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换君
(益阳市沧水铺镇国土规划建设环保所,湖南 益阳 413000)
益阳市沧水铺镇位于益阳市东南部,是益阳市的工业重镇,辖有9个村,1个社区,区域总面积69.62 km2。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全国重点镇、湖南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湖南省级卫生镇、湖南省特色旅游名镇、湖南省“两型”示范镇、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试点镇等称号。
沧水铺村位于沧水铺镇中心,全村辖4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 471户,总人口5 169人,总面积2.25 km2。2017年沧水铺镇第一个农村民居抗震保安示范工程在沧水铺村实施,笔者现结合该示范项目浅谈一下农村民居抗震保安工程实施情况及建议。
九号安置点是沧水铺镇在沧水铺村设置的居民集中居住点,规划占地12亩,建筑面积13 500 m2。2017年沧水铺镇向区科技局申报了“农村民居抗震保安示范工程”,一期建筑面积为9 029 m2,于同年6月在九号安置点开工建设,经省、市地震局及区科技局多次指导下,目前工程已全部竣工,并于2018年入住。沧水铺农村民居抗震保安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在沧水铺镇农村民居建设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成为榜样和标杆,为在全镇集中居住点进行推广起到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由于湖南不在大地震带上,没有经历过地震造成的灾害,对地震灾害的认识不深刻,防震减灾意识淡薄。为了让村民充分认识农村民居抗震保安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建设扎实稳步开展,前期项目实施过程中具体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 镇人民政府成立了“沧水铺镇防震减灾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召开了防震保安试点工作动员大会。
(2) 加强宣传、动员。召开了农村民居抗震保安试点工作党员、群众代表动员会,聘请当地村民为农村民居抗震保安试点工程义务宣传员,并悬挂抗震知识宣传资料,同时开展了抗震培训活动。
(3) 严格根据建设标准控制质量。按照区科技局、住建局要求,在该项目建设过程中,所有民居建筑统一民居抗震设防标准,为加强现场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以及提升施工质量,沧水铺镇开展了农村建筑工匠施工技术培训。
(4) 落实安全防范工作。注重平时安全防范培训以及宣传的效果,防止应付现象的出现。结合沧水铺镇实际情况,研究讨论后准备在安置点附近设置应急避难场所。
(1) 抗震设计。镇政府组织地勘、设计单位对本次农村民居抗震保安示范工程项目进行地质勘察,并请专业设计人员进行相应抗震设计。
根据勘察结果,拟建场地在区域上是相对稳定的,历史上无中强地震记载,近期也没有小震报道,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 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 g,特征周期为0.35 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邻近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经验,参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各分部地层剪切波速经验值推荐如下:素填土①=120 m/s;黏土②=220 m/s;砂质黏土;③=200 m/s。根据钻探资料,场地第四系覆盖层厚度介于3~50 m之间。本场地覆盖层平均等效剪切波速值估算为196 m/s左右。场地土类为中软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 g,设计特征周期为0.35 s,综合评定本场地为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2) 施工情况。政府组织该项目民居村民与施工队签订了施工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施工前,组织设计院、民居村民、质监站对该项目进行了技术交底,现场解决施工技术难点、疑点。施工过程中,多次邀请质监站、省、市地震局及区科技局现场指导,对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监督材料先检后用,对基础、圈梁、钢筋搭接部位按照设计图纸亲自验收,符合设计要求才允许进行下道工序,整个项目实施顺利,没有出现安全和质量事故,于2018年年底顺利通过设计院、质监站、民居村民验收,村民已顺利入住,非常满意。
湖南不在大地震带上,加上相关部门在抗震减灾方面宣传力度不大,因此,多数村民对防震保安意识不强,而且,按照防震标准,一般情况下,要进行地勘和提高材料要求及增加钢筋用量,这些都会导致建设成本增加。
农村村民建房大部分都是分散而建,如果要按照防震减灾要求,统一地勘、设计、管理,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关系协调难度也非常大,且农村村民建房大部分都是请当地农村工匠进行建设,抗震防震专业技术和能力不够,缺乏专业施工管理、材料检测,这些都很难实施。
我们要充分认识农村民居抗震保安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建设扎实稳步开展,浅谈几点个人建议。
(1) 加大抗震宣传力度,提高建房选址重要性的认识。
选址,是建房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俗话说:“地基不牢,地动山摇”,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根据当地农村村民建房的几种地质情况对如何选好址进行相应的培训。要加大宣传,使村民了解抗震的基本知识,提高抗震意识,比如,建房选址一定要选在对抗震有利,避开土质不均匀地方,保持地基均匀沉降;钢筋、水泥等建材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房屋结构合理;打30 cm×50 cm地圈梁、圈梁、构造柱,全现浇楼面、楼梯面,全砌眠墙,圈梁、构造柱等主筋直径不小于12 mm,门窗过梁厚度为10~12 cm,搭接长度不小于18 cm等一些基本常识。同时镇级政府相应管理人员要对农村民居抗震保安工程建设标准熟悉运用,帮助村民把关和提出建设性意见。
(2) 为农村村民建房提供完整的抗震房屋结构设计图集。
合理选址后,第二步就是按图施工,但是农村建房一般都无设计图纸, 按照经验和自己想法而建, 安全系数不高。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委托设计单位根据房屋选址布局要紧凑合理、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的抗震规范要求、房屋应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保证满足抗震承载力等抗震要求,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满足居民一般户型要求,设计一套完整的农村防震房屋图集,并要求村民按照图集选择自己中意合适的户型进行建设,这样村民建房有科学合理的设计图纸作依据,既可达到抗震安全要求,又可以使农村房屋建设的美观而有特色,一举两得。
(3) 尽可能统筹联建,同时加大农村建筑工匠的培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所居住的房屋安全和环境意识也越来越强,所以,要鼓励农村村民建房尽可能统筹联建,提倡各行政村根据村民居住集中的程度在一定的范围内设置村民集中居住点,由政府规划部门统一做好规划,并做好地勘以及外立面效果设计和防震设计,规划时设置必要的应急避难场地,避免地震时发生次生灾害。统筹集中联建有利于配套的基础设施的完善,也更有利于抗震保安工程的实施。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建筑工匠的业务培训,理论联系实际,让农村工匠掌握一些必要的防震抗震知识,比如:如何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和地基,如何确定合理的房屋间距,抗震结构的一般平面布置形式,如何加强房屋结构的整体性,如何减少地震荷载,如何规范施工等,避免缺乏科学指导,凭经验施工,进而增强农村村民建房抗震安全系数,减少地震给农村村民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农村民居抗震保安工程是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关系到广大农村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虽然在农村民居建设中进行推广和实施有难度,但这是大势所趋,为了广大农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推广农村民居抗震保安工程建设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因此,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加强对农民防震抗震知识的宣传,增加抗震知识,加强地震防范意识。相关部门还应该对当地的地质环境做一个系统的调查,在房屋建造区域建立地勘资料台账,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鼓励农民统筹联建,加强房屋结构的抗震能力。同时加大对农村建筑工匠的业务培训,提高房屋的施工质量和房屋抗震水平,确保农村民居抗震保安工程建设的扎实开展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