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买买提·阿不都卡地
(喀什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新疆 喀什 844000)
乡村是与城市和集镇相对的社会区域,与城镇相比,乡村地区消息较为闭塞,经济实力、交通条件与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然而,乡村受到的现代文明冲击较小,因而保留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因素。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近郊乡村民居建筑设计也发生了变化,明显呈现出现代化特色。本文将以新疆喀什地域性建筑为例,简单介绍近郊乡村民居建筑特色,并从融合生态文明理念,营造独特的乡村生活意境,统一民居建筑风貌等三个方面分层浅谈近郊乡村民居建筑的地域性设计方案。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与发展,近郊乡村民居建筑在呈现现代文明的同时也保留了一定的地域性特色。“地域性”主要是指以本地传统文化因素和地理环境因素为出发点,构建具有当地文化特征的建筑,同时,使本地建筑特征不同于其他地方,以此凸显建筑的独特之处。以新疆喀什地域性建筑为例,当地民居建筑构成因素和本地气候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简而言之,喀什地区位于新疆西南部,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相邻,又临近塔吉克斯坦、阿富汗等国家,该地区的年平均温度在12 ℃左右,一年四季交替分明,特别是进入夏季之后,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气候极为炎热干燥,最高温度达40 ℃以上,这一阶段的降水量极少,蒸发量又非常大。而且,夏季时期的喀什地区经常出现电闪雷鸣,可是雨点并未落地就被蒸发了。在春季,喀什地区的风沙很大,受此自然环境的影响,喀什地区的民居建筑在布局、墙体设计、门窗设计、屋顶设计和装饰设计均呈现出了鲜明的地域性特色。
从建筑布局来讲,新疆喀什地域性建筑大多为密集型布局,这种布局方式有助于构成天然性屏障,降低热传导效率与水分蒸发量,发挥良好的降温作用,调节空气流动速率。
从建筑墙体来看,因为新疆喀什地区年平均气温极高,所以会科学设计墙体厚度以提升墙壁的保温御寒效果。同时,新疆喀什人民非常重视外墙装饰作业,他们会在施工技术人员的协助下精选外墙砖,当前最常用的外墙砖大多属于釉面砖,这种外墙砖能够在水泥砂浆的黏合作用下牢牢吸附在建筑外墙上,进而达到美化与装饰效果。在选择外墙砖的过程中,他们会根据本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来进行挑选,确保外墙砖的吸水率、抗冻性与耐寒性能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在水泥砂浆配置中,会为其加入10%的掺水素浆,用1∶3的水泥砂浆来抹底,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外墙砖与墙体的吸附效果和黏合力度。在排砖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会严格按照施工图样、外墙砖的规格、墙面尺寸和缝隙宽度来做好横竖排砖作业,同时着重优化横峰和建筑结构水平。对于水泥细沙勾缝,会按标准顺序,先勾水平缝,接着勾竖缝,然后,会确保缝隙能够凹进外墙砖面的2~3 mm,最后,会用棉纱稀盐酸清洗砖面,并用清水冲掉所有污物。从门窗设计来看,新疆喀什地区的大多数建筑仅设计了少量的窗口,部分建筑只是在门上设置了气窗并未设计窗口,这样能够避免风沙入室。此外,新疆喀什人民会设计适当的门阶来降低风沙入室率,并运用门阶来提供座位,体现出了喀什人民的好客热情。
从建筑装饰来看,新疆喀什人民会根据当地传统文化理念和地理特征,选用不同颜色来寄寓不同情怀,因为当地干旱少雨,绿色植被较为稀少,又时常面临着缺水的窘境,所以,会用绿色来表达对绿色植被的期望,用蓝色来象征对水源的珍惜。
生态文明理念属于社会主义文明的新体系,该体系涉及可持续发展生态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美学理论。其中,可持续发展生态理论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分支,该理论特指结合生态文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遵循生态学的定律,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人本主义理论又叫作“以人为本”理论,该理论主张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人的地位,发挥人的智慧、作用与价值。生态文明理念中的美学理论是将美学原理和研究成果应用到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项指导理论,该理论表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具有形式美,而且要具备特殊意境,能营造优美的生态景观,构建内容与形式能达到完美统一的生态环境。将生态文明理念与近郊乡村民居建筑的地域性设计方案相融合,改善民居建筑系统,必须重视保护传统民居空间,优化乡村建筑风情系统,用建筑形象展示本村落的传统文化风貌与民族风俗习惯,例如,为建筑墙壁雕刻独特的传统纹样,在屋檐上设计雄鹰、燕子、月亮、星星等雕塑。此外,在开展近郊乡村民居建筑的地域性设计工作过程中,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当地村民的智慧,尊重村民的意见与心声,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民居建筑设计工作,整合村民们所设计的建筑方案,对此进行汇总,使村民的智慧与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顺应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趋势,全面做好近郊乡村民居建筑的地域性设计工作,应该结合当地特色与现代文明,努力营造独特的乡村生活意境,不断提高民居建筑的审美情趣。对于寻常民居,应科学调整格局,设计好厅廊,使民居建筑呈现出浓厚的当地文化气息,为庭院种植适合本地区的花木,适当摆设盆景,以此改善建筑环境。
目前,对于近郊乡村规划建设来讲,建筑不仅在地域性规划形式上具有重要的特征,而且往往和乡村历史、传统文化、民俗风情、核心精神内涵等要素息息相关。此外,建筑是近郊乡村的视觉形象主体,一个村落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建筑,而良好的建筑有助于提升乡村文化品位,是一种独特的乡村风景,能够起到振奋人心和凝聚价值观的作用。优化近郊乡村民居建筑的地域性设计方案,则需要在保留地域风格的基础上形成明确的一片区域和整个村落统一的风貌。另外,不可忽视的是,近郊乡村民居建筑的风格、色彩、高度、体量都可以造就乡村形象的特色,因为建筑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在某个区域的数量也最多,所以要对其进行统一规划,使独特的民居建筑成为乡村形象最直观的承载者和表达者。
综上所述,优化近郊乡村民居建筑的地域性设计方案,提升民居建筑审美效果,理应将生态文明理念与近郊乡村民居建筑的地域性设计方案相融合,改善民居建筑系统,必须重视保护传统民居空间,优化乡村建筑风情系统,用建筑形象展示本村落的传统文化风貌与民族风俗习惯;结合当地特色与现代文明,努力营造独特的乡村生活意境,不断提高民居建筑的审美情趣;在保留地域风格的基础上形成明确的一片区域和整个村落统一的风貌,通过调整建筑风格、色彩、高度和体量来体现乡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