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动能培育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以铜陵市为例

2019-01-21 03:25张海峰
铜陵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铜陵动能服务业

张海峰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一、引言

“新旧动能”的正式提出始于2015年10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的表述,他指出“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随后“新动能”作为热词之一屡屡被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发展壮大新动能更是成为2019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

所谓新动能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新能量和新能力,也就是创新能力或者先进生产力(李佐军,2017)[1]。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信息、数据作为一个新的重要资源参与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极大提高生产效率,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动力。从产业视角看,新动能是相对旧动能而言的,旧动能是传统产业的外延型扩张、规模化增长,新动能则是传统产业内涵式发展、集约型升级以及新兴产业的蓬勃势头,新旧动能转换的本质是实体经济新旧产业交替更叠[2]。现有新动能新产业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动能的内涵及其外延界定。新动能表现为以创新驱动、技术进步、消费升级为牵引,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李含琳,2018[3]),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标志,以数字经济、智造经济、绿色经济、生物经济、分享经济等为主要方向[4],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物质生产、流通和交换模式的新生产力(公维才,王娴娴,2018[5];黄汉权,2018[6])。二是如何处理新旧动能转换的关系研究。衡量产业新动能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四新”,即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金辉,2018)[7]。新动能的培育既可以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的产生和发展壮大[8],也可以是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广运用和渗透到传统产业中,使其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和活力。三是新动能新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强调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新机,大力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和壮大新产业、新业态,通过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创新是实现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张车伟,等,2019)[9]。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学者们多是从宏观角度阐述培育新动能的内涵和方式,针对区域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梳理铜陵在培育新动能新产业方面的基本情况后,分析总结其培育新动能新产业的挑战和不足,探寻促进铜陵新动能新产业的具体对策建议,以期丰富现有文献。

二、铜陵新动能培育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铜陵在经济增长中取得了长足进步,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增长,但资源型城市长期积累的结构性、内生性问题仍然存在,工业结构中资源依赖型产业占绝对主导地位,经济发展依赖传统粗放式发展路径,发展思维和要素支撑不能与“优结构”的要求相匹配等方面。具体表现在:

(一)创新驱动发展持续推进

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主要考核指标居全省前列,2018年末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1家,当年新增67家[10]。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建立了3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重点实验室、7个院士工作站,铜都创新小镇列入省首批特色创新小镇。科技金融扶持力度继续加大。组建了首期基金规模为1.75亿元的天使股权投资基金,设立了5000万元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开展了科技创新券试点,在全省率先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开展了无抵押、无担保的纯信用贷款的“科技贷”业务,引导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向科技型企业倾斜,担保费率不高于1%。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18年,专利授权量累计达到1567件,5项成果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10]。亚纳米扫描探针技术、奇点新能源汽车、氮化镓晶圆片、智能机器人等一批团队项目落户。

(二)传统产业转型提质增速

铜产业结构向高端迈进。海亮铜业高效节能环保精密铜管、安博电路高端PCB、华创锂电铜箔、铜陵有色高精度储能超薄电子铜箔等项目陆续投产,铜基新材料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做强;铜陵高铜科技公司研发的系列高端合金产品打破了该类产品完全依赖进口局面,格里赛电子材料公司生产的高精密异型铜带填补了国内空白,铜冠铜箔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率先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国际合作迈出新步伐。铜陵有色收购法国格里赛公司,实现海外办厂。铜文化国内外影响不断扩大。“中国铜博物馆”冠名工作获得国家文物局支持,通过成功举办青铜博览会、铜基新材料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深化了国际交往、弘扬了铜文化。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铜材产量持续攀升,铜加工材产量连续四年超过电解铜产量,成为全国名符其实的铜业加工基地。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六国化工、铜冠冶化等企业入选石化行业能效“领跑者”,铜陵市入选企业数居全省之首。装备制造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模具、阀门及水处理、轨道交通设备、矿冶设备、电气设备等优势特色领域集群效应凸显,核心工艺、关键零部件和材料取得突破,系统集成、工业承包等新模式加速应用,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取得进展。新型建材快速发展,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技术、脱硫脱硝减排技术等技术加速应用,海螺水泥入选水泥行业能效“领跑者”,为全省唯一入选企业。钢铁产业向高端发展,延伸发展精品钢、特种钢、高强度钢材等产品。加大力度实施新一轮技改,有力推动了工业经济发展。两化融合提质扩面。泰富新材料、锐展科技等4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证;深入推进以 “机器换人”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和智能化改造,培育省级智能工厂1家,省级数字化车间8家[11]。

(三)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铜陵市早于2010年确定了大力发展铜及铜基新材料、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现代物流业、文化创意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18年,铜陵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7.1%,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6.9%[11]。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扎实推进。建设了5个省、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省级铜基新材料集聚基地规模居全省首位,连续两年在全省考核中获得一等奖;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精细化工4个市级集聚基地能级不断提升,已建成电子材料(PCB)、铜板带、电线电缆、合金材料、铜接插件、铜及稀贵金属综合利用等六大完整的产业链。精细化工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工程塑料、颜料涂料、农药、工程粘胶剂等产业链逐步完善。毕克化学高性能化学助剂处于国际同行业领先地位,铜化集团聚苯硫醚项目成功实现进口替代。电子信息产业加速成长,产业由传统五大领域逐步向手机智能终端产品、超级电容、新一代电子元件、高端PCB、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先进封装技术与设备等领域升级拓展。新能源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升级拓展。泰新新能源汽车开始小批量投产,奇点公司在铜成立了研发中心,研制具有部分或完全自动驾驶功能新一代汽车,形成较为完整的动力电池优势产业链。智能制造产业不断培育。引进了耐科型材码垛打包机器人、涵速水下特种机器人等一批机器人项目,锐展发动机、海德精密、日飞轴承等企业的生产线智能化改造项目顺利实施。

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升级发展,“十三五”以来,铜陵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出台了《铜陵市服务业加快发展工程实施方案》、《铜陵市“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等多项扶持政策。建设了江南文化园、铜官区IT产业园、经开区服务外包基地等9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环天井湖旅游休闲园区成为首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园区,铜官区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区,大通古镇获批省级服务业集聚区。与科大讯飞建立成长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铜官数谷建成并投入运营,数字经济茁壮生长。同时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陆游房车、科讯金服、光大银行抢滩入驻,合作组建长三角产业创新基金。艺福江南等电商企业异军突起,率先在全省成立电商企业联盟。现代农业加快成长,2018年新增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65家,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突破230亿元,枞阳县成为中央财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12]。

三、铜陵培育新动能的挑战与不足

一是创新发展能力不强,支撑体系亟待完善。创新平台不足,铜陵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数量在全省排第十位,远远低于合芜蚌。骨干企业高端研发平台建设滞后,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少,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平台仍属空白,公共实验室、检测中心等服务平台及相关设备较为匮乏,科技中介机构发育不完善,科技孵化器规模小,各种创新资源的聚合能力还不够强,科技成果与创新需求衔接还不够通畅。科技金融支持力度仍然不够,财政投入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导向性不强、精准度不高的问题,导致财政投入效果不够显著。

二是经济发展依赖传统路径,产业结构缺乏多点支撑。资源依赖型产业占绝对主导地位是铜陵工业最核心的结构性问题,经济发展依赖传统粗放式发展路径,发展思维和要素支撑不能与“优结构”的要求相匹配,新生产业和新兴业态成长环境相对不佳,规上企业数量增长缓慢、活力不足,不到友好城市常熟市的一半,难以达到以增量的提升带动存量的优化。传统资源型产业结构市场适应能力较为脆弱,随着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加之新兴产业支撑作用不强,直接导致在化工、钢铁等主导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情况下,未来经济下行风险较大。推动经济行稳致远迫切需要改变这种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产品技术偏低、企业效益偏差的产业格局。

三是新兴产业规模总体偏小,产业层次偏低,新产业新业态培育不快。新兴产业仍然“一铜独大”。从产品结构看,属于行业领先水平的产品不多,铜加工企业中除铜陵有色、精达公司、铜峰电子外,其他企业加工的产品系列较为单一,且多为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初级加工品或粗加工品,相互之间的产品技术匹配度不高。同时,除铜陵有色外,其他铜加工龙头企业产业链长度不够,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上游原材料,没有形成产业的集群效益和链式效益,辐射带动作用不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快、规模偏小、产业链较短,企业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总体偏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精细化工主要受到环境保护要求影响发展缓慢;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智能制造没有乘势而上、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制药与健康产业刚刚起步。4个市级新兴产业聚集基地增速不快且缺少大项目支撑,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推进较为迟缓。1○网络经济、共享经济、智慧产业等处于初始发育阶段。

四、促进铜陵新动能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路径

(一)深化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创新是提高发展质量的核心关键,是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动力。培育一批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有色、铜化、精达等优势骨干企业开展科技攻关、新产品开发,培育更多掌握核心技术的领军企业和行业“小巨人”。建设一批创新平台。谋划建设铜陵应用技术研究院,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推进铜基新材料、电磁线等国家级研发机构创建。学习借鉴海淀中关村成功经验,盘活利用闲置商业厂房,打造一批“双创”空间。转化一批创新成果。广泛开展宽角度、多领域、全方位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与中科大、中科院物化所、中电38所等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对接,强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衔接,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铜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打造一批知名IP,形成一批关键专利,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聚集一批创新人才。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原则,积极拓宽柔性引才渠道,建立灵活的引才用才机制,引进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二)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助推产业发展提档升级

依靠创新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既是转换新动能的客观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更是创新驱动的本质要求[13]。高端化助推产业提档升级。坚持不唯铜、超越铜,大力实施“三重一创”,推进“1+4”产业集聚基地建设,加快培育半导体封测设备及材料、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和专项,推动传统产业向产业链最高端跃升。智能化助推产业创新发展。加速“两化”深度融合,深入开展“机器换人”,组织实施企业登云计划,改造一批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依托狮子山国家高新区,培育壮大智能汽车、智能装备等产业集群,创建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园区,推动“铜陵制造”向“铜陵智造”升级。品牌化助推企业走向世界。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深入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育产品、出作品、造精品、创极品,提升铜陵制造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当前服务业已经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一要抓住消费升级风口,在商贸物流、金融服务、大健康、旅游与文化创意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以铜官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紧紧围绕打造全国铜产业研发设计示范基地、沿江原材料物流中转枢纽、长三角西翼特色服务业综合示范区三大战略定位,加快服务业集聚创新发展,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水平,积极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集中力量突破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推动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相融合、与城镇化相协调。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新兴业态为重点,加快培育形成一批产业导向明确、集聚协作紧密、综合效益明显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二要集中力量突破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推动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相融合、与城镇化相协调。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新兴业态为重点,加快培育形成一批产业导向明确、集聚协作紧密、综合效益明显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四)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革命动力,是激活发展动能和提高发展质量的制度路径。强化政府综合服务职能。继续推行行政审批体系改革,全面推行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努力打造全省“流程最优、审批最快、服务最佳、企业要素供给成本最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建设企业服务平台。利用各类载体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集中高效服务,促进各类企业创新与发展,为它们提供共享空间和共享服务,鼓励企业选择各类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和运行机制,建立政府与各类企业之间的桥梁,为技术创新申请政府专项资金。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充分发挥市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加强重点领域改革的金融支撑。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突出抓好“省三大创新业务”推广和“铜陵特色金融产品”创新,切实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探索建立扶贫基金,引入更多的金融“活水”,“浇灌”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和扶贫项目。持续推进企业经营环境优化。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工程和暖企行动,创优“四最”营商环境;继续分类处置僵尸企业,打好降低企业成本组合拳,进一步推进各项降本增效政策措施的落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降低民营经济成本。深化暖企行动,通过拓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企业获得感[14]。成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运营的产业基金,对铜基新材料等重点细分领域进行股权投资,支持企业债券债权融资,多渠道减轻企业负担。

五、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铜陵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抓住沿海产业向中部转移的时机,加快推动新材料、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新产业、新业态等发展壮大,培育新动能新产业方面有迹可循,但仍然面临着创新发展能力不强,经济发展依赖传统路径,产业结构缺乏多点支撑,新兴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在新的历史形势下,铜陵应当:一是进一步深化创新驱动发展;二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四是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使经济发展持续释放新活力,确保经济发展继续行稳致远。

注释:

①陆克服.我市开建首批四个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EB/0L],铜陵市人民政府网,http://www.tl.gov.cn/zxzx/xwzx/bmdt/421/201609/t20160907_254071.html,2016-09-07.明确首批建设狮子山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铜陵经开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基地、金桥开发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大桥开发区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猜你喜欢
铜陵动能服务业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亲亲的鸟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其实冬天不可怕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
“金企对接”转换旧动能
澎湃新动能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