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立
(本溪北营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职工医院功能科 辽宁 本溪 117000)
肾肿瘤源自于肾实质上皮、胚胎组织和接地组织等。大部分患者均属于肾实质肿瘤,也有少部分患者属于肾盂肿瘤。大部分肾肿瘤患者均属于恶性肿瘤,临床中常采用CT或B超进行检查,对于大部分患者的诊断并不困难,但是想要进行定性诊断,CT和B超并不能完全满足[1]。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在血流成像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次研究将针对彩超在肾肿瘤患者的肾动脉血流改变中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
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CT或B超提示为肾肿瘤患者患者73例为研究样本,行彩色多普勒的超声检查,后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其中56例为肾恶性肿瘤,其中男性34例,女性22例,年龄26~62岁,平均(45.2±0.4)岁。其余17例为肾良性肿瘤。其中男性11例,女性22例,年龄23~67岁,平均(46.2±0.3)岁。另选取体检正常者50例作为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3~66岁,平均(44.6±0.3)岁。三组的常规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分组比较。
所有患者均以BK-ADI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测仪进行检查,探头频率:3.5MHz,取样宽度:2mm;彩色增益:70~80%。患者保持俯卧位或仰卧位,选择肾门血流清晰处行多普勒频谱,并连续性观察三个以上的心动周期。并测量其收缩期的最大血流速(Vmax)、舒张期的最小血流速(Vmin)及阻力指数(RI)。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该组的血流频谱曲线类似于三角形,波峰有高尖,其上升曲线较陡直,下降的曲线略呈“M”型。整体曲线较光滑,血流信号的颜色较为纯正,且呈现连续性。
恶性组:该组患者肿瘤的斑块内部可见较为清晰的血流信号,且较为丰富。收缩峰有高尖,其上升曲线较陡直,下降的曲线略有减弱迹象,曲线比较平滑。在舒张期的充盈曲线较高,其收缩期同舒张期之间的峰距差异较小。
良性组:该组患者肿瘤的斑块内部并无清晰的血流信号,或仅有少量血流信号。
恶性组患者的Vamx、Vmin均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其中良性组三相指标均居中,对照组最低,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I指数为恶性组最低,良性组次之,对照组最高(P<0.05),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
表1三组患者肾动脉的血流参数对比(x-±s)
彩色多普勒能够显示出患者肿块内部的血流信号,当肿瘤内部形成丰富新生血管后,将进一步滋养肿瘤的细胞群,因而肾脏动脉和静脉的毛细血管网也将随之形成,进而肾动脉血流量也会出现显著的增加[2]。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特别是恶性肿瘤患者其肿瘤斑块内部存在着比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时应注意对血流信号丰富程度的判别。当肿瘤的新生血管大量形成时,新生的血管壁由于没有形成管壁平滑肌,将出现大量的动脉和静脉短路,因此良性肿瘤患者的斑块血流信号不甚丰富[3]。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良性肾肿瘤患者的血流信号与恶性肾肿瘤患者相比,丰富程度较差,这对于临床中判别患者的良恶性情况将有很好的提示作用。本次研究中也发现恶性肾肿瘤患者其血流频谱的形态呈现高流速和低阻力的特征,但良性组患者的新生血管形成速度相对较慢,因此这也与本次研究结果中的恶性组患者RI指数低于良性组相符。
综上所述,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肿瘤患者进行检查,可通过判断其肾动脉的血流峰值和阻力指数的差异进行良恶性辨别,这为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良好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