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村视角下的村庄规划技术策略与过程模式

2019-01-23 15:09:26戚晓波
智能城市 2019年14期
关键词:村庄调研村民

戚晓波

(广州市科城规划勘测技术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63)

村庄规划是基于乡村自身发展和内部农民群体需求而开展的活动(如果能够按照预计计划来完成村庄规划建设,那么就可以较好地实现乡村长远发展)。但就当前我国各个农村地区在这方面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农村地区经济文化发展速度较慢,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使得村庄规划技术出现了理论缺失与断层的情况,特别是部分村庄在进行规划发展的时候,过渡套用了小城镇发展的内容,忽视了村庄自身的特色。文章综合分析了村庄规划的具体技术策略以及在乡村空间的开展模式。

1 乡村视角下村庄规划技术策略

1.1 现场调研的技术策略

村庄规划本身针对的是乡村发展与建设的战略,村庄规划内容必须要契合当前乡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将乡村真实信息融合在一起,使得村庄规划技术方案体系能够与乡村发展紧密结合与联动,真正形成符合乡村特点与具体情况的规划制度体系。这里结合现场调研技术策略的具体内容,对这项技术进行分析。

1.1.1 全方位进行村庄规划相关信息调研

现场调研主要是指规划人员前往村庄地区进行实地调查,明确村庄在多年时间里的实际发展现状,同时还要明确村庄空间环境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在这个过程中,调研人员应该尽可能立足于真实村庄信息进行逻辑分析,并保证最终信息收集的真实性与全面性。村庄规划是一种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是一种社会性工作内容。而合格的村庄规划人员就应该在信息调研与处理的时候,将自身完全融入到村庄空间环境中。调研人员不仅能够收集到村庄发展、人口规模等各方面的细则信息内容,还可以及时感知到村庄规划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使得规划体系变得更加合理。在获得各方面的信息以后,调研人员还应该注意对各类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和初步处理,提高各项数据的可辨识度,最终保证这些数据可以得到较好的应用。

1.1.2 加强与村庄内部村民的沟通交流

为了保证收集的信息完事、准确,调研人员应该与村民维持较好的情感关联,并且在平时积极进行互动沟通。应该深入了解村民的生活状态,并能够立足于村庄民俗文化和生活方式,打破自身跟村民之间的文化障碍与沟通瓶颈,确保调研人员可以通过与村民沟通来获得更为完备的信息内容。

1.2 模型与指标的技术策略

通过调研活动能够获得较为完善的村庄规划发展信息。为了进行更加精细的规划控制与管理,应该引入一些模型和指标来进行深入分析,需要结合乡村规划体系的具体内容来进行相应的分析。

1.2.1 构建相对完善的指标体系

乡村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生态系统,同时乡村规划本身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活动。在这种情况下,规划人员应该在开展调研工作的时候,有针对性地搜集村庄的各种信息与资源。在这个过程中,规划人员应该立足于乡村生态环境、人口变化、发展规模、土地使用、资源类型、地形地貌等各个维度来进行分项信息的整合,确保最终建成的指标体系能够涵盖更多的内容,保证村庄规划工作的全面进行。

1.2.2 理性划分村庄空间单元要素

对于村庄规划人员来说,应该立足于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划分乡村地域空间,最终形成一个个空间单元要素。在进行模型建立与指标评价的时候,可以先针对一个空间单元内的实际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分析,再整合整个地区各个空间单元的整体情况以得到评价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乡村地区内部各个区域分类,明确不同区域在村庄规划活动中的具体地位,并在后续的规划发展中能够针对不同区域设置专项发展规划文件。通过村庄空间单元要素的分析与处理,还能够促使村庄规划活动更加精细化,实现内部区域发展的细节控制,促进村庄的长远发展。

1.3 合理处理村庄区域的建设用地

在当前我国各个乡村地区中,村庄规划工作必须要加强建设用地的管理。目前乡村地区的大部分土地都属于耕地资源,而在近几年,我国虽然一直在通过各类政策内容来增强农村的土地流转,但在建设用地审批与规划方面的工作还存在不足。一方面,建设用地的规划应该立足于整个乡村区域的战略发展规划,并做好建设用地与农村耕地资源的平衡,避免农村耕地资源受到破坏。另一方面,农村建设用地的规划也应该秉承生态性与安全性的原则。建设用地应该合理避开滑坡、泥石流等区域,同时还要在投入建设之前先进行生态性分析,不能对区域水资源、林木资源、历史保护区等模块产生破坏。通过这些途径,让村庄区域的建设用地能够变得更加合理与完善。

1.4 立足于区域特色来完成战略布局规划

可以将当前我国乡村地区的布局方式分为分散式和集中式两个类型。其中前者主要是在农业高速发展下契合农业生产和区域地形地貌的一种村庄布局。而后者则是根据历史发展逐步形成的村庄布局。在村庄规划工作中,可以将村庄战略布局进行细分,如水网式、平原式、丘陵式等。而针对这些细分战略布局类型,则应该在村庄规划过程中根据村庄的实际情况和战略发展内容,选择有针对性的战略布局类型,符合村庄的长远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规划人员还应该根据村庄的空间环境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操作,并不断丰富村庄中的公共服务点和设施,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战略布局内容。

2 乡村视角下村庄规划的过程模式

2.1 乡村规划的整体环境分析

就当前我国大部分乡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乡村地区在村庄规划工作中还停留在探索阶段。因此,我国大部分乡村地区的规划工作都在模仿城市规划活动或者小城镇建设经验。但由于城市地区跟农村地区在很多方面的情况各有不同,盲目进行模仿与套用是很难取得较好成效的。而对于乡村地区的村庄规划工作来说,应该能够在规划工作全面开展的时候,注意收集当地村民对于乡村发展的需求及愿望,同时还要立足于整个县域空间来明确乡村的优势与劣势,针对乡村主体来构建自身发展模式。规划人员在进行村庄规划工作的时候,应该充分重视乡村规划的整体环境与方法,保证乡村规划工作的最终开展成效。

2.2 充分贯彻以人为本和文化尊重等理念

在当前我国大部分乡村地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村庄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村民所受的文化程度差异较大。在贯彻村庄规划模式的时候,相关人员应该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相关理念,能够针对当地村民的实际情况保证村庄规划可以得到多数村民的认可。在这个过程中,规划人员在搜集乡村发展信息的同时,还要兼顾搜索乡村区域的传统文化内容,并将民俗文化充分融入到村庄战略发展与规划体系中。这就需要规划人员能够充分贯彻文化尊重的相关理念,避免可能出现的文化冲突,保证整体规划过程模式能够得到正确的实施与应用。

2.3 村庄规划的具体模式

村庄规划的过程模式可以从两个层面展开。第一层面,村庄规划的日常决策。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了村庄日常管理的各项事务,针对乡村项目进行针对性的管理,保证乡村规划体系在日常管理中的顺利发展。第二层面,村庄公共空间的发展。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指乡村设施建设和公共环境空间的保护等。在这些公共空间保护性开发的过程中,规划人员应该积极了解当地村民的自我意愿,保证最终的规划内容能够符合大部分村民的根本利益,发挥村庄规划的作用与价值。

3 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视角背景下村庄规划建设非常重要,涉及了多个方面的内容。我国是农村人口占比比较多的农业国家,因此,在后续发展中更应该真正重视村庄规划建设活动。而对于规划人员来说,也应该立足于乡村视角来对于村庄区域进行全方位的调研与分析,并充分关注区域村庄的特色,积极引进适合乡村未来发展与战略规划的整体模式,促进我国乡村地区的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村庄调研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24
我的小村庄
承包地收割时遭村民哄抢,谁来管?
今日农业(2020年21期)2020-12-19 13:52:28
村庄,你好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5:08
村民喊我去“摘些咱家的菜”
当代陕西(2019年22期)2019-12-18 05:32:08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人大建设(2019年2期)2019-07-13 05:41:06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4:02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红土地(2016年9期)2016-05-17 04:31:55
村庄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