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宇宏
653100云南省玉溪市中医医院
颈椎病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在临床中,颈椎病主要分神经根型、颈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以及混合型,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疼痛与麻木,且范围与相应的颈神经根所支配的区域相对应[1]。本研究收治老年卧床患者70例,分析了分经针灸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老年卧床患者70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29~73岁,平均(42.45±9.28)岁。试验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28~74岁,平均(43.72±8.36)岁。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措施,患者采取俯卧位,保持颈部松弛,选择阿是穴、颈夹脊穴作为主要的针灸穴位,辅助穴位为曲池、肩中俞、天宗、外关以及肩井。使用30号3寸的一次性毫针进行针灸治疗,得气后留针30 min,出针后使用消毒棉按压针孔。3次/周,共持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试验组采用分经针灸治疗:⑴分辨病经:患者采取坐位,医师使用拇指按压患者颈部十二经别的“六合”穴位;并在按压过程中寻找阳性反应点;阳性反应点所在的经脉即为病经。⑵具体操作:①颈部阿是穴:患者采取仰卧位或坐位,使患者能够充分暴露颈部;对于舌象较淡的患者,采用大支热敏悬灸条温和灸颈部阿是穴,每个穴位持续10 min;对于舌象较红的患者,使用0.3 mm×40 mm的毫针进行针刺,不留针,得气后出针。②针刺有关络穴:患者采取仰卧位,确定穴位后使用碘液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采用0.3 mm×40 mm的毫针针刺病经同侧的络穴与对侧表里经的络穴,得气后留针30 min。3次/周,持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
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神经根型颈椎病量表进行评价;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P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用百分数(%)表示两组计数资料,用χ2做检验方法,t作为两组计数资料(x±s)的检验手段,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试验组患者神经根型颈椎病量表评分与VAS评分分别为(7.02±1.24)分与(6.09±1.16)分;对照组患者神经根型颈椎病量表评分与VAS评分分别为(6.86±1.35)分与(5.84±1.22)分。由此可见,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神经根型颈椎病量表评分与VAS评分分别为(15.37±2.38)分与(2.03±0.74)分。对照组患者神经根型颈椎病量表评分与VAS评分分别为(13.65±3.17)分与(2.75±1.27)分。由此可见,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是一种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或骨质增生等因素,使得脊神经受到了压迫,从而引发患者出现运动功能障碍、颈肩疼痛以及上肢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3]。中医学认为,该病属于“痹证”与“项痹”的范畴,主要是由于“气滞血瘀、经络不通”而造成的,因此需要采用针灸的方式来进行通经活络、行气止血[4]。分经针灸主要是针对十二经脉气血来进行针刺治疗。其中,十二经脉气血所组成的大圆中涵盖了6个表里经气血构成的小圆,要维持十二经脉气血的运行,必须要保证6个表里经气血构成的小圆能够保持正常。而分经针灸在临床治疗中选择病经中局部具有阳性反应的“六合穴”能够有效疏通患者局部的气血,通过病经的络穴来调节表里两经的失衡情况,以此来确保两经气血圆处于正常状态,从而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5]。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利用不同针灸方法进行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神经根型颈椎病量表评分与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分经针灸相比于常规针灸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