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明
(中国华西企业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协调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在现有条件下针对影响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以及品质的关键要点进行综合考虑,从制度、技术等层面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既要明确管理目标,又要落实好各环节的管理机制,构建切实可行的协调管理制度。比如,建筑、空调、水电、通风以及消防和各种弱电工序之间的相互协作非常重要,施工步骤应当统筹管理,强化质量、进度以及安全管控。诸如此类的施工环节较多,因此实践中应当加强协调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应当强化管理人员的意识,不断提高他们的素养和业务技能。对于管理人员而言,应当具备协调管理责任意识,这是其基本素质要求,同时也是建筑工程施工协调管理的基本前提。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而言,施工周期较长,而且内外关系非常复杂,项目管理者应当具备较强的沟通以及领导能力,应当能够取得业主的信任,并且能激励员工,在协调管理过程中能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确保工程项目施工建设顺利进行。同时,还应当对隐蔽工程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管控,完善验收管理制度,强化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协调管理。隐蔽验收以及中间验收是工程项目施工协调管理的重点,基于隐蔽验收能够有效实现不同专业的监督管理,完善验收机制,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协调管理意义重大,既要从思想上真正地重视起来,又要通过细化和完善管理制度来有效协调各方关系,以免施工现场混乱,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及其进度。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协调工作并非只是在技术层面下功夫,还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通过制度的落实来有效提高协调管理质量和效率。通过加强协调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各专业之间配合不到位的问题,并且建立以工程项目甲方以及监理为中心的统一领导机制,由专人负责对其进行统一指挥,从而解决施工现场各工种以及施工单位之间的相互冲突问题。甲方管理人员以及监理人员,应当全面掌握各专业技术工序和要求,以此来统筹各专业人员以及施工队伍,确保各施工环节能够有序到位。第一,建立健全问责制度。实践中建立完善的问题责任机制,从管理层到普通的班组,逐级落实责任制。第二,建立健全奖罚机制。在责任制基础上构建奖惩管理体系,以此来有效提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以及责任感。第三,建立隐蔽验收以及中间验收机制。总之,通过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可以使建筑工程项目从图纸设计转变成实物,而且各专业间存在的问题也会变得更加直观,更容易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实践中应当根据拟建工程项目特点以及要求建立协调管理机制。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甲方以及监理应当定期组织召开协调会议,并且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协调关系问题。较为复杂的环节,在建筑施工之前应当组织召开专门会议,使各专业队能够明确施工责任以及顺序。
无论是会签还是会审,所有制度都应当落到实处,制度被实实在在落实的意义远远大于制定的意义。换言之,参与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所有人员,都应当人尽其责,对自己负责的部分应当承担责任。为此,须在统一领导之下,设立有效的措施和方案,以确保层层落到实位。同时,还应当建立健全协调机制以及沟通交流制度,这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沟通要求各要素之间必须紧密联系而又相互影响。为此,实践中应当明确沟通交流的目的,全面了解要素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确保协调效果。从实践来看,科学合理的沟通是建筑施工协调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建立协调沟通管理机制至关重要。笔者认为,沟通机制应当包办四个层面的内容,即沟通理念、内容、渠道和反馈等。上述四个层面的内容均对施工建设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内、外环境的影响以及干扰不可小觑。沟通机制的有效实行,关键在于沟通时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能否被梳理清楚,而且技术因素也是沟通各工种以及参与人员的重要因素,能够有效营造建筑施工协调氛围;同时,通过沟通人员的协调技巧和对整个工程项目信息进行全面了解,有利于整体把握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沟通管理工作具有动态性,随着工程项目实施进程的不断深入,多种问题不断出现。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也是最为有效的一种协调方法。随着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不断深入,沟通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也会得以升华;某个工程项目结束以后,可吸取其协调沟通之精华和要义,使其在其他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得以应用和发挥作用。
实践中应当重视图纸设计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技术问题而造成的协调管理不到位。为此,实践中应当不断提高图纸设计要求和标准,尽可能减少因设计错误而造成的问题。图纸设计质量直接关系着拟建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质量和效率。图纸会签与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关系密切,设计人员应当加强思想重视,确保图纸设计的完整性以及严密性。在图纸会签过程中应当找出问题所在,全面落实并有效解决问题。图纸会审应当将各专业有效地交叉在一起,并且做好协调管理工作。图纸会审与技术交底是协调工作的重要一环,通过图纸设计优化来有效解决问题;技术交底则是让建筑施工队以及班组等全面理解意图和各施工环节,以此来有效减少交叉协调工作。
实践中应当基于工程项目建立完善的责任落实制度,要求权责分明、奖罚有序。协调管理制度中的技术责任机制是重点,各部门之间应当加强协作,将检查工作落实到位,从而对问题进行防范与控制。同时,还要总结经验,对问题应当善于分析,找出问题关键所在。值得一提的是,建筑施工现场应当加强人员管理,尤其是技术人员应当结合工况条件以及施工建设进程等要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此过程中,应当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比如电气、土建以及给排水工程项目进行综合考虑;建筑工程施工进展以及内部功能设施作业顺序应当理顺,各种预埋件以及预制件和装饰施工作业之间的关系应当明确;对于各种辅助性的环节以及工期矛盾问题,应当心中有数,并且建立切实可行的解决预案。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影响因素,而且各专业之间相互协调非常重要。从设计抓起,加强施工现场各工种之间的关系协调管理。同时,还应当立足实际,结合拟建工程项目特点以及技术质量要求,妥善处理各专业之间的管理,做好配合管理工作,这样才能确保工程项目施工建设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