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远兴
(中共庆阳市委党校,甘肃 庆阳745000)
做好党的群众工作,既要注重形势特征,也要与党的中心任务相适应。当前,从今天来看,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战争年代、与计划经济时期,甚至与改革开放初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时代在进步,实践在发展。党的群众工作,只有与时代进步同步,与实践发展合拍,才能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就。随着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世情、国情的新变化,社会群体的新变化,使党的群众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客观上对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在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角度来看,发生了两次根本性的变化。一是以新中国的成立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革命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这个变化表明,党的群众工作已从革命环境下的群众工作变成了执政条件下的群众工作。二是以改革开放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个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从封闭僵化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变成了在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因而党的群众工作也就必须适应改革开放的要求。政党建设的一般规律已经证明:做好群众工作,在执政条件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比革命时期和计划经济时期,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因而更加重要和紧迫。
第一,执政党潜在的脱离群众的危险比革命党更大。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始终处于白色恐怖之中,生存环境极端恶劣。党要生存、发展,要完成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必须坚决依靠广大的劳苦大众,紧紧地同全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种客观环境同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工人阶级政党的性质、宗旨、最终奋斗目标相结合,使做好群众工作有一种强大的外在压力。
当党执政后,党在国家中的地位的根本转变,必然给党在联系群众、做群众工作方面不论是实际工作中还是主观认识上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党手中掌握了政权,使党的政治主张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除了战争年代只能靠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依靠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能贯彻这一条途径之外,还可以靠国家权力和发布政令来强制推行,从而使党在客观上增加
了脱离群众的危险。在主观认识上,由于国家权力实际掌握在某些党员干部手中,其对党的生存危机感会有所弱化,群众观念会有所淡薄。同时,由于长期封建主义的传统意识的影响,党内的官本位思想、官僚主义意识在一定的条件下有所滋长,消极腐败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地损害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实践证明,执政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要防止这种潜在危险变为现实,就必须切实加强党的执政环境下的群众工作,保持和弘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使广大群众成为支撑党的执政地位的坚实基础。
第二,党领导市场经济潜在的脱离群众危险比领导计划经济时更大。在计划经济时期,党主要是靠具有指令性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来领导国家建设,群众也以执行国家计划为自己的职责。再加上当时特殊的政治形势,使得党群关系十分简单,党的群众工作几乎成了要求群众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单向性工作。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党群关系越来越复杂化,而且党的群众工作的方式也必须不断改进和创新。因为市场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不可逾越的经济形式,有其本身内在的原则和特征,其中最主要的如注重物质利益、注重自我发展、注重等价交换等。这一方面要求中国共产党在做群众工作的实践中,必须更多地注重群众的物质利益,使群众在发展中得到更大实惠和更多享受;必须更多地创造群众自我发展的机会,使群众在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必须注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并充分挖掘群众中蕴藏的各种资源,使其得到相应的回报或收入。因此,党的群众工作就必须是既要向群众宣传并领导群众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要切实地了解群众的利益诉求,特别要注重把满足群众的利益诉求作为党的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否则,党就会脱离群众。另一方面,作为执政党的党员干部,手中掌握的权力如同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也可以用来为自己谋取私利。虽然党的干部从理论上讲是人民的公仆,但并不能保证每个生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员干部,都能够经受住市场经济的考验,出现一些过于注重个人的物质利益、过于注重自我、与党和人民讲价还价的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这就必然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形象,使群众不信任党、疏远党。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脱离群众的危险不是减弱了,而是增加了。
当前,世情、国情都在发生深刻而广泛的变化,对党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
从世情来看,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另一方面,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国际环境的发展变化对党群关系带来了许多新挑战。人民群众希望中国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与中国人口大国相适应的地位和作用,但由于中国综合实力与世界主要国家的差距较大,使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面临着发达国家占优势的强大压力。因此,共产党要实现人民群众的愿望,就必须集中一切力量,首先办好自己国家的事情,迫切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一切积极因素和创造才华挖掘出来、调动起来,形成强大合力。
从国情来看,一方面,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进步、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中国的发展,使中国人民稳步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另一方面,党的工作、国家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党的建设还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比较严重。中国的这一现实国情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各方面建设的重大成就,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中国共产党也需要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现实存在的各种问题,这是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根本所在。
十九大报告指出,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党的基层群众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思路,改进群众工作方法,把有效改善民生,切实服务群众作为工作守则,兢兢业业,真抓实干。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基层工作必做于实、必做于细。基层工作冗繁、琐碎,开展难度大,但是“千困难万困难,真抓实干就不难”。扎根基层的党的干部队伍要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办法就在群众中,只有扎根群众,倾听群众意见和呼声,学会从群众立场思考问题,才能正确把握问题与矛盾,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务实、高效满足群众诉求[2]。
改革开放以来,与之相适应而发生转型的不仅有经济、社会,还有人,其中包括人的思想观念,也包括人们所处的社会阶层,即中国社会阶层发生了新的分化。
第一,工人阶级的新变化。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企业是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地方,是党的阶级基础的基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国企转制和非公企业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深刻变化。改革开放以前,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所认识的工人阶级,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以出卖自身的劳动力为生的人所形成的阶级,“无产”即不占有生产资料,是工人阶级的一个最鲜明特征。二是依靠工资为生的劳动者阶级,这里所说的“劳动者”主要是指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体力劳动者。在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内涵已深化,外延也扩大。表现在:一是“无产”不再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标志,工人在经济上已经不同程度地成为“有产者”。二是工人阶级的“大老粗”形象已经发生质的嬗变,知识化程度迅速提高,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且在工人阶级队伍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三是队伍迅速壮大,全国在职职工总数近3 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近1/4,占城乡从业人员总数的40%,再加上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这个比例会更大的[3]。四是工人阶级内部出现不同的利益群体,主要包括:机关公务员群体、企业经营管理者群体、知识分子群体、普通工人群体和包括下岗工人在内的特殊困难群体等,特别是在普通工人群体中,不同地区、行业、所有制单位甚至同一企业的工人在经济收入、生活状况、职业地位等方面形成了较大差异。五是工人阶级队伍成员的独立性、流动性增强,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企业和职工的双向选择越来越成为工人择业的主要形式。六是工人阶级队伍成员的政治态度和价值取向呈多元化趋势,不同年龄、文化水平和收入水平的群体思想观念差异较大。认真研究这些变化,有助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地位,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
第二,农民阶级的新变化。直至今日,中国的工业化还没有完全实现,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仍然是中国国民中的大多数,从而使党做群众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做农民群众的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农民阶级也在悄然发生着一些明显变化,主要是把“农民”,视为原来意义上的具有农村户口、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已经不适应今天的现实了。具体说来,农民阶级的新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农民的职业特征来看,不再是清一色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终生在土地上耕作的农民,而是分化出来了一些脱离了土地的新型农民,即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即使是身在农村的农民,也分化出了农业专业大户、兼业农户、小耕农、集体农民和村干部等不同类别。二是从农民的收入来源来看,不再是清一色的或主要靠种地,而是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主要包括出售农产品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纯收入。三是从农民的知识水平来看,整体文化知识素质仍然偏低,但大多数农民不再是文盲,尤其是中青年农民大都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四是从农民的思想观念来看,不再是僵化落后的观念占主导,而是日趋多元化。总之,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超过半数的农民成为实行土地个人承包的农业劳动者;1/5 的农民进城就业构成新的工人群体,该群体处于城市生活的下层的[4];一部分农民成为个体经营者和私营企业经营者;在农村集体企业、个体企业和私营企业中,形成了企业经营管理者群体。所有这些变化还动态发展之中。因此,农民阶级作为中国人数最多的一个基本阶级,是党执政的最主要群众基础,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离开农民群众的理解、拥护和自觉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将一事无成。
第三,城镇居民的新变化。一是城镇居民职业层次呈现多元化,特别是出现了一个新社会阶层,即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二是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日益扩大,一部分拥有较多资产或财产的新社会阶层构成了中国今天的“高薪高收入阶层”,城镇中某些垄断行业的工作人员也都有着比较高的薪酬,但城镇国有、集体企业的一些职工特别是下岗职工的收入减少、生活困难。三是城镇劳动者的流动性突出,“跳槽”已经成为一种屡见不鲜的现象,尤其是大量农民工在城镇没有固定的工作岗位,流动性、季节性都十分突出。四是民间组织专职人员大量出现,如各种行业协会、联合会、商会、促进会、学会、研究会、联谊会、基金会和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等。五是社会无业人员,甚至违法犯罪人员的存在。中国社会阶层的新变化,使人民群众自身和其利益要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执政的共产党来说,如何更好代表社会各阶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是党群关系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也是影响今天党群关系的主要问题。
当前,中国所处的环境复杂多变,共产党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这就需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推进群众工作跃上新台阶。
毛泽东曾经讲过: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5]。邓小平强调:“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所抛弃。全党同志,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经常记住这一点,经常用这个标准检查自己的一切言行”[6]。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特别强调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根本目的。面对新的形势任务,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中央领导集创立了科学发展观,并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也总是把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党的核心任务要求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2012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扎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一文,指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个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党的宗旨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引导党员和党的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检验作风纯洁性的试金石,切实做好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和带领群众前进的工作,坚决反对一切脱离群众、不关心群众疾苦的不良现象。如果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高高在上,不关心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不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愿望,不虚心向群众学习,不总结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经验,关起门来想问题、作决策,习惯于“想当然”地发号施令,就会犯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错误,就会给党和人民事业造成极大的损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更是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7“]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8]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紧紧把握当前形势的基本特点,明确群众工作的新要求,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形成和不断发展的做群众工作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切实做好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群众工作,从而为中国共产党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这充分说明党与人民拥有天然的联系基础。加强群众工作,维系党群关系,增强党群感情,正是不断厚植党执政基础的内在要求。“从现在到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肯定,同时也是党向广大人民群众作出的重要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重点在于建设城乡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镇化发展,推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以及人民幸福,由小及大,由基层到国家,人民群众理所应当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联人和受益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脱贫致富积极性,增强人民群众凝聚力,都说明做好群众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9]。
目前,中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不同社会阶层都有各自不同的利益需求。因此,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必须高度重视并努力做好群众工作,要把群众工作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的高度来做。能否做好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关系到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和谐。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应当多说贴近群众感情的话,多干群众能得实惠的事,努力做群众信得过的人。
构建和谐社会,党员干部要勤下基层,说贴近群众感情的话。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丰富多彩、无限生动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勤下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与群众交朋友,才能听得懂群众的话,学会说群众听得懂的话。无论是调查研究、走访群众,还是宣讲政策、部署工作,都应当多说贴近群众感情的话,多讲群众能够接受的道理,切忌讲官话、大话、套话和空话。这样,与群众的心就能贴得更近,同群众的关系就能更加融洽。
构建和谐社会,党员干部致力发展,干群众能得实惠的事。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构建和谐社会,做好群众工作,都必须把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各级领导干部应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团结带领群众齐心协力推动发展。同时,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不断增强群众工作的说服力。
构建和谐社会,党员干部要严于律己,做群众信得过的人。做好群众工作,需要依靠一定的权威力量,更需要发挥人格魅力的作用。党员干部的作风如何、形象怎样,直接影响群众工作的效果。党员干部在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中,不能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和唯我独尊的官老爷意识,而应本着向群众学习的态度,充分尊重群众,平等对待群众,努力做群众信得过的人,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永远同人民群众心连心,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就坚如磐石。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新时代和新任务对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共产党要谋求政权的持续稳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必须切实做好群众工作。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带来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利益关系由于利益主体的不同趋向复杂化。而这种多元化和复杂化,又使社会矛盾不断产生。社会利益矛盾不协调是产生社会冲突的主要根源,也是导致社会秩序不稳的主要因素。当前,由于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经济关系不断调整,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人民内部矛盾不可避免地大量增加,而且大量地、经常地发生在分配领域,表现为群众收入差别所引起的利益矛盾。这些新情况无疑加大了执政党利益整合的难度。正确认识和处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人民内部矛盾,一方面要靠深化改革来解决,另一方面要靠党的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来化解。如果共产党不注重做好群众工作,漠视群众利益,不能以积极的态度化解矛盾,对群众的合理要求置若罔闻,或者对群众没有感情、态度生硬、方法简单,就有可能引发一些群体性事件,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20世纪末21 世纪初,世界上一些执政党甚至是大党、老党,因为在改革过程中损害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同时漠视利益整合与协调,导致社会矛盾加剧而下台。吸取这些政党的教训,共产党必须十分注重协调和处理好人民内部的各种利益矛盾,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分好“蛋糕”,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共得发展实惠,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其执政的社会政治基础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以工人阶级为中坚的工农联盟,即通常所说的阶级基础;一个是社会各个阶层的群众,即通常所说的群众基础。随着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利益格局的变动,中国社会阶层已经而且将发生新的变化,不仅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这两大基本阶级,而且出现了诸如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者、受雇于外资企业的科技人员等具有不同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不同利益特点的多层次的新兴阶层。这些新兴阶层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随着改革的深入人数还在不断增加。他们和广大工人、农民一样,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宏伟目标所要依靠的巨大力量。这就要求党在着眼依靠工农两大基本阶级并相应做好有关工作的同时,必须把团结新兴阶层、拓展群众基础进一步突出出来。要按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要求,以科学的态度积极做好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工作,加强与各阶层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把包括新兴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使党拥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从而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完成各项任务。
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是新时代党的建设要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之一。而改进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则是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的重要一环。毛泽东曾用过河要有“桥”和“船”的生动比喻深刻地说明了方法的重要性。他说,党的任务是过河,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的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实践反复证明,正确的主张必须与良好的工作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实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知识水平在不断提高,政策观念、效率观念、公平竞争观念和民主意识、参与意识、自主意识、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这种变化,对党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那种单纯靠行政手段、搞强迫命令、“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的老套套再也行不通了。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学会运用民主和法律的手段及说服教育的方法来解开群众的思想疙瘩,来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做好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各项工作,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困难面前和人民群众同心协力,共渡难关,把党的工作做得更好。
执政党的地位,容易使一些党组织和党员产生忽视群众工作的倾向,使党脱离群众的危险大为增加;而执政党统揽全局的地位,又容易使中国共产党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由于党掌握着政权,可以把各种资源都利用、调动起来,为群众谋利益,同时也带来了权力的蜕变问题,而且执政的时间越长,其危险性也就越大。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符合人民利益,从根本上讲党的主流是好的。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在党的自身建设上,确实存在着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比如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形式主义、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严重脱离群众的现象,败坏党的声誉,损害党群关系。它们与国有企业亏损和一些职工下岗、灾区和贫困地区群众生活困难等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使许多矛盾更容易激化,甚至对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政治稳定构成潜在威胁。“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只有切实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下的群众工作,才能启发提高群众的觉悟,使他们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他们对党的政治认同,使他们真正起来监督党和政府及各级领导干部,降低执政风险,增强党的拒腐防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