学生最主要也是最好的场所,他们在校园接受教育的熏陶,学习系统化的知识,锻炼生活实践的能力。然而,由于校园环境、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塑造了各种不同个性的学生,其中个性比较霸道、冲动、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关注,更可能会选择使用暴力欺压同学。

近几年来,国内外校园暴力频频发生,其产生的后果和社会影响越来越严重。校园暴力已经成为世界上各个国家所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

校园暴力指“发生在中小学、幼儿园及其合理辐射地域,学生、教师或校外侵入人员故意攻击师生人身以及学校和师生财产,破坏学校教学管理秩序的行为”[1]。校园暴力类型主要有网络暴力、社交暴力、言语暴力、身体暴力、性骚扰等。网络暴力包括学生隐私、个人信息被同学发布到网上,学生在网上被同学辱骂欺负,在手机上收到来自同学的嘲笑或难听的话。社交暴力包括被同学传播关于自己的八卦、小道消息,被同学排斥、孤立等。言语暴力包括被同学威胁、恐吓,被同学用不好听的外号称呼说难听的话,当众被同学嘲笑揭短。身体暴力包括被同学推搡,被打、被踢,或者被同学抢走东西敲诈、勒索等。性骚扰包括性语言、性玩笑、性手势,针对身体的触摸、搂抱等[2]。

资料显示,49.6%的初中生遭受口头暴力;初中生37.7%在校园社交互动中遭受欺凌;19.1%的初中生在校园里遭受过身体暴力;网络欺凌作为校园暴力的一种新形式,其发生率也达到了14.5%[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校园暴力案件调研报告显示,校园暴力犯罪案件涉及的犯罪较为集中,人身伤害是比例最高的暴力犯罪,其中,故意袭击占57%,故意杀人占6%,性侵、侵财犯罪各占12%[4]。

校园暴力不仅仅伤害了中学生的身体,也对受害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导致受害学生害怕恐惧、轻度抑郁,产生创伤后遗症,甚至自残自杀。鉴于校园暴力在我国频发,有些甚至达到了犯罪程度。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有效建议,来减少或降低校园暴力的发生,旨在为中学生创建一种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做出贡献,以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中学校园暴力的影响因素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比较叛逆,这一时期他们生理发育逐渐达到成人水平,使得他们要求和成人获得同等的权利,开始模仿成人的一些行为。但是,这一时期他们的心态还不成熟。他们对很多事情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自己的独立判断,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中学生的暴力行为主要受到了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中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一)家庭因素

家庭是人自出生以来第一个接触到的环境,也是受到教育的首要因素。儿童后天人格的形成和父母密不可分,父母的教养方式、受教育水平、父母亲密关系、原生家庭环境深刻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5]。

不恰当的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行为、教育观念以及他们对子女情感的一种组合形式,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6]。教养方式类型有溺爱型、忽视型、权威型以及专制型[7]。权威型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符合孩子的成长水平,对孩子有耐心,能主動倾听孩子。专制型的教养方式,父母对孩子的一切过度控制和操控,并为他们设定了绝对的标准,要求孩子对权威绝対服从。此类教养方式下长大的男孩倾向于对伙伴进行攻击[8]。溺爱型的父母对孩子很少提要求,以孩子为中心。忽视型的父母不关心孩子的活动,和孩子的交流很少,对孩子的情感需求不会答应。此类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儿童的特点是对冲动的控制比较少。

其中,专制型和溺爱型的教养方式不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一是专制型的教养方式,父母更有可能采用“棍棒式”和“打骂式”的方式,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不考虑孩子的需求,限制孩子的活动,这种粗暴式的方法,会让中学生产生自卑感和挫折感,更容易造成性格缺陷,情绪不稳定,形成暴力型的人格;同时这种教养方式,也有可能让中学生为有相似经历的同伴所吸引,增加了他们接触不良群体的机会,增加了实施攻击行为的风险。二是溺爱型的教养方式,父母对儿童有求必应[5],无条件满足儿童的各种需要,一切以儿童为中心,这种方式会导致中学生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外界如果不能满足这类儿童的需要,他们就可能会对外界产生言语或者身体攻击,容易将责任归咎于他人,对自己的失败或不如意总归因于外部。

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

一方面是文化素质,家长受教育程度的限制,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无法及时发现自己孩子出现的问题或者根本意识不到儿童的行为是不正常的,这些都会导致中学生的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另一方面是家长的道德水平,父母的行为对儿童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9],中学生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的影响,父母的一些道德不良行为会让儿童以为是理所应当。儿童从父母那里得到的不良道德观念和他人不相符发生冲突的时候,会致使儿童暴力行为增加。

父母的关系不和谐

受社会环境以及当代文化习俗的影响,有很多父母关系破裂和离异。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一般都是受家庭暴力的影响或者冷暴力的影响。儿童耳濡目染,自然而然习得了暴力行为并不断得到强化。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他们就会把在家里受到的压力施加在同伴身上。离异家庭的儿童由母亲或者父亲单独抚养,父母一方通常对另一方的评价特别差,甚至反感厌恶,从而把对大人的情感附加到儿童身上。在这种环境中孩子长久的负性情绪如果得不到缓解,又没有人引导,他们就会把这些负性情绪发泄在同学甚至老师身上,从而引发中学生的语言或者身体暴力。

家庭环境的影响

原生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可能会伴随他们一生。有些家庭不仅父母关系破裂,祖辈关系也不好,家里常年处于争吵或者打闹的状态。孩子很容易受到这种氛围的影响,没有安全感,形成急躁、怀疑、固执的性格,没有办法和他人进行正常沟通。出于对环境的熟悉,他们容易被不良群体所吸引,参与打架斗殴、欺负同学老师。

(二)学校因素

学校是中学生学习和开展活动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按照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10]。然而校园暴力和学校教育有一定的关系。

1.学校教育制度

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的目的是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着眼于发展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以健全人格为基本特征的中学生教育”[11]。尽管如此,但是素质教育的实施不尽人意,大多学校还是应试教育,以学生的成绩为主,成绩是衡量一个学生的一切。有些学生成绩不好,就会被老师同学忽视,甚至看不起。这类中学生因为成绩不好,就成了别人口中的坏学生。

别人对他们的看法深深地刺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导致他们滋生了对他人的负性情绪以及对他人的负面评价,程度严重的即使不是负性事件也会成为他们的应激源,导致他们暴力行为的发生,最终发展成校园暴力。

2.学校课程设计不合理

现在的应试教育课程大部分都是文化课,一个星期或者两个星期学校才安排一节音乐课或者美术课,至于德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实践课程,大部分学校是没有设置的。学校经常开班会强调让中学生要注意安全、谨防校园暴力的危害,班主任也一直在强调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是有组织的受中学生喜爱的各种实践活动几乎没有,他们所学的思想品德规范在实践中得不到巩固及强化。

压抑的学习环境和繁忙的学业课程,让中学生喘不过气,他们产生了心理问题也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久而久之心理问题就会发展成行为问题,在学校环境下就容易演变成校园冲突或者校园暴力。

3.学校管理不健全

大多学校都建有保卫处,进出学校门登记制度都比较完善,有效地防止了外来人员可能带来的伤害。对内,学生检查制度也比较完善,然而由于条件的限制,中学生可能已经摸清了学校检查的规律,加之中学生行为有很大的随机性,学校对中学生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做不到及时发现和制止。这也就导致了学校对校园暴力不能提早发现和预防。校园暴力事件中,还有学生群体的旁观者,学校没有对这部分学生做好充分教育的意识,很多校园暴力发生的现场都有大量的旁观者,然而很少有人去制止暴力的发生。

(三)社会因素

1.传媒和网络环境的影响

中学生现在处在一个网络信息化时代,网络为中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网络对中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文化纷繁复杂,有积极的内容也有消极的内容。中学生从网络上可以学到、看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和技能,网络使他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12],使中学生受益匪浅;同时中学生辨别是非能力还不够,自控能力不强,很容易被网络中消极的东西所影响,尤其是一些暴力惊悚网络游戏。中学生沉迷在网络游戏中,分不清现实和虚拟[13],价值观和道德感丧失,甚至产生幻觉,把网络中的暴力带到了现实中,增加了中学生暴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传媒的迅速发展,催生了很多自媒体和公众号,尤其是在电子设备迅速发展的时代,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被媒体迅速传播并放大影响,有不良行为的中学生就会去模仿那些暴力行为。

2.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已经出台。但在實施上还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一些中学生利用法律的漏洞进行违法的行为时有所见。同时,家长和学生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过度解读法律,使学校和老师对中学生一些不良行为进行管理时顾虑重重,因此这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无法得到及时矫正就会成为潜在的中学生校园暴力事件的源头。

(四)个人因素

中学生处于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危险期”。他们表现出强烈的独立倾向,他们渴望社会中独立自主的地位,高估自己,并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视为评估其他事物的标准,对周围人的话语保持怀疑的态度[14]。中学生这时往往看不惯周围同学的做法,或者对周围人的无意之举产生敌意,进而发生暴力行为。

他们的自控能力也不强,常出现前后矛盾,暴力行为发生时很冲动,等到发生过后才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再有就是他们法律意识的淡薄,大部分中学生对法律一知半解,只是知道有未成年人保护法,自己实施校园暴力只要不超过年龄,法律就会保护自己,不会对自己做出处罚,却并没有了解受害者也有权利不受伤害,他们也不知道伤害他人会给他人带来怎样严重的后果。

三、中学校园暴力问题应对策略和干预措施

(一)采用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方式,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

家庭要积极改善环境,给中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15]。父母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中学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学会用沟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学习氛围,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和学风,让中学生处在一个有安全感的和谐的氛围中;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开展预防校园暴力的课外活动和实践;对中学生要因材施教,尽可能全面评价学生,不以单一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要合理引导学生,避免中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

(二)加强中学生自身的素质修养,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

青少年避免校园暴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自我完善、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对自己和对周围的人有正确的认识,提升自己的控制能力,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有了不可避免的矛盾时,可以寻求老师或者同学的帮助,而不是用暴力来解决。中学生也要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白法律不只是用来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别人的,人人权利平等。

(三)依法制止校园暴力

对校园暴力行为需要使用法律来保护受害者并惩罚肇事者。学校应该和公安机关、司法机关配合,宣传校园暴力的危害以及带来的影响,对校园暴力行为坚决依法打击。学校应及时发现和处理暴力事件,给中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安宁的校园环境,让中学生能够安心地在学校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 姚建龙. 校园暴力:一个概念的界定[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04):38-43.

[2] 李璐. 美国中小学校园安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

[3] 周冰馨,唐智彬. 防治校园欺凌的国际經验及其启示[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17(03):39-44.

[4] 吴晓逍. 我国中小学生校园暴力的法律问题研究[D]. 锦州:渤海大学,2017.

[5] 纪天新,胡卫东.大学生义利观现状及教育对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148-149.

[6] Darling N,Steinberg L. Parenting style as context:An integrative modle[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ical,1993,113:487-496.

[7] 阎志斌.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微观生态系统构建[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1.

[8] 赵欣. 大学生社会幸福感问卷的编制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重庆:西南大学,2010.

[9] 吴雪丹.浅谈当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6):266-267.

[10] 蔚燕舞. 高校职业规划教学团队建设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4.

[11] 丁桂波. 大学生和谐人格培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12] 姜泽春,邹远秀.浅谈Internet对中学生成长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2002(03):274.

[13] 赵潘潘. 中学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6.

[14] 万国华. 中学生人格发展教育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5.

[15] 汪淼,江立成.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亲子关系做起[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83-87.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大连,116029)

编辑/卫 虹 终校/肖亦华

猜你喜欢
校园暴力预防措施中学生
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处理和预防措施
Go on the safest trip 踏上最安全的旅程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青少年恶劣事件频发引发对刑事责任年龄的思考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煤矿井下测量误区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