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有关青年培育的四重路径探赜
——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展开

2019-01-20 09:22周佳强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总书记马克思主义

周佳强

揆诸五四运动以来的百年历史和建国70年的发展历程,无论革命、改革还是当下的现代化建设,青年都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追溯历史,青年是振兴中华的先锋力量;立足当下,青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展望未来,青年是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和世界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曾用“大有希望、大有作为”“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等对青年的地位和作用进行高度评价和精准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来进一步提出了新路径,制定了新目标,凝炼了新思想。具体到如何培育青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一、强调青年“必须接受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1]21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发出了“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2]的感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是中国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胜利的前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也理应成为担负祖国复兴大任的青年一代义不容辞的职责。总书记十分注重对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反复重申要:“引导青年更多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1]110。

至于如何对青年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可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具体要求梳理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明确指出:“对待科学的理论必须有科学的态度”[2]。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归纳和对人如何解放的科学求索,是已被历史和现实证明的科学理论体系,理应“以科学的态度”客观评析、准确把握、系统学习。同时,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庞大精深,易使青年产生“不易学”从而“不愿学”等畏难情绪。为了消除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心理负担,总书记进一步解释和劝慰道:“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1]159,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1]159。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套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自然禀赋一定的抽象性、概括性、思辨性,但并不意味着其“玄妙”“不可捉摸”“不接地气”。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理论正是针对当时“现实的工人”的不自由的劳动现状和生活状态,在归纳社会历史演进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系列有关现实的人如何打破枷锁推动社会历史前进而解放和自由发展自我的理论体系。它本身即是关于现实的人如何超越现实趋向更美好现实的科学理论,它深深立足现实、扎根大地。基于此,只要人仍受到剥削和压制,人的不自由发展的现实尚存,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始终具有不断被当代化的可能性。毋庸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脱离现实的“玄奥”的东西,它是扎根现实的“朴素的道理”,对于那些“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不当言论也应审慎辨别、有力驳之。

(二)勤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在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方面,总书记为我们做了榜样。总书记熟读马恩经典著作,在福建工作时期就发表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时代意义》《略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时代意义》等专门研究马克思经典著作的学术成果。总书记还经常援引马克思在青年时期为人民解放伟业立志的故事来鼓励广大青年,立鸿鹄志、成就非凡事业。正是基于自身的理论学习经验,总书记说道“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3]160。经典著作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智慧,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真理的不懈追求,青年熟读、深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仅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不可逾越的步骤,也是锻炼思维、接受精神洗礼的过程。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总书记反复指出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并强调“以领导干部和青年为重点”[4]。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站立于不同时代的前沿结合不同时代的发展现状,走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发展之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学习、掌握、运用并进一步传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理应成为新一代实现祖国“强起来”的青年人不可推卸的担当。

(四)密切关注并合理借鉴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

新形势下国外的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在开阔国人视野、激活国人思想的同时,一些不良社会思潮也催生了国人的思想混乱,尤其对青年的价值观产生了一定冲击。在此时机,总书记审时度势重申了对待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合理态度:“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新成果,我们要密切关注和研究,有分析、有鉴别,既不能采取一概排斥的态度,也不能搞全盘照搬”[5]。

二、要求青年“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6]

中华民族能够历经磨难而走向复兴,民族文化的内在支撑须臾不可忽视。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根基,是一个民族长久发展的命脉所系,也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发展力的源泉。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华文化未发生断裂,文化传承比较完整、系统。总书记十分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承袭,在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民族文化对国家兴盛的至关重要作用,他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7]207。

对于如何引导青年学习传统文化,总书记给出了诸多建议,笔者梳理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地认识传统文化

总书记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8]中华文化历经五千年的绵延发展,内蕴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同时其“祖宗之法不可变”的守旧思想和“三纲五常”的等级观念也已不合时宜。新时代直面纷纭激荡的社会思潮,科学认知传统文化,学其精华弃其糟粕,在传承和弘扬中坚定青年的文化自信,理应成为当下青年传统文化教育的旨归。

(二)重视对传统经典的学习

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浓缩,内蕴着丰富的生存智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显性基因。在教育引导青年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总书记反复强调广大青年要多读经典著作。2014年9月9日,习近平赴北师大看望师生,翻看全国课程教材时,对于教材中经典不多的现象明确表态:“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9],这里“很不赞成”表明了总书记希望青年学习经典的坚定态度和明确立场。在对青年提出要求的同时,总书记多次以身示范运用传统经典来阐述新观点、新主张。例如,在教育青年养成善良的品格时引用“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教育引导青年树立志向时引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等。

(三)重视对传统美德的承习

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日积月累逐渐被人们认可、接受并遵循的“风序良俗”,是维护人与自然、社会、他人及自身之间关系的润滑剂,是促使人发展的精神推动力。总书记深谙此理,明确提出要“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特别是包含其中的传统美德”[10]。“德”乃“成人”之前提性基础,对于广大青年来说,欲成为德才兼备之人,离不开对自我道德品格的形塑,自然也就离不开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学习和践履。

三、号召青年“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11]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尤其是党的领袖人物,大都是在青年时期就已经牢固树立了为国家谋富强、为民族谋独立的理想信念。毛主席在青年时期就树立了“以天下为己任”以及“改造中国与世界”的价值理想;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习近平总书记16岁时于陕西延安开始了7年的知青生活,七年中他与当地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从此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理想追求。打开历史的记录仪,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少为国为民的青年,中国共产党从来不缺少为国为民的青年党员。正是在青年时期就树立起的理想信念和鸿鹄壮志指引他们敢于直面各种困难,突破重重阻碍,实现人生价值的。

总书记十分注重引导青年树立理想信念,对于青年理想信念的培育提出了诸多新理念、新方法,笔者梳理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想信念要坚定

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习总书记对广大青年提出了五个“一定要”的要求,其中第一个要求就是坚定理想信念。总书记还将理想信念比作精神上的“钙”,提出“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12]278,患上各种“软骨病”。直面青年理想信仰的“螺丝钉”易出现松动危机的现状,如何引导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在各种不良思潮中清本正源成为党和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总书记敏锐捕捉到当下青年面临的新情况、产生的新问题,在理解基础上给予鼓励,说道:“一时有困惑、仿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13]。对于青年应该坚定何样的理想信念,习总书记在给青年志愿者的回信中指明了方向:“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14]57,也就是“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二)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青年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一方面思想活跃且开放,对于新鲜事物更敏感、乐于接触和接受;另一方面,也极易受到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裹挟其中迷失方向。青年,特别是青少年,拥有健康的体魄、活跃的思维、无限的潜力,但同时因其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的有限性,其价值观念尚处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加之物质财富的涌流、发展不平衡的加剧、社会变动性的增加和思想多元化的冲击等,极易沦陷于拜金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工具主义的漩涡,抑或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在择业难、购房难、看病难等一系列现实社会问题的加压之下,陷入虚无主义、理想平庸、信念淡薄甚至反社会主义的思想囹圄。基于此,总书记明确指出青年价值观的教育引导要抓早、抓小,“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13]。

(三)“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13]

青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有生力量,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青年的价值观培育关系的不仅仅是青年个体自身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的是关系着社会整体的发展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在多元价值发展、多种文化冲突的现实背景之下,青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诱惑和考验。由于青年群体具有社会阅历不足、是非辨别能力不强等特点,极易出现理想信念不坚定、价值选择不正向等倾向。当前,如何教育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亟待完成的工作。问题在于,青年价值观的形成非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的韧劲儿和持之以恒的稳劲儿,毕其功于一役并不可行,反易催生负面效应。总书记深谙此理,要求青年“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10],为当下的青年工作提供了具体指导和明晰的思路。

(四)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做了明确要求,为当下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也为个人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提供了指导。对于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书记要求青年养成“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良好品德,指出:“广大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养成高尚品格。要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身奋斗”[15]。

四、关心青年,鼓励广大青年“成长成才、创新创业”

总书记在众多场合都表达了对青年的关心和重视。例如,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4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就强调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关心爱护青年一代”[16];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在近日主持的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又重申:“引导社会各方面关心青年、服务青年,积极做好青年工作,为广大青年成长成才、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17]。

对于如何关心青年干事创业,总书记针对不同的青年群体的优势和特色,提出了针对性的主张。

(一)鼓励农村青年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象”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现代农业之路是建设美丽富强新农村的必然之路,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拥有一定知识、赋有创新意识、对各种现代信息和技术较为精通的农村青年群体。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总书记号召“广大农村青年要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展现现代农民的新形象”[15]。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农村人口比例仍然很大,由于人口基数的原因,农村拥有较大数量的青年人。由于思想、年龄等特点,农村青年是农村群体中最具活力的群体,理应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先锋力量,担负起新农村建设的时代重任。

(二)鼓励企业青年人才在产品研发和管理创新中创造更多财富

企业青年人才是企业日常管理与长远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企业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善于学习、勇于创新、敢于变革又是青年群体的特点,让青年参与企业管理和产品研发,不仅仅是企业生存的需要,更是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需要。青年是企业发展的有生力量和无形资产,是企业技术革新、管理创新工作中最具创造力和潜力的群体。总书记看到青年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一再号召“广大企业青年要在积极参与生产劳动、产品研发、管理创新中创造更多财富”[15],希冀以青年为主力和先锋,激发企业活力,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富裕的复兴之梦创造更丰裕的物质基础。当前,生产劳动知识化水平、产品研发科技含量、管理创新科学化要求都越来越高,基于此,青年群体更需在企业发展中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推动企业在产品研发、管理创新中不断发展。

(三)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攻坚克难创造新成果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水平的高低业已成为衡量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在我国科技强国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功以才成,业有才广”,归根结底科技工作还需依赖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才是科技工作的主体和主导力量。基于此,科学攻坚、科技强国关键是锻造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而要促使科技持续发展,培养一支青年科技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科技发展和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他曾强调,要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18]青年科技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有生力量,是未来科技攻坚的主力。培育和锻造一批敢做善为的青年科技人才,不仅关系着当前综合国力的提升,而且关系着国家长治久安和长远发展。为此,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号召“广大科研单位青年要在深入钻研学问、主动攻克难题中多出创新成果”[15]。

(四)加强对青年干部的培养和选拔

青年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关系着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加大对青年干部的培养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青年干部的选拔方面,总书记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好干部的五条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19]84。正确的政绩观是青年干部为官从政的基础,青年干部“真正把精力和才干集中和用在所干的每一件事上”才算得上合格。我们的青年干部多在和平和发展的国家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直接吸吮改革开放的成果,未历经家国破碎的悲痛和革命战争的洗礼,因而有必要遴选部分青年去边远和艰苦的环境中“接地气”“补补课”“充充电”,“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有计划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7]122。在磨炼中更好地培育他们实事求是、艰苦耐劳、勤俭节约、敢于担当等良好品格和“以人民为根本”的工作生活作风。

综上,精微剖析习近平有关青年培育路径的思想,可窥见其包含着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坚定理想信念以及鼓励青年干事创业等四个清晰的层次。掌握并践履习近平青年培育路径思想,对提升青年培育工作质量,引导青年自觉肩负“时代新人”的历史重担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总书记马克思主义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习总书记“下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