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健康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2019-01-22 06:31杨荣斌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中医药校企实训

马 波 杨荣斌 邓 沂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芜湖 241003)

自2013年以来,国家多部委联合,大力推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国家的目标是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旅游人数达到旅游总人数的5%,中医药健康旅游收入达5 000亿元;在全国建成50个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500个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企业(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综合体,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企业和知名品牌[1]。中医药健康旅游成为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但其急需的专业人才培养却没有引起相关院校应有的关注。基于此,本文结合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专业办学实际,对中医药健康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望能一石起浪,以求抛砖引玉之效。

1 中医药健康旅游及其人才需求特征

中医药健康旅游是以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为主要旅游吸引物而开展的旅游活动,它充分体现了生态健康的内涵。中医药健康旅游,并非“中医药+旅游”这样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的融合,深度的融合,即中医药文化深入融进旅游全过程。旅游者一次中医药健康之旅,就是一次独特的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体验之旅,一次健康增进之旅,更是一次泽被未来的养生学习之旅。在产品设计上,注重系统性整合,即诊断、医疗(理疗)、课程、营养(药膳)与功法相结合,才能充分展现中医药健康旅游的本质吸引力,构建独具中国特色的旅游精品,参与国际健康旅游市场的竞争。

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的独特体验性、健康促进性本质,要求从业人员在知识能力素质上有别于其他旅游从业人员,其特殊之处就在于其从业的复合性、专业性和应用性。中医药健康旅游的人才培养要兼具中医药文化和旅游服务知识,擅长中医药健康服务技能,综合素养好,甚至需要具有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健康旅游消费者。

2 院校人才培养的探索:从课程模块植入到新专业设置

资料检索显示,旅游活动中的健康问题,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较早受到学界关注,主要是旅行医学、旅游保健等方面的研究和培训活动。约在2002年前后,国内中医药职业院校开始探索“旅游保健”人才培养,基本上是改革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其课程体系中植入保健课程模块,如急救常识、旅游卫生保健技术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保健意识、保健技能,其目的是更好地开展旅游服务。2005年后,浙江一所本科高校组建了旅游与健康学院,开展了不少旅游与健康相关联的研究,但在人才培养上,仍只有“旅游管理”专业。

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文件将“发展养生、体育和医疗健康旅游”作为一项主要任务纳入“多样化健康服务”范畴,同时提出人才培养问题,“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健康服务业相关学科专业,引导有关高校合理确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规模”。此后,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署合作协议,一年一个文件,协力推进、指导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持续升温,成为旅游热点。

基于机遇与责任,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基于“旅游管理(旅游保健)”专业办学积累,主动适应中医药健康旅游新业态用人需求,进行人才培养的重新定位,探索设置中医药健康旅游相关专业。几经波折,新专业最终列入《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版)》中“医药卫生与健康服务”专业大类中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类,定名为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旅游)。学校2016年在全国率先实现招生,现有在校学生两届。

3 专业建设实践:以项目研究推进专业发展

专业办学伊始,学校集中团队智慧,申报立项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医药健康旅游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由学校分管教学的领导牵头,组建跨学科、行政企业参与的项目团队,以建立中医药文化、技术、服务与旅游业深度融合相适应的、校内专业培养为主、校外行业各类培训为补充的较为完善的、科学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项目研究调动、整合了校内外尽可能多的优质资源,有力地推进了专业初期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3.1 明确“以中医养生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定位

中医药健康旅游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产品体系,包括中医药观光旅游、中医药文化体验旅游、中医药养生体验旅游、中医药特色医疗旅游、中医药疗养康复旅游、中医药美容保健旅游、中医药会展节庆旅游、中医药购物旅游、传统医疗体育旅游及中医药科普教育等10类旅游产品[1]。通过专业设置调研与论证,认为中医养生旅游是中医药健康旅游中最具有产品基础性、大众亲和性及与旅游活动的融合性,是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体系中最重要的细分市场、关键市场需求,前可承中医药观光、文化体验旅游,后可开启中医药医疗、康养旅游,是中医药健康旅游人才培养的优先切入点,因此将专业培养定位为中医养生旅游,即:以中医养生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就业为目的,培养适应我国中医药文化与旅游事业融合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面向中医养生旅游机构、度假疗养机构、旅游相关企业,从事中医养生旅游服务、管理和营销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

3.2 探索“适合本专业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核心竞争力所在,中医药健康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这是一个不断探索、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在专业的培育阶段,通过广泛的企业调研、专家咨询,掌握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建立学校牵头、企业参与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确立校企合作的方向,即在人才培养中做到“四个结合”:旅游与中医药结合、学校和企业结合、理论和实践结合、产学研结合,由表及里,由松散到紧密。

本着立足区域、放眼全国的原则,学校遴选了安徽黄山大自然太极文化有限公司(安徽首批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上海阿纳迪养生酒店、广西桂林信和信集团(桂林国际旅游养生康复养老基地)、浙江宁波半边山工人疗养院(旅游度假区)作为专业首批实习实训基地,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提出共建实习、就业与产学研合作基地。首批实习生已在顶岗实习,根据实习反馈,适时召开校企合作研讨会,进一步梳理企业的岗位需求,引导教育教学改革,同时选择1~2家建设校外重点实训基地,在师资互聘互训、实践教学、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技能考核等方面深化合作,并共同申报、开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教学与科研项目研究。随着校企合作互信、双赢机制的实现,将会不断创新合作的手段和方法,比如订单培养、委托培训、工学交替、校企互动、人员互通等等,进一步夯实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

3.3 构建“应用、融合”为宗旨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应用性是职业教育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必然要求,即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来构建课程体系;同时中医药健康旅游人才培养的跨界性、复合性,其课程体系的应用性,还体现在旅游业与中医药文化的有机融合。因此,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应用、融合”为宗旨,从原有旅游管理类专业“置入中医药知识”,到新专业“旅游”与“中医药”课程的相互渗透、融合,在人才培养实践中不断磨合,融为一体(见表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已形成中医养生保健课程模块、旅游课程模块、有机融合课程模块的模块化专业课课程体系,聚焦中医药健康旅游专门人才所需知识、技术与技能,确定课程教学内容,编写校本教材。

表1 学校旅游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置入、融合中医药知识情况比较

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始终突出课内实训、课程见习、仿真模拟(导游)、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与企业合作,构建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为核心的实训教程,如“大自然太极拳功法实训”“丫山野外认药实训”等。

3.4 建设“双师、融合型”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建设以“双师、融合型”高素质教学团队为目标。具备“双师素质”是基本要求,而“融合型”是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任务。通过制定团队建设规划,培养有旅游专业背景教师的中医药文化素质,同时要求中医药健康服务的教师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与旅游服务相结合,两者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工作机制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规划并督导实施,系部、教研室落实,通过集体备课、会议研讨、相互听课、专门培训等方式,旅游专业教师、中医药健康服务专业教师相互学习、交叉发展,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引入兼职教师,实现校企互兼互聘,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初步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并具有一定的专业特色。

3.5 规范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针对新专业岗位能力需求,在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提出建设校内养生旅游实训中心。实训中心建设以就业为导向,以中医养生旅游技能培养为宗旨,服务学生、服务社会。中心现建有养生保健技术实训室(含诊断、推拿、针灸、刮痧、拔罐、足疗等),药膳实训室,养生酒店服务实训室(餐饮、客房)和模拟导游实训室,并以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建设项目为契机,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构建模拟、仿真、真实的养生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环境。实训中心用房面积约400m2,能满足专业实践教学需求,并能为职业技能培训、中医药健康旅游教育及社会人员培训提供实训和考核的场所。

3.6 注重专业素质教育

新专业的复合性,学生容易产生专业归属上的迷茫,专业素质教育首先是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知。通过开展入学教育、专家讲座来诠释、体验新专业;通过开展导游技能大赛、中医药养生文化知识大赛、野外认药、企业见习等竞赛与社会实践活动,内化职业品质,提升职业道德;同时引导、帮助学生成立中医药健康旅游协会,并用项目经费支持协会开展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宣传中医药健康旅游,开辟第二课堂,增加专业的获得感,收到很好的效果。

其次是增强学生职业素质。以职业锚理论[2]为指导,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就业指导课程配合,帮助学生建立以稳定价值观为核心的“职业锚”。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定位时,可以运用“职业锚”思考自己的能力,确定发展方向,审视价值观是否与当前的发展相匹配,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内驱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锻造“学习型”人才[3]。

4 中医药健康旅游人才培养亟待创新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先行开展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专业办学,有其特殊性,即学校适时具备了“中医药”与“旅游”两个方面的教学资源,而就全国的旅游院校、中医药院校而言,两者是分离的,人才培养亟待创新,旅游院校与中医药院校联合办学、设立相关专业(方向)是必然选择。

4.1 中医药院校应发挥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

中医药健康旅游人才培养是一个复合型工程,中医药类高等院校,要发挥主体地位的作用。因为,中医药健康旅游是一个特色专题旅游活动,要充分展示中医药的文化底蕴,从业人员必须有中医药文化的浸润,这需要较多的时间与投入;另一方面,我国的旅游经济每年在以10%左右的速度递增,目前每年旅游业专门人才缺口约在200余万人[4]。传统旅游学校开设的专业,一直以来培养的是旅游活动基本所需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整体人才需求还很强劲,在没有有效的鼓励措施的引导下,缺乏合作的动力。所以,中医药健康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中医药院校发挥主动积极性,倾注更多的心血,或引进旅游师资独立培养,或与旅游院校联合办学。

4.2 贯通合作,搭建专业人才培养“立交桥”

现在职业教育提倡多层次、多途径合作培养专门人才,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这对中医药健康旅游这类“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兴业态的人才培养尤其重要。其中,中高职、应用型本科纵向贯通合作培养是“立交桥”关键通道。对于专科层次来说,中职起点的对口招生、中高职衔接“3+2”五年一贯制有其特殊优势,可以有效避免高中起点学生专业入学初期的迷惘,专业思想容易建立,学习的时间也较为充裕,非常适合专业初期的培育与发展。对于应用型本科来说,传统旅游大类六个专业生源广泛,如能设立中医药健康旅游相关专业,对口招生,专科本科一贯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可能并且可行的。另一方面,像海南三亚,以中医药健康旅游协会为平台,与院校共建中医药健康旅游人才培养基地,开展专门人才的培养、培训,打通“立交桥”横向关键通道,走在全国前列,值得学习与借鉴。

4.3 循序渐进,建立中医药健康旅游专业群

中医药健康旅游是一个覆盖范围广、融合度越来越深的新兴产业领域,其蓬勃发展之势会使市场不断细分、成熟,不仅需要中医养生旅游人才,还会在中医药康养旅游、中医药特色医疗旅游、中医药美容保健等领域给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精细化、多元化要求。因此,旅游院校、中医药院校等中医药健康旅游专业办学主体应根据自己的办学基础、学科优势等条件,首先选择面向规模较大的细分市场,设立专业或专业方向,并积极探索专业拓展,循序渐进,在职业教育层次间建立相互衔接的专业、专业群,以应对中医药健康旅游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新要求。

4.4 助力扶持,重视新专业的培育

一个新的专业就像一个新生儿一样,需要细心的呵护、培育才能健康成长。中医药健康旅游专业办学,涉及跨界融合性,更需要投入较多的优质资源,在专业招生、师资配备、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专业建设的各环节提供资金保障、引导鼓励、整合推进、着力扶持,这对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十分重要。

5 结语

中医药健康旅游,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旅游业的转型升级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中医药健康旅游需要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其复合性特征给人才培养带来了难度,需要开展广泛的合作办学,需要更多的旅游院校、中医药院校主动担当,趁势而为,扩大人才培养的规模,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努力开拓一个崭新的局面,为中医药的国际化,为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中医药校企实训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