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鸿燕
第四次经济普查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首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周期性普查是搜集、整理统计资料的基础,严格审核比对程序是数据质检的重要环节。对做好经普数据审核,巧把四经普登记质量关有重要意义。
1.提升经普工作效率的重要抓手。数据审核开展及时、操作得当,有助于经普整体工作节点的前移,减少经普审核时间集中带来的返工问题,对于提高经普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具有重要意义。
2.提高经普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经普数据质量把控要靠健全法制,严格执法,精细的两员选调,到位的人员培训等密切配合,其中审核是数据抽查和执法之前的一环,是提高经普数据质量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
3.夯实统计基础规范的重要机遇。经济普查是五年一次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普查结果为校正常规统计调查和设置统计抽样框提供依据,也是全面掌握全域经济发展趋势,夯实名录库基础的重要机遇。
1.审核节点把握不易。第四次经济普查的全程登记时间较宽裕,然而部分调查对象出数时间较晚,在这部分单位正式出数之前登记工作会停滞不前,通过何种方式进行审核?如何安排审核进度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效率?都关系到能否按时保质完成经普。
2.登记进度推进不快。无账单位可早登记;但有账单位出数时间不一,其中企事业、机关单位等集中在1 月出数,一些社团、非营利组织要到3 月出数,登记时间大大延长,影响数据审核、资料开发的进度,从而影响经普整体进度。
3.前后审核标准不一。移动终端采集上报数据,比纸质表节省了二次录入的工作量和时间,且移动端设置的审核公式提高了上报数据质量,但由于移动端审核属于粗审,上传平台细审后仍会出现大量新错误导致返工。
针对以上问题,浙江遂昌县在普查实践中积极探索边录边审的质量控制方法,在数据采集和上报平台之间加一道审核工序,由经普办批量审,再反馈普查员核实更正,从而提高数据上报质量,减少差错率。边录边审的关键是把握普查登记前中后“三环”,立“三比”,通过“三环三比”立体审核的方式进一步控制经普登记数据质量。
登记前做好清查属性指标的审核,是普查报表分发的依据,也是做好登记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做好清查指标的审核,要掌握“三比”要点。
1. 属性指标与名录库、部门比。将行业代码、注册类型等指标与部门比对,保证一次到位,避免正式登记时对属性指标的再审和重置,也是经普后名录库质量的前提保障。
2. 单位家数与三经普、部门比。将清查报表与第三次经济普查和部门行政记录分行业、地区、类型进行家数审核,对清查遗漏单位的现状做重点核实,做到不重不漏。
3. 户均人数与三经普、内部比。将清查个体户均人数与三经普比对,抛开当地产业特色、技术升级和季节经营等因素,同时考虑行业用工特点,筛查异常指标。
正式登记时按照登记一批、审核一批的原则,及时发现并纠正登记中的共同误区,避免错误扩大。在正式登记期间,主要将调查单位分“三类别”来比对审核。
1.分“行业”比人员产出。一是审核已登记单位的增加值率,一方面单个单位与同行业的三经普增加值率比,另一方面将四下单位与同行业规上增加值率比对,反馈异常值;二是批量审核个体从业人员,与清查从业人数比对,反馈核实年末与年中人数变化大的个体户。
2.分“机构”比人员收支。分机构类型与部门资料比对,一是611-5 表与财政提供的行政事业单位年终收支明细表比;二是611-6表与民政提供的年报表比;三是611-3 表与税务提供的收入与工商的资本、雇工数比,反馈核实差异大的单位。
3.分“规模”比人均费率。与三经普同规模单位的人均利润、费用及各类比率对照,重点核实人均数异常单位。
登记基本完成后的最后阶段审核,在这一阶段,很多逻辑错误已经修正,审核重点由对单个对象内部的指标逻辑性转为对汇总数的审核,主要从纵向、横向、水平三个角度开展审核比对。
1.纵向审核“显”趋势。往期经普和近期报表数据对比。一是人员审核,分行业与三经普的单位和个体人数对比;二是分行业营业收入与三经普比对;三是增加值与三经普比对,通过三经普分行业增加值率与四经普营收计算得出四经普增加值和通过611 表中指标大致计算出四经普增加值两种汇总方式综合评估得出四经普增加值,再分行业与三经普增加值比对。
2.横向审核“看”匹配。将普查数据与常规统计和部门汇总报表横向比。遂昌县经普办主要从两方面开展横向审核。一是与部门数据比对,与工商年报中的私营及非私营企业户数、人数、行业分布比;与民政、税务部门分类汇总的年报数比等。二是与统计数据比对,分行业从业人员与劳动力资源平衡表比;四经普规上比例与GDP 核算中的规上比例对比。
3.水平审核“校”平衡。遂昌县从审核实践中总结出水平审核三步骤。一是直接求畸值,集中所有普查对象,按照统一公式,如营业利润/收入、薪酬/期末人数等,审出异常值;二是大类求同,审核一个大类,如所有合作社、所有电商企业等,批量审核经济指标,如某项指标人有它无,或它有人无的都要重点核实;三是分行业求异项,同行业内各单位按照人数划规模,核实同规模内收支异常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