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安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宣传部,江苏 泰州 225300)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作为新时代的高职院校,应当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加强和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话语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也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
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信息来源主要就是各类互联网媒体,互联网在给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消极的内容,对于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促进了高职院校加强和改进网络意识形态工作。
(1)我国互联网络发展现状。2018年8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当前我国网民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7.7%,其中学生群体最多,占比达24.8%。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占比达98.3%。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6.63亿,其中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到6.31亿,占手机网民的80.1%。微信朋友圈、QQ空间的使用率分别为86.9%、64.7%,随着短视频等技术的兴盛,微博在粉丝互动和内容分发等方面价值进一步强化,用户使用率为42.1%[1]。
(2)互联网背景下信息传播特征。当前,信息传播不再是依靠某一种或几种媒体进行传播,而是综合利用各种媒体,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线上线下相互整合、各种互联网媒体平台相互整合进行传播,以期达成最广泛的传播效应。尤其是在自媒体时代,各种新媒体使用者能够自己“生产”、发布信息,每个人既可以是信息发送者,也可以是信息接收方。新媒体技术突破传统传播中的时空限制,更体现在信息传播形态的包容性、开放性方面,信息传播既有传统的顺势传播形态,也有以受众愿景为取向的逆向传播[2]。
(3)互联网媒体发展的大趋势。一是人们越来越习惯在手机上获取信息,相比较过去,人们每天获取信息量的总时间变长了,但每次获取信息时间却很短,移动应用时代,新闻变得更加“碎片化”。二是个性化。比起世界新闻,人们更加关注身边发生的事。三是社区化。每个网络社区就是一个“兴趣圈子”,每个人都可以发新闻、评论、点赞等等。
(1)网络信息来源多样化导致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相对薄弱。当前网络中仍存在各种错误思潮、各种意识形态价值观,而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和方式不尽相同,很容易受到影响,导致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降低,这是当前高职院校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之一。
(2)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增加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难度。部分学生存在学习积极性不强、对学习缺乏兴趣;缺乏自信、内心失落;自我约束能力差等情况。加之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仍是以思想政治课为主渠道主阵地,而学生对传统的思政课兴趣缺乏,更容易被网络中的各种信息吸引,这也给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困难。
(3)高职院校新媒体信息平台建设水平不高。一是新媒体平台建设水平不高。目前,学校新媒体平台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各单位重视程度不尽一致,工作发展不平衡,一些单位因为一时工作需要,建立了新媒体平台,但长期不更新不维护,导致其名存实亡,一些新媒体平台宣传内容不够鲜活,宣传教育工作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二是新媒体建设工作机制不健全,缺乏完善的机制制度保障。对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力度不够,信息公开渠道不宽阔,导致有时不能及时回应社会、师生关切,对不良信息不能及时掌握,失去了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主动权。三是新媒体平台建设工作队伍水平不高。无论是网络宣传工作、网络教育工作还是网络舆情工作都不能仅限于职能部门,思政教师、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党员、学生志愿者等都应该是网络宣传教育工作的积极参与者。目前,学校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的新闻通讯员队伍、网络志愿者队伍参差不齐,大多数通讯员均是身兼数职,许多信息不能及时上报和沟通,导致相关部门很难在第一时间掌握和应对最新的网络舆情。另外,学生记者队伍建设水平不高,学生在校时间短,课业任务与课外活动多等都客观上影响了新闻采编能力的提高[3]。
(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在当前新媒体背景下,我们应当积极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方面做好创新,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控制力和引导力,打造健康清朗的网络舆论空间,守好宣传思想工作主阵地。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引导培育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风尚。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及时倾听师生呼声,发挥师生网民的监督功能,为学校的决策提供参考,改进工作作风,快速高效地为师生服务。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在对外宣传方面做好工作创新,不断吸引师生员工及学生家长、校友等社会各界人士关心关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加强与学校的互动交流。
(2)加强新媒体背景下网络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新媒体平台运营工作机制,学校应当建立新媒体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机构,由有关职能单位共同参与,学校宣传部门负责网络发布信息内容审核管理以及新媒体的运营,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开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阵地,学工部和团委主要负责大学生网络舆情,信息化管理中心主要负责信息化建设和技术支持。这样就能够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3)加强新媒体信息平台建设。把新媒体平台作为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载体来建设,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处理好关键环节,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党和国家重大理论、方针、政策,及时发布与学校各项工作有关重大信息。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服务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打造健康向上、活泼生动的校园文化。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获取师生员工对学校发展的建议与意见,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一是坚持守土有责,保持政治方向不偏离、保持舆论导向不偏离、保持政策方针不偏离,以高标准取舍、审定发布素材和内容[4]。二是增强“时度效”。注意把握好时机、节奏、力度、分寸,始终坚持传递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信息,引导正确价值取向。三是坚持贴近当前学校发展实际、贴近高职校园生活、贴近广大师生员工,加强工作的计划性,在重大节庆纪念日或者是学校重大活动时,及时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接地气的内容。为师生员工及时提供丰富生动的各种教育生活信息。力争打造高品位的、具有高职特色的主流校园文化,积极构建师生员工共同的网络精神家园。四是提高内容吸引力。坚持“内容为王”,加强主题策划、内容创新,努力打造学校文化品牌形象。发布内容应积极适应受众的阅读习惯,突出主题、文字简练、图文并茂。多用白话实话,少些官腔官调,真正能够使新媒体平台成为学校与师生员工、教师与学生有效沟通的途径和渠道。
(4)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校内各种新媒体平台监管,保证有序健康发展,依据“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新媒体平台信息的备案审批制度,规范内容发布,确保新媒体平台宣传弘扬正能量,唱响正气歌。加强相关制度的制定出台,明确各平台内容的发布原则、发布频次,明确平台账户管理职责,制定专人负责平台日常运维工作,规范发布内容,加强粉丝管理和信息反馈与处置等。
(5)整合形成宣传教育合力。进一步整合校内各级各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发挥各自优势,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校园信息需求。引导各单位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能,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主动参与学校官微平台建设,共同打造具有公信力的公众号,鼓励策划具有原创性微信作品,积极运用新媒体反映自身工作动态和成绩,同唱一首歌,谱好一个曲,推动新媒体平台建设形成优势和特色。努力把新媒体平台建设成为领导的助手、师生的朋友、形象的窗口、心灵的家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贴师生、服务师生,成为智慧校园最重要的载体。
(6)加强新媒体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对校内各新媒体平台运维人员的业务培训,促进他们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同时,注重发现、挖掘和培养学生中的网络达人,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新媒体平台建设,增强他们的网络素养和实践能力,进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当前形势下,充分融入新媒体环境中,发挥利用好新媒体的优势做好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对全面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职业精神教育等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当牢牢抓住机遇,借助新媒体平台,构建相对完备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系统,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