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丽梅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模范初级中学,甘肃 天水 741200)
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全身心地体会音乐带来的主观感受,但是很显然,一直以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秉持着“师为遵”的教学理念,将自身摆高位,将学生摆在末位,教学中一脸严肃,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兢兢战战,身心无法放松,自然也无心鉴赏。鉴于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若是想要促使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教师必须更正教学观念,放下身价,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亲师信道”,从而在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下,得到鉴赏兴趣的激发,全身心地体会鉴赏歌曲。此外,和谐教学氛围的营造,还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牵制学生,不对学生做出过多的限制,以学生的主观感受为重点,给予学生音乐歌曲鉴赏时间上的自由、空间上的自由,当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不同的看法时,或者与自身看法相悖时,教师不要直接否定学生,毕竟“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要尊重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这样才能在课堂中营造出更加宽松的氛围,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培养。
当下已经正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渗透,促使越来越多的新生教育事物出现,其中多媒体就是网络教育产物的代表,其融声音、图片、文字、影像功能为一体,可将抽象虚幻的知识,直观立体地展现出来,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为学生提供直观的鉴赏体验。如在鉴赏《我的祖国》这首歌曲时,教师就可以在借助多媒体课件,一边播放歌曲,一边为学生播放展现祖国大好河山(黄河、长江、泰山、黄山)的视频。这样歌曲鉴赏教学,与直接聆听歌曲是完全不同的,学生会在震撼的画面刺激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一种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这会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体会《我的祖国》这首歌曲的含义,而这无疑就是学生鉴赏能力得到有效培养的一种体现。
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初步发展形成的重要时期,但由于现下的大环境趋势,萦绕在学生身边的都是一些网络歌曲或者抖音神曲,这些歌曲很多低俗不堪,若是以此为美,当下学生的审美品位着实令人堪忧,为此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要有意识地将一些高雅音乐引入课题,通过名家经典名曲的鉴赏学习,净化学生的耳朵,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如在我执教的过程中,带领学生鉴赏过冼海星的《黄河大合唱》、欣赏过古典名曲《二泉映月》《十面埋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莫扎特的《协奏曲》《安魂曲》,这些名家经典名曲的鉴赏,为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音乐体验。
而透过这些名家经典名曲的鉴赏学习,学生会发现音乐也是有“雅”“俗”之分的,好的音乐是充满人文情怀的,而庸俗的音乐只是为了消遣娱乐、吸引大众眼球,而有些音乐连娱乐的目的都达不到,多听只会污染耳朵。而当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就表示学生的鉴赏品味得到了提升,这可促使学生自动远离音乐垃圾,为学生的良好价值观塑造做出保障。因此在今后的初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多为学生引入名家经典名曲鉴赏,以此更好地提升学生鉴赏品味。
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对比教学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方式,即在鉴赏音乐歌曲时,引导学生做出各个方面的对比,如可以对比同一作品不同演绎形式的呈现效果,还可以对比同一创作者,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的不同,以此让学生在对比学习的过程中,多角度地体会音乐作品,而这无疑有助于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得到提升。如在鉴赏《十面埋伏》这首音乐作品时,《十面埋伏》是琵琶乐器演奏的代表作品,在鉴赏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聆听古筝演奏的《十面埋伏》,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就会发现,两种乐器虽然都可以演奏这首歌曲,但是明显琵琶演奏出的气势效果更强,那种千军万马之感,是古筝乐器达不到的,在这样的对比教学中,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培养。
在《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初中音乐教学必要符合学生的感知规律,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帮助学生学会聆听,促使学生获得美的体验”,鉴于此,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并以此帮助学生逐步积累欣赏经验。在这里我举这样的一个例子,如在学习《给未来一片绿色》这歌曲时,首先,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歌曲,让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官印象,同时在音乐播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随着音乐尽情律动,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自由地体会乐曲感受,促使学生的鉴赏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并在这个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即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合作探讨音乐作品、演唱音乐作品,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要将自身对于乐曲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从而将自身的视听体验与他人进行分享,以此获得更多音乐鉴赏方面的经验,这样的教学更好地发挥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符合音乐学习规律,学生会在这样的课堂中得到鉴赏能力的有效培养。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过“想象是人类思维最美的翅膀”,而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表达艺术形式,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出发,对于音乐的欣赏,其实就是根据人体听觉的感受,刺激大脑产生艺术形象,从而实现听者与作者之间的情感交流,鉴于此,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能够把握音乐作品之中的情感体征,并诱发学生产生鉴赏形象,这无疑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方式。
如在鉴赏《阳关三叠》这首古琴曲时,教师可以在音乐播放的过程中,让学生闭眼聆听,并引导学生想象,如“在这首歌曲之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如在我执教的班级中,大多数的学生感受到了一种悲凉之感,很多学生头脑中出现了深秋季节,阳关古道上,朋友之间送别的情境,而这样的想象无疑是符合歌曲意境的,在学生思维的形象下,构建出了这首歌曲的完整形象,同时学会也更好地把握住了这首歌曲的主要情感特征,这无疑是学生鉴赏能力提升的一种表现。在今后的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这种想象教学方法,从而促使学生自发地将歌曲所要表达意境形象构建出来,实现与创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通共鸣。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这使音乐学科的教学功能地位越发凸显,而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是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必须以鉴赏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主观感受为重点,多种教学方法联合,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这样才促使音乐学科的美育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为此今后教学中,教师还需不断对此加强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