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玲 珑 图片来源/网 络
历史长河中,有很多宫廷中的后妃都非常出名。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位虽然在历史上不是那么显眼,但却被称为大清“最有福气,最长寿”的皇后,她就是雍正帝的妃子,乾隆的生母,孝圣宪皇后,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
根据清廷的记载,钮祜禄氏生于公元1692年,是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官凌柱的女儿。她十三岁入雍亲王府侍奉胤,初入胤府邸的时候,并不得宠。后来据说一次胤生病,钮祜禄氏尽心尽力地照顾,这才引起了胤的注意。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她生下了弘历,有了小贝勒,她的日子越过越好了,被封为侧福晋,还经常受到赏赐。弘历幼年便深得康熙皇帝的喜爱,胤自然也对钮祜禄氏更加重视了。
传说弘历12岁的时候第一次随父亲进紫禁城见爷爷康熙帝,康熙一眼就看中了弘历的聪颖过人,大加称赞,十分喜爱,还要接到宫里读书,亲自抚养,并因此决定召见弘历的生母。据说钮祜禄氏进得宫来,跪在康熙面前请安,康熙一语不发,盯着她看了一炷香的时间,只说了四个字:“有福之人。”自此,钮祜禄氏更得胤的恩宠。
孝圣宪皇后生活在清代最鼎盛的年代,乾隆皇帝又是个孝子,在母亲身上可谓穷尽全天下之力供养。乾隆经常出巡,游山玩水。而每次外出,不管是南巡还是秋,他都要把母亲带在身边,这在封建王朝时代也是不多见的。不仅如此,太后出行的座驾一定要最舒适的,太后上下车船,乾隆都一定要亲自搀扶、护送。就这样,前半生小心翼翼伺候夫君的钮祜禄氏在后半生里三登五台、三上泰山、四下江南,饱览了大清江山,是清代出巡次数最多、范围最广的皇太后。
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五日是钮祜禄氏的生日“万寿节”。每到这一天,乾隆都要派专人到太庙祈福,而自己亲自到寿康宫行礼庆贺,亲王、重臣在慈宁门,文武百官在午门给皇太后行礼。传统上比较重视的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耄耋等整寿,更要隆重地庆祝。钮祜禄氏六十大寿那年,为了有一个更宽敞的祝寿场所,乾隆提前将原明代咸安宫旧址改建成寿安宫(今故宫图书馆)。北京西郊的瓮山,辽代就是皇家园林,明代称好山园。为了庆贺母亲六十大寿,乾隆下令在好山园旧址大兴土木,建造清漪园,把瓮山改名为万寿山。山前建起为母亲祈福的大报恩延寿寺。清漪园就是后来的颐和园。这座大园子,只是乾隆送给母亲的一件寿礼。
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一向身康体健的钮祜禄氏已经是八十五岁高龄,一次偶感风寒后在睡梦中悄然离世。她享尽荣华富贵,寿活85岁,寿数之高,在清代后宫中居于首位。乾隆为她定的谥号为“孝圣宪皇后”,并普免天下钱粮一次。
一入宫门似深海,荣辱皆系帝王心。钮祜禄氏别看地位尊崇,也有不少难处。对皇帝,要相敬如宾,琴瑟相谐,更要学会体察皇帝的心思。后宫的事也得操心,皇帝要升妃嫔的位分,还要以她的名义宣布。而且身为后宫之主,还得母仪天下、贤惠大度,有情绪要控制,有苦也无处倾诉,难免要憋几口气,很容易因为恼怒情绪抑郁导致肝郁气滞。清宫之内有个专门针对后妃这种情况又非常简单的方子来缓解肝郁—灯心竹叶汤。取灯心草3克、竹叶3克,用文火煮一刻钟,喝水即可。据医案记载,虽然就两味药,但疏肝解郁的效果特别好。道光皇帝的皇后,从嘉庆二十年开始,单单关于她的医案记录,就占了313页,而且大部分的记录都和肝郁有关。她就常年用灯心竹叶汤代茶饮,靠它来疏解情绪。我们现代女性因为生活、工作压力很多人也有这个问题,情绪对人的健康有很大影响,生气、郁闷导致身体无力,注意力不集中,易怒,甚至血压升高,恶性循环,不妨试试这个简单易行的方法。
清宫中的帝后妃子们养尊处优,养生占了太医们很大的工作范畴。他们进出都有人服侍,运动量常常不够,经常会有脾胃不和的症状。而这种情况又需要长期吃药,难以坚持,于是御医们便发明了一种点心—八珍糕。据说,孝圣宪皇后十分喜欢食用,此糕一直在清宫流传,后来活了74岁的慈禧也十分喜欢。
八珍糕原料:党参、茯苓各60克,白术30克,薏苡仁、芡实、扁豆、莲子、山药各90克,白糖240克,糯米粉300克。将这些药材研成细末,用糯米粉、白糖和匀,上屉蒸糕,晾凉后可作零食随意食用。这些药材中,党参大补元气,薏米、扁豆健脾利湿,诸药配伍药性平和,不热不凉,滋养脾胃,成人小孩都可食用,长期食用可补虚健体。八珍糕制作简单,老年朋友身体功能减退,消化不良,脾胃失调,可咨询医生后试试。
“十全老人”乾隆活了89岁,继承了孝圣宪皇后的长寿基因,而这基因更来自他的姥爷,钮祜禄氏的父亲,活了90岁的凌柱(公元1664年-公元1754年)。当然,孝圣宪皇后的高寿也离不开乾隆的悉心照顾以及她调节情绪、长期保持情绪健康的努力,中老年朋友们还是要在这方面向她学习,多下功夫。
(图片2018年9月下载自百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