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内涵与水土保持的关系

2019-01-20 23:57程冬兵
中国水利 2019年8期
关键词:水土水土保持水利

程冬兵,周 蕊

(1.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430010,武汉;2.三峡国际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00033,北京)

水利是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我国历来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传统水利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避水害、兴水利,对于水域及陆域的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保护考虑不足,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水土流失严重等水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众多学者和业务主管部门开始反思传统水利存在的问题,生态水利应运而生。

国际上对生态水利的相关研究与探索实践始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从河流大坝枢纽建设、河道库岸治理、堤防生态化、水污染防治、水生物影响评价和流域生态修复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的探索和验证,为我国生态水利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借鉴基础。在国内,1999年时任中国科学院水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刘昌明院士发表了“中国 21世纪水供需分析:生态水利研究”,指出水资源循环转化是水资源评价的基础,建议把生态和环境水利结合在一起来研究水资源供需平衡,“生态”一词开始受到水利人关注。21世纪初,时任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司长董哲仁教授围绕水利工程对生态影响问题,阐述了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效应,提出了 “生态水利工程学”概念,建议水利工程建设应把水工学与生态学结合起来,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自此,生态水利相关研究与实践在我国开始兴起。

一、新时代生态水利内涵的思考

生态水利思想内涵丰富,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不同专业对生态水利内涵的理解和侧重可能有所不同。通过近十年多探索与实践,生态水利逐步被人们关注。

纵观现有相关文献,对生态水利内涵的阐述大体包括5个方面:一是注重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与景观修复,即水利工程生态化,将水利工程作为特定对象,用生态学相关理论指导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旨在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二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等方式和措施,要满足代内人和代际人用水需要,强调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三是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采取既能满足人类社会需求又能兼顾水生态系统健康良性发展的各种措施和方法,表现出统筹兼顾的思想;四是恢复和维护河流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侧重河道和堤岸的生态治理;五是以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为前提,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社会繁荣,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优,强调水利效益多元化。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赋予了新时代治水的新内涵、新要求、新任务。水利部部长鄂竟平在现代治水与科技创新高端论坛上指出,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必须加快转变治水思路,治水必须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为主,转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为主。由此可以看出,生态水利是水利发展的趋势,生态水利发展迎来了难得机遇。积极践行新时代治水兴水使命,生态水利内涵理应与时俱进。

①生态水利是一种理念或意识形态,表达的是“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思想,要求涉水相关工作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敬畏自然,将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深入、精准、有效贯穿到涉水相关规划、设计、建设及管理等全过程工作中。

②生态水利的对象不宜特指某水利工程,而是更为广泛的水事活动,或者说各类涉水业务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服务现阶段的“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总基调,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③生态水利不宜局限于江河湖库等水系,应以流域为整体,包括上下游和左右岸,围绕“水资源短缺、水生态退化、水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水旱灾害频发”等新老水问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着力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二、水土保持是生态水利的重要保障

1.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万物生长之本,水与土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制约,构成了自然界物质、能量、信息等交换循环的两大要素。人类文明在生物圈中的生存与发展,直至目前的繁荣昌盛,主要有赖于以往水土要素相互协调或比较协调的生态环境,水土要素的相互协调是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的根基。

水土流失作为水土要素不协调的重要体现,仍然是我国当前头号环境问题之一。水土流失状况是衡量区域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指标,水土流失已然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水土之间关系的基础性、有限性、脆弱性等特点,决定了水土保持的基本出发点就是防治水土流失、有效保护水土资源。

从古代的“平治水土”,到现代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水土保持始终是人类同水土流失作斗争、调解水土要素矛盾、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过程,一方面是对水土关系不协调的努力修复,使之“融洽、协调”,通过人为适当科学有效的干预,如采取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减轻水土流失,使水土关系尽快恢复到大自然可自控的程度,帮助其建立新的协调平衡机制;另一方面对水土关系“融洽”的要保持、保护,减少或避免人为干扰破坏,从源头上消除产生新的水土流失隐患,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保障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地利用。国务院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的批复中,明确要求水土保持要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可以看出,水土保持的历史使命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消除生态文明建设障碍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更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保护使者。

2.水土保持是解决当前水问题的重要技术支撑

“水多、水少、水脏、水浑”是我国现阶段四大水问题,也是生态水利急需解决的命题。水土保持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技术学科,是解决当前水问题的重要技术支撑。

针对“水多”即洪涝灾害,水土保持通过在陆域坡面布置水土保持植物措施改良土壤结构,促进降雨入渗,增加土壤水源涵养量;通过工程整地,改变微地形,拦截降雨径流,延缓出流时间;通过配套布设拦截排蓄等水系工程,最大限度地将降雨径流拦截存储在蓄水池、水凼、塘堰等蓄水设施中。综合上述措施,水土保持不仅可以减少入江河水量,还可滞留出流速度,从而实现江河湖库的削洪减峰,减缓洪涝灾害。

针对“水少”即水资源短缺和旱灾,水土保持一方面通过陆域坡面布置水土保持植物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水库”涵养水源能力,植被生长改善小气候,双重作用下可以有效提高局地抗旱能力尤其是季节性干旱;另一方面通过陆域布置蓄水池、水凼、塘堰等蓄水设施,在丰水期收集雨水资源以供枯水季节使用,对解决一定时段内的水资源短缺和提高区域抗旱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针对“水脏”即水环境恶化、水生态退化,首要对策应是切断“水脏”的来源。以氮、磷、钾等超标为代表的农业面源污染为例,由于水土流失是面源污染的主要载体,将水土资源保持在陆域上,就自然切断了入水污染物来源。据此对策,在积极提倡发展生态农业和清洁能源,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修建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等的同时,水土保持坚持将水土流失防治与面源污染治理相结合,同步实施,创新发展提出了“远山生态修复、农地综合治理、库周生态缓冲”的面源污染“三道防线”等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可以有效减少入水污染物,防治“水环境恶化、水生态退化”,保障水质安全。

针对“水浑”即水中泥沙含量高,减少入水泥沙、防治水土流失是水土保持根本任务之一,通过陆域实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在植物、工程和耕作等三大措施综合作用下,尤其强调原位固土保土效益,最大限度减少土壤资源的迁移搬运,从而可以显著减少入水泥沙及江河湖库淤积,切实解决 “水浑”问题,实现绿水青山的目标。

3.水土保持是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核心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从生态文明建设视野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论断,强调“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再次明确指出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这不仅是生态水利的发展方向,也是水土保持的工作方针。

一直以来,水土保持秉承“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工作方针。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统筹上下游和左右岸,将治坡与治沟、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有机结合起来,成效显著。经过多年不断探索和完善,小流域综合治理已趋于成熟和多元化,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山、水、田、林、湖、草统一规划,池、渠、沟、凼、路合理配套,工程措施、林草措施、耕作措施和封禁措施优化配置,人工治理与发挥生态自然恢复能力相结合,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协同推进,对流域水土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尤其是近年的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更是将农村环境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河湖湿地生态修复等与水土流失治理融为一体,不仅充分响应了新时代发展需求,更是水土保持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与时俱进的核心力量体现。水土保持能够充分考虑自然、社会等各种因素,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确保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水利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

三、结 语

生态水利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水利内涵也会随时代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解读,水土保持将一如既往做好生态水利的重要支持和保障,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机遇和挑战并存,应该创新发展水土保持生态、经济、社会等公益服务内容,强化主动公益服务意识,提升公益服务质量水平,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做出应有贡献。

猜你喜欢
水土水土保持水利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土保持监测
水利工会
水土保持
水利监督
On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s of the Dietary Customs of the Naxi People
故乡的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