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

2019-01-19 06:08白北胜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22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教学情境

白北胜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教学是“用教材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材”的过程。这就是说,一方面,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实践者;另一方面,教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本文面以初中七年级数学《有序数对》为例从几个方面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教学情境;有序数对;新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1-0127

一、创设教学情境,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引入课题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例如,在学《有序数对》的时候,书本上的情景是这样的:“我们都有去影剧院看电影的经历,你一定知道,影剧院对观众席的所有座位都按‘几排几号编号,以便确定每一个座位在影剧院中的位置,这样,观众就能根据入场券上的‘排数和‘号数准确地‘对号入座……”

笔者将上面的情境进行重新设计并延伸如下:

师:周末去电影院看电影,你迟到了,走进影院,眼前一堆人,而且黑乎乎的一片,如何准确找到座位?

生:电影票上含有关键的信息——座位号是几排几座。

师:对,电影院就是通过给座位“编号”来实现让观众“对号入座”。这种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是常用的,比如:在地图上利用什么来确定地理位置呢?

生:利用地图上的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地理位置。

师:正确。这些场景虽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平面内确定位置。那么,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有何讲究?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序数对”。

“好”的问题情境一定是基于学生的,它具体、可感、实际、具有亲和力。加工之后的情境导入,通过对话进行引导与启发,设计了更贴切的课题引入的小故事 ——如何找座位,地理学上的经纬网,点燃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对概念的探究过程进行拓展与再加工

数学来源于生活,为了使枯燥的纯数学变成丰富的探究,常常需要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行再加工。例如,在探讨“有序数对”概念时,教材中只是给出了教室座位平面图,并“请以下座位的同学今天放学后参加数学问题讨论”,这显得有点笼统,学生难以感受其中的趣味。在教学中,笔者是这样进行加工与演绎的。

师:拿教室的座位来举例,我把竖直排列的座位成为“列”,横向排列的座位成为“排”,那么这是属于“第2列”,这是属于“第3排”,这样一来,“第2列,第3排”就确定了一个位置。如果我们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则(2,3)表示:第2列,第3排。

师生(总结):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作有序数对。记作(a,b)。

师:有序是指?

生:有顺序。

师:数对是指?

生:2个数。

师生:必须用小括号“( )”括起来表示一个整体。

师: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请你说说表示这些位置的有序数对分别是多少?(由学生分别回答)

师(小结):这就是为什么学校德育主任刘主任自习课上巡视纪律时,他不一定认识班上每一位同学,却总能准确告知班主任违纪人员名单的原因。

师:如果将“7排9号”简记作(7,9),那么“9排7号”如何表示 ?

生:(9,7)。

师:(6,11)表示什么含义?

生:6排11号。

师:(2,3)和(3,2)是同一个位置吗?(请学生站起来感受:即使数字一样,但顺序不同,代表的位置也不同)。两位同学主动从座位上站起来,表示位置不同。

这样,通过身边鲜活有趣的实例,让课堂变得更开放,学生变得更活跃,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增进对数学的理解与应用数学的信心。

三、对教材例题与习题进行加工与拓展

教材上的例题与习题是有限的,并且总体上也是比较简单的,只是因为这些题目,就会产生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讲解的例题与习题都能听懂,而且都感到很容易,可轮到自己做题的时候就不会了,这往往是因为教师对例题与习题的剖析还不够充分,还需要加工与拓展。教师要学会对例题与习题进行再开发,对其中的思维与方法进行拓展,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技能。

例如,在学生完成《有序数对》课后练习题后,将该练习题进行拓展与变式。

“怪兽吃豆豆”是一种计算机游戏,如图中的“”标志表示“怪兽”先后经过的路线,如果用(8,7)表示“怪兽”最后到达的位置,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法表示“怪兽”先后经过的位置吗?

“怪兽吃豆豆”是学生都喜欢的一种计算机游戏。在课堂上,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枯燥的纯数学变成丰富的生活游戏,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導与启发,使学生体验必要的思维历程,从而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亲身经历的问题,印象更深刻,效果更好。

总之,关于教材的拓展与再加工,是一个很值得广大一线教师研究的问题,教材的再加工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县榔梨街道梨江中学  410129)

猜你喜欢
新课程标准教学情境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微课助力,让小学语文教学大放光彩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