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土壤管理修复对策研究

2019-01-23 12:48
智能城市 2019年12期
关键词:土壤环境污染土壤

熊 杰

(北京建工环境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15)

1 我国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现状

由于受到多方面条件限制,我国污染场地的治理和修复问题长期以来都没得到切实解决。在进行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污染土壤修复、应急处理等方面工作时,没有切实的工作目标作为指引,因此不规范的土壤环境修复管理手段在源头上成为隐患。同时,我国对于土壤修复各方面支持没有做到切实保障,例如行政管理、相关立法、技术研发以及数据调查等环节的投入较少,这是导致土壤修复效果得不到提升的原因。

1.1 管理存在疏漏

目前,国家对于行政以及立法部门的监管不够重视,管理层在执行任务时常常缺乏目标,对工作抱有随意处置的消极态度。同时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在没有立法支持条件下,切实有效的管理工作难以落实。这些都是土壤修复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2 规划不到位

尽管对于土壤修复的相关调查已经铺展开来,但实际取得的成果却迟迟没有提升。土壤分布以及土壤特征数据库的建立缺乏合理的构造,开展监管工作时没有可行的依据,导致对污染场地土壤的治理工作缺乏统一的规范的布局条件,都使土壤修复问题在处理时变得缺乏依据。

1.3 修复工程缺少示范性

近些年来,对于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污染源,我国部分地区、城市进行了相关的调查评估以及修复工作,主要针对焦化厂、化工厂这些企业的污染地块进行调查,但是这些工厂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起到代表性、示范性的作用,这类企业很大一部分都是以扩张城市土地为目的,在对土壤修复研究上缺少相关的数据样本。

1.4 资金匮乏

由于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修复工作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工程,其需要的技术水平也较高,土壤受到污染不是即时体现出来的,它具有滞后性以及隐蔽性的特征,因此整个工作需要的时间、技术以及资金支持都是较高的。想要有效、有序的进行工作,需要大量经费的支撑,这对资金投入方的压力都是巨大的,对于工作者的目标期待也造成了消极影响。

2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修复对策

2.1 建立健全修复标准体系

对土壤环境进行修复的根本保障就是建立一套完整、完善的土壤环境修复标准体系,这从根本上对土壤修复做到了切实的保障与支撑。在这一环节中,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我国目前污染场地的调查数据,吸取发达国家对土壤修复标准体系构造的成功案例,对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污染场地术语、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等方面制定合理的要求,实时监测污染场地的土壤环境现状以及对土壤环境修复技术水平。无论是修复技术的类型、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式方法还是生态环境的评价,都要进行综合评定,并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适合我国发展状况的土壤环境修复标准体系,从根源上对污染场地的修复和治理进行规整规范。

2.2 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

我国目前有关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政策、法律法规都存在疏漏与缺失,因此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是必要的,也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例如《土壤污染防治法》 《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和《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等,从土壤污染防治规划的编制、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的制定、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普查的开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的管理,污染场地的调查、评估与修复,风险管理以及污染责任认定与追究等环节都做出相关的规范。同时,还可以从明确责任主体以及责任范围这一环节进行规范。在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加强人民群众的主观意识,让群众及时地对土壤污染造成的严重后果进行了解,通过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明确责任的主体,并调动大众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防护、治理的工作中。

2.3 对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要加大力度

土壤修复能否得到效果的根本是修复技术是否成熟,不断提高技术的支持是解决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土壤修复技术的技术支撑。(1) 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2)要加强与国际之间的合作,针对我国土壤问题的现状研制出符合我国条件的修复技术。在技术研发的同时,也要注重理论转化实践的效率,科研成果投入实际操作的效率、速度也应该注重。而这一切都需要国家加大扶持力度,在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方面都做出相应的支持与保障。

2.4 污染场地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

对污染场地土壤环境做出调查的同时,也要对调查结果做出规范性的保护。通过对污染场地的调查可以了解场地类型、重点污染区域分布以及污染场地土壤特征并掌握相关信息,但这些信息需要进行合理的分类与保存,方便后续研究及办法的制定。因此要及时构建污染场地信息管理系统,对全国的污染场地环境监测实行网络管理,并建立不同污染场地的数据共享平台,为土壤修复及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序的保障,也提供了可靠真实的信息依据。

3 案例简要分析

3.1 场地概况

上海一家货物集装港口,占地约105 300 m2,由于政府要建造一个景点并提供填海用土以及相关设施,这家集装厂要被拆除。

3.2 土壤调查技术要点

要制定合理的采样方案,首先要进行采样布点的设置,对不同的场地使用不同的采样方法,用不同的采样设备对不同深度的土壤进行区分采样。在本案例中采取的是分区布点法,按照单元进行划分,每个单元格设置一个采样点;同时对土壤分表层、中层以及深层三层进行采样,每一层又按照三个不同深度进行勘察,采集到的样品共96个。

3.3 土壤检测结果

根据检测到的相关结果可以看出,案例中的场地土壤中存在苯、氯苯以及硝基苯,土壤中粉砂夹粉土层的污染较轻,而粉质黏土层以及杂填土的污染相对来说比较严重。

3.4 场地风险评估

根据场地土壤采样调查分析结果,结合场地再开发利用规划,确定土壤中关注污染物的暴露情景和与暴露途径,计算对应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危害上,若风险超过可接受水平,则计算并提出修复目标值的建议,为后续土壤修复措施提供依据。

3.5 修复对策的对比与选择

在制定土壤修复方案时,要考虑到相关要求,例如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隐患、是否符合法律规范的要求、治理的效果是否具有持久性和有效性、费用的支出是否合理等因素。将这些要求和勘测的结果做出综合评估,在经济和技术能够支撑的范围内选择合理的土壤修复技术。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于环境安全的需求,土壤污染问题应当受到重视,对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现状调查要积极落实到位,同时针对调查结果做出的相应管理以及修复对策也要合理、可行并具有有效性。这对土壤问题的治理、环境的保护以及城市的建设都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土壤环境污染土壤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分析
土壤
灵感的土壤
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富?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