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雯,蔡秀珍,陆阳,俞鸿玲,李想
扬州市中医院六病区,江苏扬州 225000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临床表现为小腹坠胀,白带增多,腰骶酸痛,治疗周期长,复发率高,造成患者及家庭困扰[1]。临床治疗集中于抗生素治疗和中医治疗,西药治疗长期效果不佳,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中医注重的整体调节,辩证施护,在西医寻求无果的情况下,患者往往希望通过中医治疗解决问题。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是中医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直肠滴入、耳穴压豆、贴敷等中医护理操作[2]。5年来,该院一直重视利用中医护理技术来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该文旨在探索2012年1月—2018年7月在扬州市中医院住院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和常规药物治疗下盆腔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在扬州市中医院妇产科住院部接受慢性盆腔炎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此项研究经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3];②年龄20~60周岁;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并发其他严重心肺功能疾病者;②妇科肿瘤者;③无法配合治疗和随访者。辨证分型均为湿热淤阻,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体位护理、按疼痛规律施护、情志护理、卧床休息、服药护理、放松疗法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环境指导、生活指导等;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中药热奄包、中药保留灌肠。共纳入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平均年龄分别为(45.6±8.61)岁,(46.67±8.76)岁,平均病程分别为(1.84±1.02)年,(1.91±0.98)年,两组间年龄和病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静脉滴注头孢他啶(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3802,规格:0.5 g)2 g,2 次/d,奥硝锉(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031066,规格:0.25 g)0.5 g,2 次/d,连用7 d。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特色护理(中医灌肠+中药热奄),具体步骤统一由该院制剂室提供方剂。中药保留灌肠药方组成:红藤30 g,蒲公英 10 g,皂刺 20 g,当归 10 g,赤芍(炒)20 g,三棱20 g,莪术 20 g,银花藤 30 g,甘草 10 g,夏枯草 20 g,浓煎剂,1付/d,患者采取左侧卧位,灌肠用量在200 mL以内,在晚间睡前灌入,灌肠后药液保留时间越长越好,连续治疗1周。中药热奄包配方为:吴茱萸500 g,艾盐500 g。
(1)通过VAS量表进行疼痛测评,测量方法为在卡片上画一条10 cm的横线,其中一端为0,另一端为10,数字越大疼痛越明显,患者自行在卡片上标记疼痛程度。
(2)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
(3)疗效评价: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疗效评价标准,采用尼莫地平评分法,症状轻度为1分,中度为2分,3分为重度,计算公式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①缓解: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②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70%;③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④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4)护理效果评价:护理效果按照症状或症候(疼痛、带下异常、月经异常、夜不能寐)评分:无0分、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症状积分。
以SPSS 22.0统计学软件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表示,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7 d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呈现下降趋势,且实验组患者干预后1、7 d疼痛评分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7 d白细胞计数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x±s),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 1、7d疼痛评分比较[(x±s),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1、7 d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均呈现下降趋势,且实验组患者干预后1、7d白细胞计数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较对照组的73.33%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干预前两组患者盆腔炎的主要不适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7 d两组患者疼痛、带下异常、月经异常、夜不能寐症状评分均显著下降,且干预后7 d实验组患者疼痛、带下异常、月经异常、夜不能寐症状评分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7 d的白细胞计数比较(x±s),×109/L
慢性盆腔炎反复发作,迁延日久,使盆腔充血,结缔组织纤维化,盆腔器官相互粘连[4],造成下腹部坠胀疼痛[5]。该文通过VAS评分发现,治疗前疼痛评分为(5.68±1.21)分,在评分等级中属于中度疼痛,通过中医护理技术治疗1周后,疼痛评分明显下降,评分等级中属于轻度疼痛。以往研究显示[6],慢性盆腔炎患者体内炎性介质的表达高于一般健康者,本文得出同样的结论,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白细胞显著降低,提示中药保留灌肠和中药热奄包能够降低炎性介质的表达,达到消炎止痛效果。中药保留灌肠利用直肠与盆腔相邻,肠粘膜吸收力强,药物直接作用于盆腔,能更快更好地发挥作用[7]。中药保留灌肠中主要药剂为红藤、蒲公英、皂刺、当归、赤芍(炒)、三棱、莪术、银花藤、甘草、夏枯草,可达清热利湿、行气化瘀、消积止痛。中药热奄包则通过使局部皮肤温度升高、肌肉放松、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结合药物的渗透作用,行气活血,消退炎症,从而起到消炎止痛效果[8]。中药热奄包中含有吴茱萸、艾盐,有疏通径络,活血化瘀,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作用。在B超观察下,盆腔包块和盆腔积液量快速明显减少,患者满意这种直达病灶的治疗模式。实验组患者治疗7 d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较对照组的73.33%显著提高,这与钱佩玲[9]文中利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理疗治疗10 d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6.77%相近,说明中医护理技术能明显提高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一步研究盆腔炎的主要不适症状如疼痛、带下异常、月经异常、夜不能寐症状评分,发现干预后7 d两组患者评分均显著下降,且实验组患者症状评分下降更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邱慧敏[5]一文中利用清热利湿化瘀法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1月后中医症状积分和体征积分均明显下降相一致,说明中药保留灌肠和中药热奄包能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疾病恢复。
目前在“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的总方针指引下[10],该院作为一所集医疗、预防、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每个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率达到100%,目前该院应用的中医护理技术主要包括:中药保留灌肠、中药热奄包、耳穴贴压、雷火灸、蜡疗、红外线等。5年统计分析发现,在慢性盆腔炎中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中药热奄包,其次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主要原因:①中药保留灌肠、中药热奄包是中医诊疗方案内容,灌肠制剂及热奄包是该院特色治疗之一;②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价格便宜普通老百姓能够接受;③用物及操作方法相对简单,临床易于实施。该院本身就是中医院,具有先天优势的外部条件,中医护理操作多,护士的实践机会不断增多,使得操作的熟练度和准确度也越来越高,患者的满意度也随之增加,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良性循环。而且,该院每年定期开展针对护理人员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方法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培训、比赛、定期考核,切实加强护理人员扎实功底,不断深化中医护理内涵,同时加强医生护士配合开展中医护理技术,使得中医护理技术及辩证施护措施能不断完善。
慢性盆腔炎病情迁延,不易根治,目前该院已经形成了一套针对慢性盆腔炎中西医综合治疗和中医护理模式常规,经过五年来经验的不断积累,使得中医护理技术在针对慢性盆腔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护理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