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奕安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高性能计算平台主任,著有《下一次革命》一书。
受开发成本增加、“弃水”严重等负面因素影响,水电投资速度明显放缓。然而,中国水电主动变革、绿色转型仍值得期待。
由于化石能源逐渐枯竭,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保护环境,世界能源体系全面过渡到可再生能源,是未来几十年内要做到的事情。到2050年,欧洲计划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美国达到80%,而中国也计划达到60%。
根据资源量,可再生能源最丰富的是太阳能,其次是风能,再次是水能。太阳能和风能都是间歇性能源,尤其是太阳能,昼夜节律很强。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是一个很大的不利因素,对电网调度提出很高的要求。在可再生能源占比不高的情况下,电网调度还可以应付,但随着占比的上升,不稳定性将超出电网的调度能力,从而限制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构成中的比例。
由于拥有世界水塔——青藏高原,中国水力资源得天独厚,总资源量居世界第一,已开发水电资源遥居世界第一。据估算,中国水电资源经济可开发量折合为每年2.14万亿度电到3万亿度电,占目前全国用电量的1/3到1/2。虽然水电资源在地域上不平衡,资源区与消费区不重合,但是结合特高压电网远程输电、跨区域调度、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水电仍然占中国能源供给很大的比例。
水电的调节能力与季节相关,夏季水力充沛,调节能力更强。这与用电负荷的季节性正好重合,夏季是用电高峰,水能和太阳能都充足,便于互补调节。冬季水电出力下降,但风电相对比较稳定充足,不需要水力很强的调节能力。虽然太阳能和水电都下降了,但是用电负荷也下降了。从短周期上看,在一天之内,白天是用电高峰,太阳能充足。在太阳能占比很高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水电白天出力,使水电变成夜间出力,保证全天发电和负荷的平衡。现在的天气预报对于阴晴和风的预报已经比较准确,可以从容安排水力的互补调节。
因为水电的巨大调节能力,在大规模开发可再生能源的条件下,大规模水电站应该发展为未来的可再生能源调度中心。国际上将大型水电站改造为可再生能源中心的尝试已经开始。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计划花费30亿美元,将著名的胡佛大坝改造成与太阳能、风能互补的抽水蓄能项目。
加利福尼亚州开发了大量的风电和太阳能,随着装机容量的增加,电网将无法接纳部分高峰电力。胡佛大坝改造计划将在下游建设大型太阳能电站,修建输水管道,从下游的莫哈维湖抽水到上游的米德湖,再由大坝电厂按需供电。其他地区的多余电力也可以接到抽水站。因此,将大型水电站改造为可再生能源调度中心,可以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构成中的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