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智
江苏新国际会展集团是一个国有资本控股的合资企业,是一个混合资本所有制企业,股东方有国资、外资、民资、社会资本。多种资源的联合,让江苏新国际会展集团(简称“新国际会展”)对政策环境变化、市场趋势有着更敏锐的感知。
政府认识、服务意识的根本转变
江苏新国际会展集团总裁周正海表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作为一个国家级、国际性的展会,对会展界,尤其是长三角城市会展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南京和上海相距极近,受到的影响也相对更为巨大。
据周正海了解,借进口博览会东风,南京市专门召开了一次市委常委专题会议,研究探讨南京会展业的发展政策。这样的一种政府行为,表现出南京市政府对利用会展平台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视。不仅南京,长三角各个省市也都认识到,会展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促进手段、服务平台、政策抓手,对于地方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这种对会展业认识的改变,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
另外,很多长三角城市政府对本市企业到外市去办展、外市企业到本市来办展设置了一些一站式服务平台,这比过去仅通过奖励政策来招展引会更加重要。政府不再为了办展而办展,而是立足于如何服务好展会、主办方、参展商,全力为各方排忧解难,提升城市对展会的吸引力,这方面的服务意识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很多场馆也采取了更深层次、更智能化的措施,不再单纯把自身定位为出租场地,而是立足于为主办方、参展商、观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智慧平台,方便展会各方的参展、观展,了解当地的展会情况、会展环境,从而提升自身的吸引力。
这些都是进口博览会带来的改变,是进口博览会优秀经验的推广,也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带来的改变。
市场上行、服务下行是必然趋势
周正海认为,会展经济有三个特征:空间经济、共享经济、效能经济。空间经济是指会展业所服务的范围、领域、市场有多大的产出、多大的购买力,就能举办多大的展会。共享经济是指会展业把不同地区、不同空间范围的会展要素,在特定的时间、地点用特定的方式实现了聚集,通过聚集促进了资源、贸易、技术的共享,最终带来了各地区、各领域的发展,这是一个从共享到分享的过程。效能经济是指通过产品、服务、资源等要素的集聚,通过动能的转换,提高了各种要素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效力。这种效力不是单一的、个别领域的,而是与之相关联不同领域的效力都有所提高,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会展业能带来1:9的经济拉动作用”。
通过会展经济的特征可以理解,长三角一体化就是各种要素的一体化,实现各种要素的对接、联动、互动,带来人、财、物、市场、产能、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化。周正海表示,就如同习近平针对“一带一路”战略谈到的“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一样,这样的区域一体化会给城市带来两个变化:一是人本精神的变化。基于社会需求的基础,人们会对一体化其他城市的人更有认同感,相互之间会更容易产生信任感;有了这种信任,各种资源的流通、贸易、交易自然而然就成为市场的必然产物。二是市场规律的统一。各城市基于一个统一的规律来规范市场、认识市场、服务市场,减少了各城市间的市场“壁垒”,让市场更加畅通。
周正海认为,这样的城市变化会对会展业带来两个重要的变化:首先是市场上行,市场各个要素会向中心城市聚集。为何会有这种变化?因为中心城市吸附效应更加明显,人们觉得中心城市机会更多,客户、买家的质量更高、范围更广。例如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刚提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省市宣传部就在上海举办了首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
其次是服务下行。对会展服务的需求不只是在中心城市上海,而是在长三角的不同城市。各地的参展商、买家都有会展需求,而这些需求需要有人提供服务,这并不是只能到上海才有机会。比如新国际会展承办服务的“宿迁产品淮海行”,就是围绕淮海经济带开展的。淮海经济带的中心是徐州、蚌埠,市场可能向徐州、蚌埠聚集,但服务对象却包括淮海行的其他城市。
互动到联动、整合到联合的发展途径
周正海认为,市场上行、服务下行是区域一体化的必然趋势,这样就可以集聚力量办大展。但办大展并不一定是在中心城市,而是有两种可能性。
一种是一展多会的可能性。一个展会可能会在上海举办,但并不意味着不可以到周边城市轮流举办。一展多会,可能是在中心城市上海举办主题展,而后在南京、杭州也举办相应的专题展;也可能展会同期、不同地举办,如同央视的春晚,主会场在北京,分会场在外地;甚至一个展会举办时间可以持续一年,就是把一个专题分成几个分专题,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举办。中国的展会是市场导向型(或者叫买家导向型),不同地区都有着不同的特色产业,每个特色产业就有可能办成特色展会,多个特色展会由于有了一体化的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可能就会带来展会的联动。
另一种可能性就是从共享走向分享。会展经济是共享经济,共享经济达到一定的集聚以后,可能就要向周边辐射产生一定的分享。目前中国会展业存在一个观念,就是各地在发展会展经济时都追求“所有”的概念,认为某个展会要属于某个城市。未来应该要摒弃这种“所有”的理念,而应该更关心“所在”的理念,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所谓“所在”,就是指某个展会并不一定要属于当地企业或者城市所有,只要这个展会与城市的经济产业特色高度匹配,就应该对该展会的举办给予支持。
周正海表示,想要實现不同城市之间的展览资源共享,还要解决合作路径问题。他认为主要有两个要点:一个是从互动到联动;另一个是从整合到联合。
首先是从互动到联动。很多城市觉得申请一个流动展会到当地举办很有意义,但实际并非如此。如果当地没有特色产业、特色服务能力,不能通过互动,最终实现联动的目的,那么这个流动展会就并没有多大的举办价值。只有城市和展会做到资源共享,取得多方面的联动发展,才能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其次是从整合到联合。现在很多企业害怕整合,其实这只是一个观点的问题。因为企业只有真正强大了,把自身和其他各方的资源都能联合在一起了,最终才能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周正海表示,从互动到联动,从整合到联合,这样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就像江苏新国际会展集团再有能力,在南京乃至江苏都可以把展会办得很好,但如果到了长三角其他地区办展,往往都会水土不服,必须寻求当地的资源合作方,才能在那里争取到更多的资源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