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添 任思为
(1. 北京五维时代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37; 2. 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44)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是基于乡村的景观情况以及村民的生活需求,展开乡村的重新规划设计,从根本上优化改造乡村的人文景观、自然生态,推动乡村的经济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休闲视角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出发点在于能够恢复村庄面貌,打造乡土特色的同时,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拉动乡村休闲旅游消费水平。因此,要从基于休闲的设计原则入手,确定规划设计的思路并且展开一系列的规划设计尝试。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是按照一定设计要求内容所展开,但根据不同地区的乡村建设情况,所构建出的美丽乡村是有一定差异的。基于休闲视角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必须能够掌握以下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
一是设计理念。要能够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以建设美好生活环境和农村规划为重要理念。规划设计必须能够对于既有地理条件和环境进行统筹兼顾,将经济活动同环境设计相结合。如在随着村边路沿线经济发展的村子,在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要尽可能将主路、巷子等同村边路相沟通,从而满足农村出行便利与经济发展的需求。还要求能够建设足够交流空间场所,保证能够发展和睦的邻里关系。
二是设计原则。休闲视角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主要原则是在能够保护乡村原有特色情况下,营造出一种农用和休闲共存的空间。因此要遵照以下原则内容:(1)要求创新变革农村的景观,即通过重建或是改造方式让农村景观更加舒适和美观。如农村原有的打谷场附近是荒地,可以通过对周边进行亭子建设、栈道修建的方式,提高村民娱乐性;(2)要求能够保留农村既有景观。对于农村发展而言,一些景观中包含着该村村民的精神文化以及优秀生活方式等,因此,在美丽乡村规划中,要求对这些景观进行优化,保证草根文化的留存和发展。
休闲视角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主要思路对于各个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都具有指导作用,主要有以下3点。
第一是保留乡土元素,赋予乡土元素新外貌。如在河道清淤工程中,需要构建一个桥涵设备,而通过观察乡村景观可知,在河道某位置已有报废的桥涵,因此,可以在保留原址基础上,对其乡土元素进行充分利用。只有坚持更新利用方式的规划设计思路,才能实现乡土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乡村的文化内涵。
第二是保留乡土文化,赋予景观性新品质。一个乡村实现兴旺发达的主要根源在于其拥有的信仰和风土人情,这正是乡村多年来发展的主要内涵所在。因此,在休闲视角下的美丽乡土规划设计必须能够坚持优秀的乡土文化内涵,挖掘其中的现代化意义,实现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第三是保留乡土肌理,实现农村规划发展。乡土肌理就是村民赖以生存的东西,如一个乡村中其常见的植物为榕树,在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便可以榕树为主,进行全村植物的重新规划配置,保证农村原有的魅力。其他手段还包括保留农村常见的绿植、常见的劳作方式等。
更为重要的是应当在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中更多地吸取村民意见和建议,在满足村民的正常生活需求的前提下再展开多元化的规划设计,并且能够在规划设计中多参考借鉴国内美丽乡村建设的优秀经验,也可以借鉴和参考国外的乡村建设的案例情况,以保证我国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休闲视角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要求在基础规划中实现对乡村特色的突出管理,旨在能够突出农村的休闲服务特色。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是进行环境整治。即通过改善农村乱搭盖、乱堆放等现象,梳理农村房前屋后通信、电力设施的情况来保证环境的美化,确保农村现有环境是突出本村特色,具有对外吸引力,并且能够在吸引旅游人群的同时带动本村村民各项收入情况。
第二是实现乡道畅通。乡村主干道硬化工程需满足农村对内外沟通的基本要求。道路是局限农村发展的重要问题,而基于休闲视角下的美丽乡村建设,是要求将农村既有的自然生态、传统文化景点等进行重新配置,这就需要农村拥有畅通的道路。
第三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因地制宜且满足农民各种生活需求,建立便民服务站、服务点。随着农村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要求这些公共设施能够满足农村村民的休闲娱乐需求,如为老年人建立老年服务中心,为小孩子建设健身娱乐广场等。
第四是村庄绿化工程。在村庄道路中倡导进行自然式的种植,提升村庄的生态环境,以及村庄亮化工程,通过在村庄内部架设简易路灯的方式,进行适度的亮化,提供夜晚出行的安全保障。
基于休闲视角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正是在实现上述设计要点的基础上,加重乡村的具体情况的考量,展开新的空间资源分布管理。基于休闲视角下的主要设计内容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实现乡村各个职能区的空间分布。如对于街道空间必须将其分为三类,主路、巷子以及村边路,道路职能和规划点不同。其次是要保证公共活动空间的布置,乡村难免有一些习俗活动需要组织集体互动,因此,需要规划一个文化广场或健身场地,方便村民展开各项娱乐活动或是集体互动。
第二是实现乡村各项基础设施的空间整合。如自来水管线、电线、网络线或是在北方地区的一些暖气线路等,都需要被合理地架设,在满足居民日常生活使用的需求基础上,避免影响美丽乡村的整体布局。
第三是实现乡村各个建筑的空间布局。新农村中的建筑住宅要因地制宜,不可统一安排为整齐、易于管理的建筑模式,而是应当与周边自然环境、山水人文等要素相结合,形成富有村庄特色和文化底蕴的空间布局。
此三点是基于休闲视角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内容的重点,如某农村构建起全国的美丽乡村示范点,通过对本村的石结构房改工程、污水处理工程等基础性工程,实现对本村的生活生产环境的改造,其次出于休闲视角,挖掘该村所具有的传统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情况,对该村的居住区域、经济主营业内容等进行了重新规划,在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下确保了该村的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不论是基于何种视角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都要求对于乡村的环境整治、乡道畅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庄绿化工程等方面入手。在基于休闲视角下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则必须能够对上述的改造工程有所侧重,如丰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供乡村老年活动中心、健身中心等。然而,不论是何种目的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只有因地制宜,采取科学规范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思路,才能够满足各种视角需求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标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