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晓倩,倪 蕾,郑雯倩
(1.河北省石家庄环境监测中心;2.石家庄市环境监控中心,石家庄 050000;3.石家庄市栾城环境执法大队,石家庄 051430)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变化,越来越关注水资源的质量。水质是衡量生态环境质量的要素之一。在水质监测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对微生物的含量进行监测、分析,以此来获取水质的详细数据,为水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微生物监测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必须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试验、处理。因此,技术人员的素质会直接影响水质环境监测中微生物监测的质量。针对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对人才的选择,同时做好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工作。首先,需要选择与微生物监测对口的专业人才,以此来保证合理对接,充分发挥理论知识的作用,指引技术人员做监测工作。其次,需要选择具备丰富经验的技术人才。在这一基础上,技术人员能够以更快的速度适应微生物监测工作,明确与之相关的规章制度、监测原则等,从而实现对自身行为的规范。
再次,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对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微生物监测设备正在朝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为技术人员的工作提供了诸多便利。但是,如果技术人员未及时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则无法发挥监测设备的作用与价值,甚至会影响最终监测结果的有效性。最后,在布置微生物监测工作时,必须与技术人员进行深入的交底,使其掌握本次工作的目的、内容、原则与标准等。这样能够提升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使其主动做好微生物监测工作,实现质量控制的基本目的,为水质环境监测工作的推进奠定基础[1]。
现场采样是分析水质环境监测微生物含量的第一步,更是进行质量控制工作的重点内容。因此,为了实现质量控制的目的,技术人员必须选择科学的监测方式。具体而言,在对水样进行提取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聚丙烯耐热塑料瓶或者玻璃瓶作为试验容器。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采样之前,应该对选择的容器进行高温杀菌。完成容器的清洗以后,需要使用牛皮纸对其进行包裹,然后放入温度为120℃的高压锅中,进行时间为20 min的杀菌。如果容器已经有两周没有使用,则必须在取样之前对其进行杀菌。
在实际取样的过程中,如果提取的是江河水,可以将其直接存入容器中;如果提取的对象是自来水,则需要将水龙头开至最大,放水3~5 min后关闭水龙头,使用酒精灯对水龙头进行时间为3 min的杀菌。随后,再次将水龙头调至最大,放水1 min,冲洗掉水管中存在的杂质。在控制好水流速度的前提下,将水小心接入容器中。在水质采样的过程中,切忌将容器灌满,通常,水量是容器容器的4/5即可。完成样品提取后,应该将其立即运往实验室进行监测,避免出现变质。如果无法及时对水样进行监测,则应该将水样放置在冰箱中进行冷藏保存[2]。
结合对现场采样方式的分析,人们能够发现,不同的水样必须采用不同的采集方式,否则将会影响监测结果。为了保证采样质量,相关部门应该成立一个采样过程监管小组,对采样技术人员的行为进行记录、监督、分析、评价。具体而言,监管小组可以与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现场采样,结合相关规范制度,对技术人员的行为进行记录,包括容器消毒、水质采样方式与过程、水质保存以及后续的试验分析等。之后,要对各个标准进行量化,确定各个环节、操作行为的分值,然后对技术人员的行为进行分析、评估。
其中,评估的分值以90分为合格,如果分数标准过低,很可能会影响技术人员的认知,影响采样质量。做好采样环节的监管,可以规范技术人员的操作行为。不仅如此,相关单位还应该制定详细的水质采样规范,细化各个环节的相关流程。在这一前提下,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教育,使其掌握相应的制度内容,强化其规范操作、质量控制的意识,主动配合监管人员开展工作,积极规范自身的采样、试验行为。这样可以在水质采样环节实现质量控制的目的,保证试验结果的精准性。
水质环境监测中,微生物监测的试验环境必须具有无菌性特征。因此,应该定期使用紫外线灯对实验室进行照射、消毒。为了对实验条件进行质量控制,人们应该分析紫外线的杀菌效果。其间可以采用沉降菌的方式进行测试。具体而言,使用紫外线灯对培养皿进行20 min的照射,然后将培养放培养箱中。经过24 h,如果培养皿中的细菌密度比既定标准低,则说明紫外线灯消毒的效果符合需求。反之,说明紫外线灯的消毒效果不佳,需要对此种方式进行调整。
另外,在培养细菌之前,还应该对培养箱、高压灭菌箱、纯水装置等进行系统的灭菌质量分析,确保沉降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在微生物监测实验室中,应该设置无菌间、缓冲间、准备间。要想有效降低实验室中细菌的数量,必须定期对实验室进行灭均处理,特别需要注意接缝区域、死角区域。不仅如此,试验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消毒杀菌,同时佩戴无菌试验服装,包括鞋帽、手套、衣服以及口罩。这样可以避免试验人员将细菌带入实验室,从而实现对试验条件的控制,间接控制微生物监测结果。同时,这样能够保证实验室条件符合微生物监测需求,实现质量控制的目的[3]。
为提高水环境微生物监测质量,必须加强实验设备管理,确保试验设备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降低试验监测误差。在水环境微生物监测试验中,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培养基制作是否达到无菌标准、是否适合培养细菌生长等。在培养基制作和存储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粘贴标签,或采用二维码管理方法,确保其有效性。试验设备管理也是如此,水环境微生物监测需要使用很多仪器设备,如果设备管理不当,会对监测结果产生严重影响。在平时的设备管理中,应落实管理责任,制定设备维护管理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人。
按照谁使用谁管理的基本原则,在设备使用前,先检查设备使用状态,如果发现故障现象,应先加以检查和维修,排除故障后再进行使用。试验期间应严格遵守设备使用规定,杜绝违规操作行为,避免对设备造成损伤。使用结束后,应根据维护要求,对设备进行处理,记录设备使用情况,方便问责制度的落实。此外,还应定期对水环境微生物监测试验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特别是快到使用寿命的设备,应密切关注其使用状态,按照规定执行报废流程,确保试验设备管理的规范性。人们要加强试验设备管理,确保试验设备能够正常使用,从而提高监测结果的精度,为相关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依据。
在正式进行微生物监测试验分析之前,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保证试验工作能够顺利推进。具体来说,试验人员需要在试验之前,对实验室条件、所有试验设备等进行无菌测试。其中,可以将无菌水作为具体的参照标准,即使用无菌水对玻璃器皿、冲洗水、稀释水、培养基进行细菌监测。经过监测以后,如果发现玻璃器皿、冲洗水、稀释水、培养基中包含的细菌数量超过标准,则必须对试验条件、试验器材进行灭菌处理,直到细菌数量符合既定要求,才能进行微生物监测试验。
实验期间,可以运用精密度检查的方式进行该环节的质量控制。具体来说,可以采集待测水样中的10%,进行微生物的双样分析。如果两个微生物监测的结果数值超过3.27R,则说明本次试验的结果不具有较强的精准性、可信度。这时,技术人员必须分析这一问题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所在。例如,分析发现,设备的无菌效果未达到标准,技术人员应该立即对设备进行二次杀菌、消毒,再一次采集需要监测的水样,结合既定顺序进行试验分析,获取准确的微生物监测结果[4]。
做好准备工作后,技术人员可以开展正式的微生物监测试验。其中,监测试验分析的过程很容易受到试验步骤、外界环境的影响,要求试验人员对试验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人们必须结合相应的规范标准制定试验步骤,然后按部就班地进行试验、分析,避免出现步骤错乱的现象,提高微生物监测分析的科学性、合理性。另外,如果实验室的温度较高,将会增强微生物的活性,甚至导致水样变质,影响最终试验分析的结果。因此,试验期间应该对室内温度进行控制,避免水样质量产生影响。
不仅如此,微生物监测试验期间应尽可能保证环境的密闭性,如果其间存在通风问题,则会出现细菌污染,同样会影响微生物监测分析的准确性。因此,对试验分析过程进行质量控制,能够保证微生物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确保试验条件、设备符合既定标准。也就是说,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试验监测过程的监管。例如,在实验室中设置监控摄像头,时刻观察试验人员的行为,如果发现不正确的行为立即进行纠正;设置细菌传感器,定期自动采集室内的细菌数量,然后传输至计算机中,便于管理人员及时进行灭菌消毒,确保实验环境的合理性,为最终结果提供基本保障。
水质环境监测过程中的微生物监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复杂性,与水污染治理存在紧密的关系。因此,必须对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避免影响最终监测结果。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需要从微生物监测的各个环节入手,规范每个监测步骤,提高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大对相关工作的监管力度,确保试验设备、试验条件符合监测试验标准,使监测人员按部就班地开展试验分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