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丽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河南南阳 473000
2型糖尿病作为内分泌代谢系统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与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抵抗等有关,随着病情进展还会对肾脏及周围神经造成进行性损害,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2型糖尿病是作为慢性终身性疾病,其临床治疗主要通过饮食干预、口服降糖药等方式降低血糖。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相关研究[1]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转归有着积极影响。因此,本研究探讨益气养阴汤联合西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其中男34例,女22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7.28±6.17)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8.43±1.45)年。观察组,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57.41±6.57)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8.76±1.42)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符合本院伦理委员会标准,并取得所有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入选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符合《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2]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相关诊断标准,并排除对研究药物过敏及存在糖尿病并发症患者。
对照组采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江苏德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0005)口服治疗,1片/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益气养阴汤治疗,药用黄芪、怀山药各20 g,党参、川芎、天花粉、白术、知母、生地、地骨皮、麦冬、葛根各10 g,甘草5 g,1剂/d,上药加清水600 ml煎至400 ml,早晚温服,200 ml/次。2组均连续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评价。
治疗后根据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水平判定临床疗效,上述指标均恢复至正常水平为显效;上述指标较治疗前下降>20%为有效;上述指标较治疗前降低≤20%或增高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晨起空腹及餐后2 h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组患者血糖和血脂水平,其中包括FBG、2 h-PBG、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统计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治疗后,2组FBG及2 h-PB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血糖水平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56,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2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治疗后2组TC、TG、LDL-C及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TC、TG、LDL-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HDL-C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分为1、2两型。其中2型糖尿病多发生于肥胖人群,此类患者常伴血脂异常、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而疾病本身的胰岛素缺乏和/或胰岛素抵抗可进一步加重血脂异常,并随着疾病的进展,引起全身血管病变。
祖国医学认为糖尿病属“消渴病”范畴,多由素体阴亏、过食肥甘辛辣引发内热滋生,而内热耗气伤阴,气虚则精微物质滞留血液,阴伤则加重素体阴亏,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本病的中医治疗以益气养阴为主[4]。益气养阴方中黄芪利水消肿,益气补虚;怀山药养阴止咳,健脾补气;党参强心益气;川芎祛风止痛,活血行气;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白术益气补脾;生地、葛根益气生津,清热凉血;麦冬除烦养阴,生津消渴;知母滋肾泻肺;地骨皮清热凉血;甘草调和药效;诸药合用,共奏缓解湿热、益气养阴之效[5]。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为临床广泛应用的降血糖药物,不仅可以增强葡萄糖代谢,还可降低肝糖原产生,减少肠内糖吸收,进而提高患者糖耐量[6]。其与益气养阴汤联用,兼治标本,进一步改善糖脂代谢。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FBG、2 h-PBG、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提示益气养阴汤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血脂水平。
综上所述,益气养阴汤与西药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提高患者糖脂代谢能力,临床疗效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