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同根 主动促统

2019-01-21 17:34王泠一
新民周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同根台湾同胞同胞

王泠一

1月3日,彻夜难眠的台湾知名主持人、政务评论员黄智贤女士,向台湾民众发文——《昨天,是和平统一正式拉开序幕的一天》。文章很短,但情意却很长。她这样深情地述说:“昨天,是历史上必然标注的一天。是划时代的开始。习近平昨天,在1979年的《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重磅告台湾同胞。看完整场演说,长期关注两岸的人,必然心情激动。必定了解,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会落泪,是因为相信,我们真的来得及看见统一这一天”。她还说:“九二共识,不管是大陆的文件,还是台湾自己的文件。内容都是,两岸都是中国的一部分,而且要共同追求统一。台湾凭什么,可以不追求统一?”她的结论是:“这一篇2019年版的《告台湾同胞书》,是一个政策宣告。气势磅礴,展现了习近平的格局、气度和决心。让人感动。是的。我们会迎接统一,以及统一后的中华复兴”。此文一出,呼应她的两岸同胞比比皆是。“统一”,也在岛内成为热词!

同根同源

为什么“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把道理都说透了,任何一位同胞都能看明白。而在“实现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和平统一认同”的相关阐述中,习总书记强调:“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人之相交,贵在知心。不管遭遇多少干扰阻碍,两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断、不能少”。

对于此、对于“根”,我深以为然!而第一次就两岸同根课题对我耳提面命的,则是大科学家谈家桢院士(学部委员)。复旦大学教授、遗传学家谈家桢先生是民盟中央的名誉主席,1992年6月应台湾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先生的邀请,谈先生率大陆院士科学家代表团造访宝岛,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那时,台湾还是亚洲经济与科技发展的优等生,和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一起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上海引资的重点目标区域。关心上海及大陆核心竞争力要素布局和两岸统一前途的谈家桢先生,想找一位对台湾问题有所知晓以及对浦东有所了解的青年研究生进行口述笔录。我当年二十五足岁,是上海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生学生会主席;正在起步研究台湾发展经验和浦东开发要素匹配问题,接触的第一个浦东新区政府课题名为《亚洲四小龙的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及对上海浦东开发的启示》。这些都符合谈先生的要求,加上同样德高望重的汪道涵先生和谢希德先生的推荐,我获得了接受谈先生耳提面命的宝贵机会。见面,是在谈先生陕西南路的府上、离淮海中路的上海社科院总部特别近,那时,上海还没有地铁呢。

既然“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那么,台湾同胞的“归属感”又为何那么珍贵?其软实力的背后,实际上还有个硬实力支撑的课题。而在大陆,“发展是硬道理”早就已经家喻户晓。

见多识广的谈先生,是浦东開发的顾问。在他府上,听者就我一个;他滔滔不绝地讲述了一个多小时呢,我则如饥似渴地做着笔记、偶尔喝一下他从宝岛带回的阿里山乌龙茶。茶很香,他娓娓道来的叙述更是醍醐灌顶。谈先生说:我们的眼光不能只盯着“引资”!引资,当然可以带来经济指标的增长。但更重要的是“引智”,引智,才能稳固社会进步的质量、是发展的第一要素。他认为,在张江(当年是生地)这样的地方兴办科技园区,可以借鉴台湾新竹科技园区发展的经验,即一定要和高水平的研发机构与大学进行战略合作,直接将一流的科研原创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对于我提出的交通不便的疑问,他说将来一定要建地铁!

谈先生介绍得最具体的,就是在新竹的台湾交通大学。这是当时台湾顶尖研究型重点大学之一,与台湾清华大学及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相邻。熟悉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谈先生,并不认为大学规模越大越好;他欣赏的台湾交通大学就是作为中等规模之研究性大学,以理工著称,在电子、资通讯及光电领域居于世界前列。谈先生告诉我:台湾交通大学的“根”在大陆、而且主要就是在上海的徐汇区。学校源头为1896年创立于上海徐家汇的南洋公学、1896年创立于唐山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后来,徐家汇原址发展为上海交通大学,又有一部分骨干力量建立了西安交通大学。唐山的原址后来分别改组为西南交通大学和北方交通大学。1958年,台湾交通大学继清华大学之后选址新竹市兴办,台湾的校史上称之为“在台复校”、“同根同源”。谈先生造访后做了很多联谊工作,后来,台湾交通大学就与大陆四所交大共同联合成立了“交通大学校友总会”。

说到“同根同源”,谈先生用诗一般的语言告诉我:台湾有故宫、台湾有交通大学、台湾有清华大学、台湾有徐汇中学;台湾还有中山大学、中山医院、中山公园、中山路;以及福建同乡会、浦东同乡会、义务同乡会等各级乡亲联谊组织,当然还有黄埔同学会。而马相伯,这位复旦大学的创始人在台湾的教育史中是具有彪炳千秋的地位的。关于祖国统一,谈先生认为我能看得到。他还很庄重地以茶代酒和我碰了下杯,嘱咐我等到祖国统一了、替他再去看看这美丽的宝岛!

如今,智库间交流在涉及经济力量对比时,实际上两岸已经不对等了;一般就是拿上海而非整个大陆和台湾进行数据比对。如沪台常住人口相当,都是2400万左右。经济总量按人民币口径来计算,去年台湾是3.7万亿元、上海是3.3万亿元;但质量上已经有明显差距,台湾全岛的税收不到5000亿元、上海则是7100亿元,经济增长速度台湾连年都不到2%,上海则为7%左右。工资仅举一例,台湾交通大学毕业生去年走上街头抗争,要求月薪底线的22K(即22000台币、相当于4400元人民币);而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生去年就业平均月薪,已超一万元。

上海,似乎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对台商也是如此。调研中我接触的一位在青浦的台商就很感慨,她在1983年初到上海,生平第一次见识了粮票、布票;路上车很少见、夜晚没有霓虹灯、商店买不到可乐、许多日常消费品都处于匮乏状态。生活让她很不习惯,但却让她的企业获得了空前的市场增长业绩。一眨眼,30多年过去了,上海从无所不缺变成了无所不包。她说,现在世界上最流行的事物,常常同一天就会在上海出现,上海的流行趋势已与世界同步。她最后感慨地对我说了一句:从新娘到少妇再到奶奶,自己大半辈子美好时光都在上海,真的是舍不得离开上海啊!根在上海、根在大陆!实在干不动了,就让儿子来干吧!

也正是因为更多的台湾同胞根在大陆,“两岸一家亲”才越来越有生命力和感召力。无论是在政治协商的设计上、还是在经贸互惠以及文化交流的安排中,习总书记仍然是一如既往地给予台湾同胞设身处地般的真诚而平等的对待。习总书记在1月2日的重要讲话,感染了台湾很多有识之士。这种“格局、气度和决心”,让黄智贤坚定地认为“一国两制,本来就是为台湾量身订做的特殊安排与设计。……2020谁当选,于统一大业,已经毫不相干”。而另一位女中豪杰、國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则指出:不管是各县市与大陆城市交流,或是由国民党党中央作为协调平台,根本的问题都要解决,身为蓝营领导人也要把两岸关系说清楚,不能“光是要人家的红利、要红包,没把人家当同胞”!面对2020,“要对两岸政策做出清楚论述,没有模糊、打混的空间”!

从这个角度来看,习总书记1月2日的重要讲话是一个新纪元的开始。普天之下的中华儿女,都已经从被动的预防“台独”,开始走向“主动促统”的崭新格局!(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猜你喜欢
同根台湾同胞同胞
两岸同胞一家亲
刘毕新
千年银杏八树同根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大陆领导人高度关注并作出重要指示
海外同胞与中国健儿心心相连
杉木半同胞24年生优良家系选择
台湾同胞参加抗日战争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