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岩 魏倩
最近,《诊断》杂志刊登了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发现,血管事件、感染和癌症三大类疾病最容易被误诊。这几类疾病因误诊造成的危害,约占所有误诊危害的75%,血管事件则占22%。美国国家医学研究院(NAM)将诊断错误定义为未能对患者的健康问题做出准确和及时的解释,或将该解释传达给患者。诊断错误被认为是医疗保健中可预防危害的一个主要来源。研究人员结合尸检错误率和医院总死亡人数估计,美国医院每年可能有4万~8万病人的死亡与误诊相关,每年约有8万~16万人受到与严重误诊相关的伤害。根据特定研究中诊断错误率推断出的估计表明,仅在初级保健中,每年就有1200万名美国病人出现诊断错误。同样的研究发现,33%的诊断错误会导致“严重的永久性损伤”或“立即或不可避免的死亡”。这意味着至少有400万人受到严重伤害,其中至少170万人死于诊断错误。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病已经高居我国城市及农村主要致死性疾病之首。而美国的这项研究表明,心血管事件是非常容易被误诊的。由于广大普通民众没有医学背景,缺乏对于疾病早期一些临床表现的认识,生活中被误诊的情况比比皆是。普通感冒被当成细菌感染,输了两个星期抗生素;结肠癌导致的消化道出血被误诊为痔疮,拖到晚期失去了治疗的机会……生活中有多少人在受着误诊的伤害?还有多少人因为不懂得求医问诊的重要性,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根据特定研究中诊断错误率推断出的估计表明,仅在初级保健中,每年就有1200万名美国病人出现诊断错误。
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肌病等多种类型的疾病,部分疾病的早期表现不够典型,很多患者到医院检查时,经常会被误诊或者漏诊,严重者还会造成生命危险。
心血管病的早期症状常见的有呼吸困难、胸痛、心悸、乏力、头晕等。下面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例1: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早期通常表现为活動后气促、乏力,如果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双下肢水肿甚至咳嗽、咯血等症状,此时就要警惕心力衰竭的可能性。
例2:稳定性心绞痛,早期通常表现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或憋闷的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常发生于体力活动后,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后消失。如果在1个月内疼痛发作的频率增加、程度加重、时限延长、诱发因素变化、硝酸类药物缓解作用减弱,则要考虑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可能。
例3:高血压大多数起病缓慢、渐进,一般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约1/5患者无症状,仅在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被发现。早期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乏力、心悸等,呈轻度持续性,多数症状可自行缓解,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也可出现视物模糊、少尿等靶器官受损的症状。如果大家发现自己出现了这些症状,一定要提高警惕,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
刚才介绍了心血管病的一些常见早期信号,那么是不是如果没有这些症状就不是心血管病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部分心血管病的早期表现不典型,非常容易被误诊。
冠心病患者很容易忽视和误解某些与冠心病有关的非典型症状,例如异位疼痛,即出现在咽喉、牙齿、颈项、上腹部、肩背部、左前臂,甚至下肢部位的疼痛,这类疼痛虽然部位各异,但诱因往往为劳累、寒冷、饱食、激动等。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不仅要与肩周炎、咽炎、三叉神经痛、消化系统疾病相鉴别,更要警惕冠心病的风险。对于心血管疾病,我们必须掌握有关的知识,提高警惕,及时就诊,防止延误病情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另外,在门诊中见到很多老年人会误以为心绞痛发作的表现就是典型的“胸口痛”,其实不然。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地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典型心绞痛症状是突然发生的位于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的压榨性、闷胀性或窒息性疼痛,亦可能波及大部分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前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偶可伴有濒死感,迫使患者立即停止活动。疼痛历时1分钟~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疼痛在1分钟~2分钟内(很少超过5分钟)消失。常在劳累,情绪激动(发怒、焦急、过度兴奋),受寒,饱食,吸烟时发生。
而不典型的心绞痛可位于胸骨下段、左心前区或上腹部,放射至颈、下颌、左肩胛部或右前胸,疼痛可很快消失或仅有左前胸不适、发闷感,常见于老年患者或糖尿病患者。
心绞痛引起的胸痛要与急性心肌梗死、心包炎、肋间神经痛、心脏神经症等疾病鉴别。此外,不典型的心绞痛还需与食管病变、膈疝、溃疡病、肠道疾病、颈椎病等所引起的胸、腹疼痛相鉴别。所以,如果大家有高血压、吸烟、饮酒、肥胖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一定要警惕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如果自己出现了上述不适症状,要及时就诊于正规医院,完善心肌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相关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