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莉君(南昌大学图书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勃兴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种历史必然,是中国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进入新常态后对社会发展的更加理性认识和选择,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时代主题,就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新的指示。2013 年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曲阜时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1]2014 年9 月,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说,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2]2017 年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鲜明地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3]2017 年2 月,《“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提出“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4]2017 年5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更多的传承载体、传播渠道和传习人群。[5]2017 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方针,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6]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指导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针,是践行传播弘扬使命与责任最科学的传承方式,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发展的战略意义: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会获得最持久的生命力。我们处于一个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意义再发现、再转化、再运用的时代,在这一时代,传统文化资源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意义越来越受到重视。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系统有机组成部分,承担着保存与传播传统文化资源的职责,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重要力量。《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教高〔2015〕14 号)指出,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明确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图书馆的本质功能。[8]在图书馆开展经典阅读推广,体现了图书馆传承民族文化传统、引导社会阅读的主动性。[9]近年来,图书馆形成了一系列经典阅读推广服务模式创新,礼敬、守护传统文化,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经典阅读推广的理论内涵,不断促使推广活动推陈出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各图书馆学会、公共和高校图书馆系统在此背景下陆续组织召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会,举办学习传承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或与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文化自然遗产日等纪念日结合,或作为阅读推广活动主项贯穿全年始末,探索实践“文化+遗产”“图书馆+书院”“讲堂+图书馆”“n 位一体”等新模式,力求从简单的“知识传授”“经典诵读”转变为“情景建构”“精神滋养”,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发挥出图书馆应有的文化宣传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传统文化中超越时空、具有传承价值的部分。[10]自有文字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主要以文献典籍的形式流传,图书馆保存着记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代典籍、善本和方志等历史文献,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国家宝贵的文物,对增强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起着极其重要的支撑作用。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利用是近几年的焦点之一。从2012 年起,有关表述开始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加强文化遗产保护”(2012)、“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取得重要进展”(2013)、“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保护文物”(2014)、“重视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15)、“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2016)、“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2017)、“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2018)、“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2019)等。图书馆界通过“文化+ 遗产”开展国家和地域文化的遗产保护工程,创造性地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由国家主持、国家图书馆联合全国图书馆开展的全国性古籍保护工程——“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已实施十二年,该计划不仅在珍贵古籍的抢救与保护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更在古籍资源的整理再造、挖掘研究与开发利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国学基本典籍丛刊》 等重要成果。山东省启动了“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对境外中华古文献进行调查、回归、整理和研究,以完善中华古文献存藏体系,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系统典籍资源。
“图书馆+ 书院”模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11]主要着眼于以书院教育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基地,如国学经典诵读、传统礼仪教育、传统民间艺术体验等。2000 年,大连图书馆白云书院创建;2014 年,山东省全省153个公共图书馆全部按“六个一”标准建成“尼山书院”;2018 年,创新推进“图书馆+ 书院”模式成为中国图书馆年会第6 分会场“现代图书馆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使命”话题。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书院教育的还有福建省图书馆正谊书院、吉林省图书馆长白书院、黑龙江省图书馆龙江书院、绍兴图书馆树兰书院等。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持续开办实体或在线国学讲堂,推送传统文化知识,提供传统文化利用途径,与国内外众多知名大学学者、相关领域专家和文化志愿者展开沙龙采风活动,引领全社会品读与分享传统文化精髓。2014 年11 月,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在天一家园开设了主题为“传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浙江书香文化礼堂”的文化大讲堂;包括海曙区图书馆活动在内,宁波同时有12 家图书馆共同推出的宁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走进农村文化礼堂”是浙江省公共图书馆百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走进文化礼堂活动之一。[12]2016 年4 月,孔子像揭幕暨浦东图书馆孔子学堂授牌仪式在上海浦东图书馆新馆举行,全国图书馆系统孔子学堂推广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标志着“孔子学堂+ 图书馆”模式开启,组委会希望以此为契机,把全国图书馆系统打造成弘扬国学、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杏坛”。[13]湖北省图书馆大力推广湖北数字国学馆,目前已将数字国学馆普及到全省的17 家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E 读学堂”每周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推送“衣、食、住、行”四个主题的传统文化知识,提供传统文化知识获取的检索技巧教程等。
“n 位一体”是指综合运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播载体,采取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系统内外相互联动、社会关系相互连接的一体化全方位传播策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诵读这种文化传承方式来说,除了用声音的艺术对传统文化进行演绎,还可以把跳舞、唱歌、演奏、朗诵等表现形式有机结合起来。2014 年,乌鲁木齐市图书馆与新疆朗诵艺术协会、乌鲁木齐市文联共同打造“古韵流芳——中华经典诗文朗诵会”,借助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经典诗文朗读活动,举办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朗诵会,下社区、进校园、进部队,在机关干部、部队官兵、中小学生、社区居民中广泛宣传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14]2017 年11 月,西南地区四城市“风·雅·颂——国学经典诵读”成都地区决赛通过舞蹈、唱诵、乐器弹奏、戏剧表演、情境演出、诗词诵读等创新表现形式诠释国学经典作品,除了搭设有LED大型显示屏的主舞台外,还辅以3D 造影技术和绚烂的舞台灯光,将国学经典演绎得如梦似幻,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15]
2017 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明确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要基本形成,并从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实施这一工程的七项重点任务。[16]随着工程实施推进,我国各级各类图书馆把贯彻落实《意见》中各项重点任务作为重要事项,全面贯彻落实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本方针,积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效和引领示范作用。
图书馆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进一步传承历史文脉,《意见》强调要坚持保护为主,实施国家古籍保护工程,通过完善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定制度来保护传承所藏典籍,加强中华文化典籍整理编纂出版工作,进一步打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典籍文献基础。如,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从东晋医书《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一个“治寒热诸疟”的药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经过反复实验,终于提炼出青蒿素。这是中国古代医学对人类文明的巨大馈赠,这是对古籍文献所承载的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鲜活案例。近年来,由中宣部等部门支持和指导、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举全国学界之力,积众人力、集百家长,以当代眼光审视和解读古代典籍,寻求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深度契合点。总之,随着保护工程的开展,浩如烟海的古籍中的精华逐渐被挖掘、阐释和揭示,用时代之笔创造性地续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起到延续血脉、厚植根基的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重要途径。《意见》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重点任务之一是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是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图书馆具有社会教育职能,是传统文化教育和传播的神圣殿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基地。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通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基地试点工作,[17]举办国学讲座、传统文化课程等教育活动,宣传普及国学知识,打造优秀国学教育品牌,努力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挖掘教育资源,起到推进学习与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主阵地作用。教育部启动了包括北京大学昆曲传承基地、复旦大学吴越踏歌传承基地、浙江大学龙舟传承基地等23 个省份55 个基地在内的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优势与作用,[18]深入开展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为高校学生学习和实践优秀传统文化搭建平台,引导并以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来提高学生个人品德、修养和智慧,使广大青年学子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图书馆作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中心,通过传递科学情报,影响作用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意见》 把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充分发挥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我国即将迎来5G 时代,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从形式到内容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线上与线下宣传展示的桥梁作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 号)提出,利用好现有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等文化惠民工程的数据资源成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19]2016 年6 月,大型古籍数字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开通上线,使中华优秀文化在更大范围传播,我国古籍数字化进入新时代。四川省图书馆尝试网络直播,2017 年初,仅四川省图书馆与网易直播合作播出《看过我在故宫修文物,小编亲身体验修古籍》体验活动,就吸引了20 万人在线观看。[20]2017 年11 月,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了《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开展了主题展览、视频课程、图书试读、有奖互动等读书周系列活动,采用多媒体多形式互动、线上线下体验相结合方式,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1]戏曲是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为增添戏曲文化传承吸引力、传播影响力和艺术感染力,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2014 年地方特色文化专题资源建设项目《广西戏剧动漫(一期)》 推广活动,以动漫模式传播戏曲文化;福建省图书馆通过《福建文化记忆·福建经典戏曲动漫》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建设项目,开展“戏曲动漫进校园”活动,将经典戏曲以动漫艺术形式来呈现;天津泰达图书馆依托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资源与服务,推出兼具文化性、知识性和互动性的戏曲文化主题展览,并在“世界读书日”活动期间,选取《梨园京韵》《竹林清韵》《流觞曲水》 三个场景为读者提供VR 数字文化体验,让读者能够近距离体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魅力。[22]2019 年初,中国图书馆学会启动“让经典走向大众——《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推介全国行”活动,以赠书仪式、公益宣传片展播、展览巡演、讲座巡讲、多元主题互动等形式引领广大群众学经典、诵经典、演经典、画经典、讲经典,在全国形成浓厚的传播经典、传承文化的阅读氛围。[23]
《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指出,依托文化文物单位馆藏文化资源开发各类文化创意产品,是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的重要途径。[24]《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下发后,文化部党组专门召开会议,梳理出继续大力推动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主要任务,[25]得到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文化文物单位积极响应,提炼创造出了连通古今、具有生活气息的文化创意产品,让传统具有了现实的意义。国家图书馆典籍博物馆依托所藏典籍《庆赏升平》插图、甲骨及甲骨文、瓦当元素、漫画、舆图等,设计了公交卡、台灯、U 盘、手工皂、杯垫、名片盒、丝巾、文件夹、鼠标垫、书签等富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借助科技将文创产品的开发推广与策展、讲解结合起来,牵头全国几十家图书馆组成文创联盟,整合各馆力量,建设了资源、渠道与产品共享的“全国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一体化平台”,深挖资源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真正实现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时代在呼唤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努力实现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汇聚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阅读推广是为促进阅读而开展的读书推荐、导读等活动,经典文献阅读推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本质的内在联系,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面对复兴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机遇,图书馆应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服务阵地作用,努力通过经典阅读推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文化最核心的部分是价值观,经典是文化价值观的精华所在,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在阅读推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导向作用。在阅读推广策划中增加传统文化经典内容,可以引导和推荐阅读经典类书籍,融入时代元素开展经典诵读,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理念、道德思想和人文精神等得以宣扬。作为文化教育中心和培养基地,图书馆能够加快推进阅读推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深度融合,不断回归经典寻初心,不断筑牢文化自信。
阅读经典为弘扬传统文化精华提供文献保障,促使更多人关注和研读经典,激发阅读经典书籍的热情,进而爱上传统文化,学会深刻品读经典。阅读推广活动有助于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推动经典文献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的宣传,使文化传承与经典阅读推广相得益彰。因此,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与图书馆阅读推广业务的融合,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图书馆的阅读推广(经典阅读)、主题活动、展览、演讲、诵读、沙龙等活动相结合,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因地制宜结合地域特点、因时而变结合日常生活来制订方案,传播传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承载于语言文字,还存活于书法、曲艺、绘画、陶瓷、剪纸、刺绣、雕刻等诸多艺术形式中,因此,传统文化融入文学创作、影视戏剧、造型艺术等文艺创作活动之中,承续不易。阅读推广不应拘泥于单一形式,而应及时回溯总结推广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用新时代的新思想、新技术、新意境、新途径等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与推广机制。加强传播能力建设,用最先进的传播手段构建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立体传播体系和全媒体宣传展示表达形式,让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智能手机或移动设备上活起来、传下去。
文化,在观念形态上属于意识范畴,要在阅读推广实践中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每一个文化传承者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肩负起应有的责任,积极参加行业和系统举办的经典学习班。如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培训班”,目前已举办了三期。接受系统和专业的培训,培养起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加快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研服务指导能力,推进传统文化素养教育与自身教育职能的结合,努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继承者和创造者,真正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人。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涵养组织精神培育现代组织文化,大力提升组织传统文化素养,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