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彭山区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和防治对策研究

2019-01-23 15:09:26
智能城市 2019年14期
关键词:群测群防山区隐患

陈 毅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六〇五大队,四川 眉山 620860)

1 地质环境背景

眉山市彭山区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部,岷江中游。总体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以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为主。县域可分为三种地貌类型:低山、丘陵和河谷平原,县域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及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区内自西向东发育有熊坡背斜、汉王场背斜构造带以及苏码头背斜、盐井沟背斜和三苏场背斜,两复式背斜间为宽缓的普兴-彭山-眉山大向斜,均呈北东向,雁行式展布。

2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2.1 灾种类型

全区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48处,其中滑坡31个,占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数的64.58%;不稳定斜坡5个,占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数的10.42%;崩塌11个,占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数的22.91%;潜在泥石流1处,占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数的2.08%。

2.2 地质灾害年内分布特征

彭山区年内降水量在时间分配上严重不均,以5月~9月降水量最多,达737.4 mm,占全年雨量的70.9%,区内地质灾害发生时间与降雨时段高度一致,5月~9月灾害发生数量占全年90%以上。降雨为区内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

2.3 地质灾害年际分布特征

从年际分布上看,区内1990年以前地质灾害发生少,共发生地质灾害1起,1990年~2004年为地质灾害多发期,共发生地质灾害26起,为地质灾害发生高峰期,特别是1995年以来,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强烈,放松了地质环境的保护,成为区内地质灾害的集中发育时间段,1995年发生3起,2000年3起,2001年5起,2002年4起,2003年2起,2005年5起,2007年~2010年11起,2011年~2013年39起,2014年~2016年4起,2017年5起,从统计数据来看,区内地质灾害发育有增强趋势。

2.4 平面分布特征

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综合影响,区内地质灾害在平面上主要沿人类工程活动强烈河谷切割地带呈带状、片状展布,主要分布于6个河岸带:岷江河带 (3处)、府河带 (10处)、南河带 (3处)、龙溪河带 (8处)、毛河带 (9处) 和金鱼寺河岸带 (1处)。

2.5 垂直分布特征

区内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450 m高程以下区域和地面高程480~510 m之间,占灾害点总数的82.35%。450 m以下区域人口分布密集,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数量较多。地面高程480~510 m之间地质灾害的发育主要受降雨影响,山区垂直气候特征显著,降雨分布不均,降雨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大。

3 防治对策

3.1 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体系

彭山区已建立了由县、乡 (镇)、村三级组成的群测群防体系,为地质灾害隐患点信息的主要来源,因此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要摆在优先的位置,在人员配置上要安排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身体状况良好的人员负责。

3.2 进一步加强专职监测队伍防灾知识培训

根据彭山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情况,建立汛期专职监测员制度,切实落实地质灾害预案点监测预警责任,落实操作层面工作,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长效机制。各乡镇人民政府是所在辖区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报工作的责任单位,要把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工作落实到每个预案点、具体监测员,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安排专职监测人员不少于1人。

3.3 应急避险场所建设

根据全区地质灾害现状分布及危害情况,全区所有有地质灾害的乡镇均要设置不低于1处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应急避险场所应设置在交通方便,供应有保障的场地。

3.4 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

彭山区气候条件多变,5月~9月是降雨高发期,而强降水、连阴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建立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服务系统是十分必要的,气象部门与自然资源部门通过建立工作联系机制,确保汛期信息渠道畅通。自然资源部门在分析气象信息基础上结合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判断地质灾害风险等级,并通过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媒体发布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为社会大众提供及时、便捷的地质灾害风险预报预警信息,从而最大可能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重大损失。

3.5 加强装备建设

针对地质灾害分散的特点,为保障地质灾害防灾工作的开展,应急抢险部门须配备应急指挥车、生命探测仪、对讲机、手持扩音器等。通信设备,铲车、挖掘机、救护车、医疗器械、抢救药品等非必须购置应急物资应在应急准备阶段明确提供有关物资、设备的单位或个人,一旦急需则可无条件调用,灾后给予补偿。各地质灾害隐患点专职监测员须配铜锣、口哨、电筒、雨衣、简易监测仪等。

3.6 加强地质灾害防灾知识科普宣传

(1) 坚持定期进行县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对象为各镇人民政府 (街道办) 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培训内容包括地质灾害基本知识、防治基本知识、监测预警基本知识、群测群防基本知识。

(2) 坚持每年在各乡镇进行一次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对象为全部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及监测责任人。

(3) 坚持每年国际地球日在城区及各镇组织一次与地质灾害防治相关的科普知识宣传。

(4) 为鼓励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地质灾害防治中来,对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单位及个人进行评定并给予表彰与奖励,定期举行总结与表彰,与地质灾害防治培训会议同期举行。

(5) 充分利用每一次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机会,对影响范围的人民群众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宣传培训,提高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及防治能力。

3.7 加快避险搬迁安置工程实施步伐

据统计,彭山区地质灾害多为小型,威胁对象以分散群众为主,在4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中有2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对象仅为1户或2户,只要搬离群众即可消除地质灾害的威胁,但由于资金困难,农户搬迁意愿不强,或有搬迁意愿,却无力搬迁。因此建议增加地质灾害搬迁配套资金,尽快搬迁消除一批地质灾害隐患。

3.8 加快应急排危除险项目的实施

对于临发先兆明显、威胁对象小、搬迁避让困难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可委托专业单位编制应急勘查治理方案,开展地质灾害排危除险设计,通过专业勘查、设计,采用实施简便、施工快速的技术措施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治理,达到控制灾情发展、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的目的。

3.9 重大地质灾害治理

结合全区地质灾害及隐患点现状,充分考虑地质灾害隐患点潜在的危害对象、经济损失及治理工程的可行性,对危害大、搬迁困难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工程治理。

4 结语

彭山区发育的主要灾种为滑坡、崩塌,多为小型,主要分布于岷江河带、府河带、南河带、龙溪河带、毛河带和金鱼寺河岸带。主要发生在每年5月~9月降水集中时间段,威胁对象以分散群众为主。通过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加强专职监测队伍防灾知识培训等9项措施可有效降低地质灾害危害,达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目的。

猜你喜欢
群测群防山区隐患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大众科学(2022年8期)2022-08-26 08:58:38
隐患随手拍
《山区修梯田》
艺术品鉴(2019年12期)2020-01-18 08:46:52
北京市崩塌灾害发生特点及管理模式初探
城市地质(2019年3期)2019-09-10 07:22:44
山区
小太阳画报(2018年7期)2018-05-14 17:19:28
地震群测群防分类标准与管理机制研究
邮一堆微笑到山区
群测群防培训班禹州局举办地质灾害
资源导刊(2014年7期)2014-08-15 00: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