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衍晴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人民医院放射科,云南曲靖 655331
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已被划入易发性病症的范畴,通选择磁共振形式的检查(MRI)配合CT检查(即多层螺旋CT检查)来对该症患者实施诊断[1]。为了更深层地探究这两种检查相互配合后,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实际诊断价值,该文中对2017年1—12月在该院诊疗的79例疑似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相关诊断数据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诊疗的79例疑似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划为分析对象。其中,男性共53例,女性共26例;年龄都是处于24~59岁之间,平均年龄是 (41±6.03)岁。在该文分析的的后期,该79例患者在实施综合检查(含有:查体、CT、以及 X 线与 MRI等)后,都确诊出现了腰椎间盘突出症。
1.2.1 MRI检查 选择的仪器属于东芝系列的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专用仪器。首先,使病例处于仰卧位,保证其脑部最先入于设备内,然后,按SAGT1WI、T2WI以及F ST2W I与TRAT2WI的排序来实施扫描[2]。 在此,T1WI的参数是:TE16 ms以及 TR500 ms;T2WI的参数是:TE90 ms与 TR5100 ms[3]。 其次,在矢状位认真查看病例椎体实际形态与对应的信号特征以及椎间盘的信号有哪些改变,而且还要在横断位以及矢状位认真查看其脊髓与硬膜囊的具体受压状况、椎管全部径线的宽度状况[4]并查看椎间盘向外突出与实际膨出状况。
1.2.2 CT检查 选择的仪器属于飞利浦系列的128层以及64排螺旋形式的CT。使病例处于仰卧位,随后,为其摄取正确的定位图像,且在该图像上设出适合的扫描线,再分别对其腰 1~2、以及 2~3、3~4 与 4~5、还有腰5-骶1部位的椎间盘实施扫描[5-6],对各椎间盘都是作5次扫描,该文中球管的实际管电流达到250 mA,管电压达到120 kV,具体的层厚是1 mm。
主要观察各病例扫描区间内的椎体、椎弓与椎小关节出现的病变现象,并观察腰椎间盘的具体形态、位置与密度,并评估其侧隐窝以及椎管径线[7]。以影像学检查的相关资料作为依据,采取上述两类检查法来对比该文选出的全部病例的阳性率具体诊断情况及其在临床上显现的各种相关症状(含有:积气、脊髓变形以及硬膜囊受压、钙化、椎间盘变性等)的具体诊断情况。
选择SPSS 21.0统计学软件来对该文里面的全部资料做相关的分析,计数资料选择[n(%)]来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CT检查后,得出的阳性率达到87.34%;经MRI检查后,得出的阳性率达到88.61%,二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8、1.062,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阳性率实际诊断情况对比[n(%)]
经CT检查后,诊断椎间盘积气、钙化、脊髓变形、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检出率分别为51.3%、3.38%、1.25%、1.25%、23.75%,与MRI检查结果对比,二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6.047、27.902、5.109、96.370、7.036,P<0.05)。 如表 2。
表2 两组影像学征像诊断结果对比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在临床上通常选择CT以及MRI的检查形式来做出诊断[8]。其中,CT检查是十分有效的检查手段,不但扫描的区间较大,而且可实现快速的扫描。通过MRI检查既利于正确的评估患者腰椎间盘的具体部位、密度与形态,也利于评估其侧隐窝以及椎管径线的实际情况[9]。
该研究结果显示,经CT检查后,得出的阳性率达到87.34%与经MRI检查后,得出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这和王敬朋、陈帅明等研究结果[10-11]基本相符(其研究结果CT阳性率为85.9%)。说明两种检测方法在阳性率检测方面差异不大,均可参考;此外,本研究中,经CT检查诊断患者椎间盘积气、钙化、脊髓变形、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检出率分别为51.90%、34.18%、1.27%、1.27%、24.05%,与MRI检查结果对比,二者对比有明显差异。这和刘旭平等研究结果[12]也基本一致,说明CT与MRI检查在椎间盘积气、钙化、脊髓变形、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等方面存在各自优势,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综上所述,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来讲,通过MRI以及CT这两种形式的检查来对其确诊,是各有利弊的。相关医师需考虑患者的现实病况后,为其确定最适用的检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