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坚,汪 焱
(1.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2.福州大学体育部,福建 福州 350108)
在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胜之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踏上新时代筑梦复兴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了解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现状的同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同我国体育界的情况、国情、世情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建设体育强国”的一整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一个广博精深、独树一帜的科学理论体系,即“习近平体育强国思想”。该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卓著体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卓殊分支,对“中国体育”这匹千里马的奋蹄跃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对我国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有着深远意义。但在中国知网以“习近平+体育”为篇名的形式高级检索(“+”表示为并含),截止到2018年11月2日,发现共有67篇文献,其中期刊39篇,除去习近平以及体育局相关领导的重要论述外,对习近平体育思想的相关研究寥寥无几,因此对习近平体育思想进行深入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1]。习近平体育强国思想及其理论体系也是如此,应时代要求而产生,应时代背景而催化。基于此,本文试从习近平体育强国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出发,探寻习近平体育强国思想蕴含的丰富内涵和科学指引,以期找到早日实现体育强国目标的现实路径,为我国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些许参考依据。
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之必然。近些年来,我国竞技体育成绩斐然,群众体育如日方升,体育产业欣欣向荣,体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早已跻身“体育大国”行列,但我国尚不是体育强国。体育强国是指体育的综合实力、国际影响力和整体发展水平等方面总体居于全球领先或领导地位的国家,而我国在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方面远远达不到体育强国应有的体量,在竞技体育方面虽有佳绩,但是项目发展不协调、不均衡,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上与欧美体育强国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在我国这种“大而不强”的体育时代背景下,树立一个更远大的奋斗目标,未雨绸缪地做好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规划迫在眉睫。
十三五时期健康中国建设之必然。“十三五”背景下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的双重战略齐头并进,体育事业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时代机遇,但想要抓住机遇就需要体育强国战略的引领,健康中国建设也需要体育强国战略的助力,只有“体育强国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并驾齐驱、多管齐下,才能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进而有效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夯实健康基础。
中华民族谋求伟大复兴之必然。新时代,中华民族志存高远,毅然决然地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奋力擎起振兴中华的鲜明旗帜,发出了力争中华民族再续辉煌的进军号令和时代强音。但是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国民具有强健的体魄,需要有伟大的精神做支撑,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而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所以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习近平体育强国思想包含着体育强国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蕴藏着对世界发展大势的科学判断、对中国发展方略的深邃思考、对人民根本利益的深刻关切,蕴含着实现体育强国梦的辩证关系、首要前提、战略目标以及努力方向。(1)辩证关系。习近平体育强国思想饱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所蕴含的辩证关系表现为: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全民健康与全面小康休戚与共、体育事业与国运兴衰紧密相连、奥运精神与中国精神一脉相通、体育外交与国家外交殊途同归。(2)首要前提。当前我国实现体育强国梦的首要前提是要将体育强国梦上升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矗立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制高点上统筹规划体育强国建设的合理布局。(3)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引领的体育强国不只是竞技体育强国,而是包括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等在内的全面体育强国。其体育强国目标包括竞技体育占据国际体坛前列、体育产业成为国家绿色新型产业、群众体育规模和质量逐步提高、中国在全球体育治理体系中具有话语权、职业体育结构合理且成绩裴然、体育科技创新能力引领全球等等[3]。(4)努力方向。实现体育强国梦的努力方向是要坚持体育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落实全民健身战略,加强健康中国建设,把人民对体育的美好期盼作为价值追求;深入推进体育改革,革新体育健康观念,切实促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均衡发展;全力备战2020东京夏奥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并以此为契机补齐我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上的诸多短板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中国梦,就需要中华体育精神”[4]。中华体育精神中最具代表性的非中国女排精神莫属了,中国女排一直是我国的精神旗帜和时代标杆,其备受推崇的原因不仅是重登世界之巅,更是中国女排在逆境中展现出了不畏强敌、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这种体育精神是激励国民坚强奋斗、热爱祖国的精神引领,是把中华民族紧紧捆在一起的精神力量, 是实现“体育强国梦”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索契冬奥、南京青奥、里约夏奥的运动健儿们时,都突出强调了“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的奋斗精神,认为中国运动员应该坚定自信,自强不息,敢于拼搏,体现出强大的中国意志力;认为中国运动员应展现胜而不骄、败而不馁的王者之风,旨在战胜和超越自我。习近平体育强国思想体现了“不以奖牌论英雄,不以成绩谈成败”的重要思想,摒弃了体育唯金牌论,认为运动员应端正心态和表现自我,展现出中华体育精神,这让运动健儿们如释重负,甩掉了沉重的包袱,为运动员展示自我风采、赛出真实水平创造良好的条件;突出“友谊第一,交流为主”的重要理念,认为运动员应珍惜和把握参赛机会,尽情享受学习和交流的过程,用行动来诠释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传播奥运精神,能够振奋民族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添精神动力[5]。中华体育精神与“团结、创造、奋斗、梦想”的中华民族精神高度契合,与爱国、奋进、创新等中国精神紧密相连,发扬体育精神可以提振民族精神,展现国民形象,传递中国精神,能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指引,为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增添精神动力。
当前我国的冬季运动项目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仅在吉林、辽宁、黑龙江的三个省份有所开展,在冰雪竞技、冰雪产业等方面存在诸多短板亟需补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带动三亿多人走上冰雪,并为补齐冰雪短板而量身打造了如“北冰南展”等一系列的冰雪战略,展现出了其“以问题为导向,紧抓短板准确发力”的改革思维和“以赛事为契机,补齐短板谋求发展”的发展思路。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筹备北京夏奥会、出席索契冬奥会和南京青奥会,再到申办北京冬奥会,在国际体育赛事上亲力亲为,无一不体现其对国际体育赛事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有着强有力的牵引作用”[6]。在2022年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的关键节点,冬奥会举办的好与坏是中国兑现申办承诺,是展现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关键,会对体育强国梦和中国复兴梦的实现产生重大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赛事为契机,展现新形象、谋求新发展、凝聚新力量,体现出“善于把握大势,抢抓机遇”的大思维,将“体育运动与治国理政结合”的大智慧,指引我们应紧扣时代主题,抢抓时代机遇,通过举办大型的国际体育赛事来补齐我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上的诸多短板,借此契机来提高我国体育的软实力和影响力,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促进国家间的合作交流,展现我国改革发展成果和综合国力,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带动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彰显我国大党风采和大国风范。
近年来,我国经济腾飞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健康早已成为人民共同追求的基本目标。早在 2003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就提出“要把全民健身工作作为各级政府的民心工程来抓,把体育达标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的考核内容之一”[7],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很早就认识到体育工作的重要性,深知全民健康与全面小康的内在联系,也从侧面证明了“健康中国”虽标新立异,但并非空穴来风。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高屋建瓴地提出要建设“健康中国”,既是顺应民众关切,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也说明习近平总书记着眼长远善解民忧,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以人民幸福安康为己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8]。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人民幸福的根本,只有民强才能国富,所以民族昌盛既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石,更是国家富强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侧重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方面,甚至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有提及,是因为体育是强身健体的实践活动,是一种精神生活,与人民幸福密切相关,与民族未来紧密相连;是因为只有以全民健身为抓手,才有可能如期兑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诺言。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民福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生动体现,旨在解决群众体育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此举正是将提高国民体质的目标落到实处,将人民健康的殷切期盼落到实处,将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落到实处。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挥笔写下“少年中国说”,将祖国前途和民族未来寄希望于“少年”,百年后,中华民族崛起,国力蒸蒸日上,习近平总书记同样强调了青少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角色,认为青少年是投身国家建设和推动国家前进的主力军,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在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叮嘱、殷殷关切的背后,却是中国青少年体质逐年下滑,近视眼、肥胖孩子的数量持续上涨的不争事实,青少年健康问题已然成为实现中国梦路上巨大的拦路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少年强中国强,体育强中国强,中国以后要变成一个强国,各方面都要强[6]。习近平总书记深知青少年举足轻重的地位,心系青少年关爱青少年,想要引导青少年强身健体、砥砺奋进,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从娃娃抓起,扎扎实实提高竞技体育水平”[9]。青少年与国家强盛的未来密切相关,建设体育强国的前提就是要促使青少年精神饱满、体魄壮健,让青少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展现出其作为国家元首的远见卓识,明确指明了我们建设体育强国的切实路径,认为实现体育强国梦必须要从青少年抓起,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科学管理,引领青少年健康茁壮成长,夯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础,筑牢体育强国根基。
“三大球”的发展不同于单人项目,赛场上更需要团结合作,这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体育项目中最具代表性的体现。把三大球发展好,也就抓住了体育强盛的关键[10]。多年来,中国足球陷入泥泞,止步不前,但是为国足加油鼓励的声音从未停歇,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表示其对中国足球的愿景有三,分别是出线、主办以及问鼎世界杯。中国足球承载着国人扬眉吐气的期盼,中国足球有朝一日迈向世界巅峰是大家共同的梦想。同样,中国篮球和排球也肩扛着中华几代儿女的夙愿,篮排梦与足球梦一样都是中国梦不可缺少的关键拼图,“三大球”在国民心目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力和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是个当之无愧的体育爱好者,认为足球的魅力在于不可预测和团结协作,其对足球的见解一语道破了三大球项目的魅力所在,我们也可以从中国女排荣膺里约奥运金牌时举国振奋的强烈反响中发现,“三大球”项目的确有着无与伦比的独特魅力。习近平总书记曾表示,在一些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项目上,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还有不小差距,并特别提到足篮排三大球[11]。习近平总书记深知“三大球”项目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指出应重点发展我国“三大球”项目,体现出其“抓关键、抓主要矛盾”的工作方法和思路。当前我国“三大球”项目协会、职业联赛等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校园普及推广和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改革也开足了马力,这背后必定离不开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支持,其改革力度的体现更像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大球”重视力度的彰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三大球”项目的成绩抓上去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体育强国的重要标志,“三大球”项目是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当前亟需着力解决和发展的短板项目。若想阔步迈进体育强国,就要把“三大球”项目的发展上升到实现体育强国梦的战略高度去谋划,在夯实群众基础、培养后备人才等方面上多下功夫,解开束缚“三大球”项目发展的体制机制绳索。
坚持改革和完善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全力备战东京夏奥会和北京冬奥会;首要确保优势和潜优势运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稳步提高田径、游泳等基础大项和足、篮、排球等集体球类项目的竞技水平,抓紧攻克弱势项目和缺项运动项目,恶补以冬季运动项目为代表的竞技体育短板;创新政府体育管理模式,以市场为主导稳步发展职业体育,不断完善职业化竞赛体系;探索竞技体育人才培育发展的科学路径,积极培育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建立并完善青少年体育工作的体制机制,将冬奥会跨界跨项选材的经验与方法运用到夏奥会项目上,从而整体提高我国竞技体育水平。
做好全民健身活动的宣传工作,推广体医融合与大健康的新理念,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让体育锻炼成为更多人的自发行为与日常习惯,努力把全民健身活动打造成为时代潮流和社会风尚,进而带动、影响更多的人加入到体育健身行列中来;以社区、学校、机关单位为重点妥善开发、利用和配置体育场馆资源,进一步探索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科学管理模式,切实解决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问题,提高体育场馆资源的开放率和利用率,从根本上改善体育场馆有效供给不足现状;建立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完善全民健身激励机制,紧抓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不断提高群众体育的科学指导水平和组织化水平,提高企业、体育社会组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举办全民健身活动的主动性,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进而强健国民体魄,全面提高群众体育水平。
政府应优化市场环境,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兴办体育产业,并为其提供充分的便利服务、引导资金和优惠政策等条件,深化以冰雪产业为代表的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场馆服务、体育培训和职业体育等领域的创新升级,拓宽体育服务领域,健全监督落实机制,丰富体育产品市场并提高产品质量;积极推广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体育”模式,培育各类体育产业的专业型人才,打造“体育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一体化的合作平台,把前沿的学术成果与现有的体育资源有机整合,提升体育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重点扶持具有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体育企业,着重开拓和扩展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等体育市场,不断催生体育中介、体育旅游、体育医疗等新业态,推动体育产业繁荣发展。
进一步挖掘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树立奥运榜样,讲述奥运故事,传承奥运精神,充分发挥体育英雄和时代楷模的引领作用,促使国民从精神上强大;积极推行体育文化事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和推广我国优秀体育文化,并将其蕴含的积极因素转化为我们的发展优势,进而建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效利用我国优质的体育资源,建立健全体育文化事业,树立一个恪守诚信、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大国形象,增强中国体育的全球影响力,促推体育科教、体育文化等事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