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名都之星”
——天津市河西区名都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实践研究

2019-01-19 18:49天津市河西区名都小学
天津教育 2019年33期
关键词:育人学校课程

■天津市河西区名都小学 胡 珀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发强烈,也越来越关注学校的文化底蕴以及教育特色。名都小学作为区域改革的集团化学校,有着特殊的发展背景,从2014 年建校起就聚焦学校文化建设,秉承“让每个学生拥有溢满书香的快乐童年”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努力追求“人人成功、人人成星”的教育理想。我们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等方面着眼,努力让学校文化建设成为推动集团化办学的巨大“能源”,使学校的发展脉搏与现代教育的发展“同频共振”,把素质教育的内容融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坚持五育并举,打造独具育人特色的学校教育文化格局,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一、物质文化的创设,促进理念深化

学校物质文化,是奠定学校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主要着力于学校文化外显层面的打造,是精神文化的载体,体现着一定的价值目标审美意象,是学校里师生智慧力量的象征,它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因此,在实践中,我们采用中华传统元素涵养学校书香文化。在教学楼的共享大厅采用楹联设计,主题是修身治学,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先做人再治学”的思想主题。沉降庭院采用了中国象棋的棋盘、棋墩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意在让学生在“博弈”中体味棋道,学在“棋”中、乐在“棋”中。

学校的物质文化折射了教育者的审美追求,一所学校构建良好的物质文化,恰恰要体现学生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可解读原则、实用性原则、艺术性原则等。我们注重校园环境建设,致力于把校园建设成学生愿意读书、喜欢读书的地方。我们精心设计了开放式图书馆并取名“博文厅”,蕴含着师生追求博学、文雅、向上的校风。“四时书屋”是我们专门为开设校本课程而设置的专用教室,它将我国从古代流传至今的“读书之乐乐无穷、春夏秋冬乐其中”的快乐读书法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学校教室里的每一片窗帘,我们都会精心设计。从《三字经》《弟子规》到《论语》,一幅幅经典的画卷伴随着学生成长的每一天,彰显了环境育人的功能。小学六年的文化浸润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使学生在开放流动的图书馆中品读成长。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学习场所,成为让师生心情愉悦、陶冶性情、修养品格的重要条件。

二、精神文化的打造,增强发展活力

学校努力为师生构建一个理想的精神文化生态,着眼于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学校以“修德、敬业、博爱”的名都精神为引领,以“文雅、向上、崇真、友善”为校风,倡导“溢满书香”的校园文化。我们以书香校园的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为抓手,营造优质教育环境和空间,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以书立德、以书启智、以文化人。我们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关注教师的发展,以创造性地开展阅读实践活动为载体,构建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创造了一个崇尚读书、充满生机、让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的乐园。

我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立德树人摆在办学兴校的首要位置,强化育人工作的针对性、持久性和实效性,努力发挥好升旗仪式、班队会、晨读等育人阵地作用,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形成精神文化的共鸣。同时,分解德育目标,确立教育重点。针对不同目标,我们确立了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感恩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为重点的育人主题。在名都小学,学生拥有自己多彩的节日,如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学子节,有建校日、感恩日、孝亲敬长日、安全日;还拥有自己独有的典礼,如,毕业季有毕业礼,入学季有开笔礼,入队季有入队礼。在一个个特别的日子里都会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让爱永驻名都,为成长助力加油”“阅读伴成长,书香润童年”“向习爷爷说句心里话”“童声唱经典,歌声颂祖国”等。一次次丰富多彩的活动凝聚成一串串难忘的记忆,充盈着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有效地发挥了德育主渠道的育人作用。

三、课程文化的革新,彰显育人特色

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最有活力的部分,课程是践行现代教育理念的最有效的途径和载体。在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校努力构建“梦想课程体系”,结合学校实际,围绕文化主题,寻找建设先进学校文化的闪光点和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新载体,精心设计文化活动,精心开发文化课程,逐渐形成学校文化特色,逐渐形成学校的主流价值观。

“梦想课程”是开放的、自主的、多元的,课程内容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我们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丰富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自主、更有个性、更多选择的成长环境。我们开展“一笔一绳、一球一棋、一艺一技;一日一善、一月一书、一年一长”的课程实践,确立了学校综合课程体系,依据课程性质,设立了必修和选修两类课程,将内容设置与特色发展相结合。随着素质拓展活动的开展,我们又按课程特点并依据任务将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把素质拓展课程的研发指向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让素质拓展活动的发展成为课程建设的“催化剂”,如今重点研发拓展性课程,主要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校内向校外拓展。

我们构建的素质拓展课程体系分为四个门类,包括文化类拓展课程、德育实践类拓展课程、自然科学类拓展课程和艺术体育类拓展课程。主要把原来一些零散的课程纳入这四个门类中,不仅推进了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工作,而且实现了跨学科之间的融合,为学生提供了完整、全面的学校生活。学生入校三年多时间,我们从零起步构建课程、开展教学,如今学生人人都能学习轮滑、葫芦丝、击剑、棒球、垒球、国际跳棋等丰富多彩的课程。我们用丰富的课程,实践着“精彩名都,活力名都”的教育愿景,发展每个学生的优长,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质。

四、制度文化的完善,提高育人质量

学校制度文化作为学校内在的机制,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它体现着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科学性和人文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学校已形成的制度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完善,则成为我们的实践重点。尤其是近期我国新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规划中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这一规划的精神要义提示我们在实践探索中要努力改变传统教育中重智育轻全面、重主导轻主体、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的倾向,建立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文化,真正基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在不断的实践、反思和提升中,我们把制度文化中对学生的多元评价方式作为突破点,突破传统评价方式,引入“互联网+”的模式,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从单一的1.0 时代的纸媒评价,升级为2.0时代的信息评价,我们精心设计了名都小学APP平台,开辟了学生的成长空间。我们基于学生的兴趣,创新评价方式,如,为自己参与过的素质拓展课程进行星级评价,上传自己最感兴趣的课程作品,按兴趣分组讨论留言,与家长、同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互动交流。我们采用“名都之星”这一鲜明的学校文化品牌的形象标志,充分体现贴近学生校园学习生活实际,涵盖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分别为奉献之星、智慧之星、运动之星、才艺之星、劳动之星,重点挖掘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贡献和影响力的学生,构建“名都之星”评价体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快乐。这样的评价方式关注了学生参与的过程与表现,注重了对学生的兴趣肯定,体现了素质教育进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也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及时地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发学生为达到目标而努力,同时也促使学生灵活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向,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名都之星”。

回眸学校文化的构建过程,我们不单单看到了学生课堂上的兴趣盎然,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它更是教育者孜孜探寻、不断求索的过程体验,是顺应时代发展,回应社会和学生需求的产物,更是学校寻找创新的突破口、提升办学品质的一种实践。学校文化是一种境界、一种氛围、一种品质,我们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学校文化,立德树人,以文化人,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名都之星”,在校园里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育人学校课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学校推介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