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大学 李 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以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提升经济发展的产量与效率。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做好研究分析工作,培养满足供给侧改革的高素质人才。
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大而不强、缺少特色的情况。高等教育经过数十年发展,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体系,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经济取得巨大进步,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必然,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依然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就实际情况来说,培养理论型或学术型的高校数量较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高校数量有限,使不同高校之间缺少特色,造成高等教育结构不符合国家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
应届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但实际中却存在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愈发严重,这是一个结构性矛盾,也就是高校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矛盾。企业“用工荒”最显著的表现就是缺少足够数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而不是缺少什么都会什么都不精的“综合人才”,这类人才需要企业进行二次培养,意味着人力成本的提升,造成企业运行成本增加,降低企业经济效益;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每年都会产生大量高校毕业生,论文数量与专业拥有量位居第二,但这些科研成果的转换率普遍较低,大学生创业率也偏低,创业成功率更低。这种明显的差别说明我国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足,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高等教育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使高校人才培养时侧重传授理论知识,学生也习惯被动接受知识,将教学过程成简单看成知识累计的过程,忽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合作意识等能力,缺少培养其责任意识与独立人格。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产业改革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主要就是自主创新。
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与基础就是实践课程体系,直接承担培养专业技能、训练岗位技能与提升综合素养的责任。因此学校在原有实践课程体系上适当调整,增设、删减等部分内容,实现对实践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完善。现阶段供给侧改革发展时直接受到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需要及时创新与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就需要校方强化供给侧改革教学的师资队伍,尤其是搭建“双师型”教师队伍。针对这种情况,专业教学时可以发挥“走出去、引进来”的政策,全面深化校企合作。所谓“走出去”,学校可以通过综合评定等方式每年选定1~2名骨干教师,前往生产一线进行生产、管理或科研工作,并与一线人员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引进来”,可以邀请企业专业人才来校讲座,实现理论内容与实践的相联系,培养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高校采取措施提升教师素养。教师要主动学习并掌握教育政策方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党的方针政策。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掌握现代化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微视频、翻转课堂等模式;发挥学校的作用,利用各方面资源开展教学培训制度,并依据专业方向设置教研室(组),并发挥他们在教学工程中的引导作用,奠定各类活动开展的基础。
就客观条件而言,大学生的创新机制要有一个过程,这也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教育者的努力,同时还应该得到政府、企业以及全社会的帮助与扶持,从而不断完善创业机制。政府部门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应该扮演引路人的角色,同时还需要推出相应的扶持优惠政策,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具体而言,政府在鼓励创业创新的过程中,需要简化手续、减少税收,并通过与资源上的联合,在高校中发挥出资源与理论知识的有效结合,企业通过培养品牌形象,促进可持续发展。
首先,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高校依据自身情况出台相关政策,并持续优化设施与实践基地的建设,并提供相应的基金支持,缓解大学生创业时资金不足的情况,塑造良好的创业空间。通过各类政策支持大学生参与到各类创业中,学生还可以搭建实践平台,让学生通过模拟方式了解创业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问题,持续丰富实践内容;其次,要建立健全指导体系,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级别的创新创业比赛,用竞赛促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创新,对于有想法、有创意、有成绩的学生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鼓舞,应委派专业资深的教师对其进行一对一帮助扶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示机会,以此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最后,学校应通过大力宣传优秀校友的创业事例,形成对学生正确的引领。
总之,供给侧视域下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打破常规人才培养模式的限制,选择合适人才培养方法,为社会输送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全面落实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