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南通唐闸近代民族工业遗存利用初探

2019-01-18 23:09谢资二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9年9期
关键词:遗存大运河南通

□谢资二

当前工业遗存开发已成为许多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文创产业发展热点。南通运河资源丰富,运河周边近代民族工业遗存众多,可以抓住这一契机,推动运河文化的传承发展。文章对南通唐闸近代工业遗存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其优势及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运用好工业遗存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能够推动地方文创产业的健康发展。

2017 年2 月24 日,习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大运河森林公园时强调,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同年6 月4 日,总书记又专门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之后,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就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座谈会上强调,要切实把习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好落实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努力把江苏段建设成为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效益的经济长廊,使之成为大运河文化带上的样板区和示范段。现任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要求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要走在全国前列,打造江苏文化建设高质量的鲜明标志和闪亮名片。

地处江海之滨的南通与大运河血脉相连,深厚的历史积淀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运河两岸不仅文化遗存较多,而且品位也较高,难能可贵的是还完整的保存着大量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遗存。运河流经的区域自古就是富庶之地,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新时代,更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运河周边工业遗存的保护,用文化传承的软实力和工业遗存的硬实力讲好南通故事。

运河文化孕育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

江海平原上东西横向贯通的通吕运河和南北纵向贯通的通扬运河,串联起无数的河流沟渠,使南通成为全国少有的不旱不涝的“鱼米之乡”。运河让南通与长江、淮河、大运河、黄海、东海连接,使南通在精神上、文化上、经济上和政治上全方位融入时代大潮。开放包容、惠商重教、敢为人先,运河赋予江海大地的文化精神源远流长。可以说运河运走了南通的海盐等物产,带来了精彩璀璨的现代文明,沉淀下了绵延千载的江海魂脉。

在众多运河中,作为大运河极其重要的支流——古老的运盐河,也就是现如今的通扬运河,早在北宋时期就已延伸到南通城下,她西南经通济闸入江,东北经掘沟、串场河入海。运河两岸至今仍留存大量的古遗址、园林、寺庙、古镇、民族工商业等历史文化遗产,构筑了南通丰富多样的运河文化底蕴。其中唐闸(唐家闸)古镇,地处内河外江,水运便捷。早在1895 年,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就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在此创建大型棉纺织企业——大生纱厂。此后,以纱厂为核心,陆续兴办了榨油、磨面、冶铁、蚕桑等一系列附属实体经济,使之成为我国民族工商业的重要发祥地。从这里开启的近代民族工业先河,也成就了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美名。

时至今日,旧时的厂房虽早已没有了百年前的喧嚣,但散落各处的工业遗存作为一种符号却忠实地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向人们传递着深厚的历史内涵,是现代人认识近代民族工业文明的有效载体,让人们在欣赏建筑艺术的同时,能够了解近代工业的历史和风貌特征,更好的传承近代工业文明。

南通唐闸近代民族工业遗存的现实意义

南通唐闸近代民族工业遗存是自洋务运动以来,我国近代工业历史遗存中整体规模保存最完整、最集中,工业门类保留最丰富、最充实,原址原状保护最真实、最完善,同时也是最具典型意义的中国早期民间资本民族工业的杰出代表和宝贵历史见证。大生纱厂、资生冶厂、复兴面粉厂、榨油厂等一系列近代工业遗存,以及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南通育婴堂等教育、公益设施遗址,可以说就是一个涵盖工业地标、文化记忆、历史呈现的自然与社会完整融合系统。

正是因为拥有了以唐闸近代民族工业为代表的众多历史遗存,近年来南通借助文化资源在文创产业发展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建成了南通1895 文创园等多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了文化产业园区集群。截至2017 年底,全市文化产业认定单位达9000 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单位879 家,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4 年的262.73 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332.18 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由2014 年的4.65%提升到2016 年的4.91%。2017 年,南通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更是达到了5.0%,已成为全市支柱产业。因此,用新视角重新审视唐闸近代民族工业遗存必能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新的理念,找到新的契机。

(一)历史传承价值

南通唐闸近代民族工业遗存不同于一般的工业遗产,它是集工业、生活配套、文化教育、商贸活动、医疗慈善和市政建设等一系列社会生活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业遗存,其作为江海文化传承的一部分,经历了南通近代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承受了社会发展剧烈变化,也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现实生活。作为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生活发展的载体,唐闸近代民族工业遗存承载了南通的文明发展史,延续着城市发展文脉,见证了南通日新月异。

(二)文化载体价值

唐闸古镇拥有一批具有较高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其中,工业建筑风貌贯穿了清末至新中国成立时期,既有中式、中西合璧、折中主义风格,又有苏联式及仿苏联式风格,甚至有后现代风格,建筑风貌特色多元且鲜明。将现存的近代民族工业遗存这一文化载体保护好、利用好,能给后人提供对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研究及佐证的鲜活材料,对人们重新认识这段历史提供生动的现场教材,从历史文化传承、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技术工艺发展角度来说都是无法替代的。

(三)经济发展价值

在国外皮阿诺将菲亚特汽车厂厂房改造成国际会展中心,史考特将泰晤士河畔发电站改造成泰特现代艺术馆等等,让荒废的工业遗存变成了美好的艺术区。在国内北京798 艺术区、中山岐江公园、广州红砖厂艺术区等也成功的将工业遗存改造为主题公园、创意园、艺术区和博物馆等。通过对历史价值的再定义能让工业遗存华丽转身,更好地发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城市建设的活力见证。

工业遗存保护利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目前,在对工业遗存的利用上,存在由于个人观念以及对老工业建筑的价值认识不足,工业遗存的特殊价值还未被普遍认可和接受,甚至认为那些历史悠久的厂房建筑已经和现代城市发展背道而驰,加之政府相关部门在对工业遗存认定和保护上的力不从心导致许多工业遗存破坏严重,保护和再利用更无从谈起。对工业遗存的保护和利用既有政策策略性的,也有规划以及设计施工等技术性的问题。有些制约了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有些破坏了遗产保护的原则,也失去了其最初的发展目的。

(一)重视经济价值,忽略文化内涵

由于城市建设的急速扩张,使许多原本位于城市边缘工业遗存的地理区位发生了相对变化,在城市产业转型需求与用地压力的驱使下,许多工厂纷纷搬迁,遗留下大量工业用地及工业建筑物、构筑物。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工业建筑被改造加以利用,然而只是用于商业用途的开发。工业建筑其本身的文化内涵则在商业化开发过程中被消磨,商业化改造再利用的措施也使得工业遗产在外观与功能上更加商业化,与其工业遗存的工业特色越来越背离,工业文化痕迹也逐渐消逝。

(二)功能模式单一,定位目标趋同

近年来,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发模式的成功,导致大部分工业遗存效仿与跟风,被改造为艺术展览、装置艺术、雕塑陈列、摄影大工作室等文化创意空间,造成园区难以建立必要的分工和合作,定位目标趋同,同质化严重,相互竞争激烈。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由于过度追求文化创意,导致工业遗存的保护和利用与城市发展方向相悖,造成了较大的资源浪费。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个性化产业,一哄而上的重复建设,只能导致事与愿违。

(三)缺乏整体规划,长远发展乏力

目前,许多地方在工业遗存保护过程中还仅是停留在对建筑单体的保护,忽略了工业遗存与周边空间的关系,这与国外对工业遗存再利用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时还存在由于缺乏明确的工业遗存保护政策和规划,园区开发者在园区建筑保护和景观改造的过程中无所作为,只是开展简单的物业出租和基本的物业管理。入园文创企业更无长远发展计划,在1-2 年初创期后则远走高飞,导致园区无法形成自有的创意品牌,更无法形成具有生机和带动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链。

南通利用工业遗存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核心就是“文化+创意”,是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融合提升,是知识密集型的智慧产业。可以说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实质是地区产业结构的演进,取决于需求结构的升级、人力资本的积累、技术水平的进步、产业政策的导向等多种因素,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在运河文化带建设过程中南通如何保护好、利用好工业遗存,打造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创意品牌,需要政府和园区运营商从各自职能出发,明确管理角色,从政策、制度、定位上制定相应的措施,促进文创产业的和谐发展。

(一)以工业遗存保护为前提,制定产业扶制政策,积极推动园区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

政府部门要以发展的眼光充分认识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意义,建立多元化的文化创意产业扶持机制,在产业发展中积极充当“领航员”的角色。在财政政策上加大对文化创意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出台专项的文化创意项目资金,鼓励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和发展。通过补贴园区内企业房租、水电等开支,企业孵化、关键性技术研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融资中介、交易推广等公共服务带动文化创意园的建设,形成产业规模效应。

(二)以弘扬文化价值为前提,实施差异化战略,依托近代民族工业遗存打造特色创意品牌

要以历史文化传承为落脚点,运用现代科技多维度宣传、展示,使历史文化更好地传承弘扬。把文化建设纳入政府长远规划中,进一步树立“文创经济”理念,从而更好的将“文化立市”战略与经济发展战略相融合。通过认真分析自身发展优势,在发展定位上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和品牌化,以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双轮驱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全面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在招商业态上,要合理定位文创园区业态,实现园区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互动。在引进企业上,更要从园区文化创意产业链发展的角度考虑,开展内部的互补和共荣,形成市场合力,提升园区整体的竞争能力。

(三)以生态修复为前提,加快法治化进程,使工业遗存合理利用与运河保护走上法治化轨道

南通唐闸近代民族工业遗存的保护利用与通扬运河的生态修复休戚相关,政府要顺应社会发展和自然规律,严格管控运河沿岸污染排放,加大运河沿线环境整治力度,以生态保护修复倒逼沿岸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将唐闸古镇打造为水生态文化地标,通过讲好古镇近代民族工业遗存的创业故事,展示运河水乡的水魅力,传播运河与工业遗存共生的生态价值,最终打造出体现南通近现代民族工业文化的水价值长廊。因此南通应该充分运用地方立法权,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加大对工业遗存利用和运河生态保护的地方立法工作,使工业遗存保护与合理利用工作在生态修复的前提下走上法治化道路。最终达到通过水与岸、河道与建筑、功能设施与文化景观的协调之美、整体之美的展现,优化运河两岸风貌,实现优秀文化、优良生态和优美环境的有机统一。

猜你喜欢
遗存大运河南通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大运河,行走山东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藏传佛教觉囊派绘画遗存概说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浙江安吉汉代土墩遗存
考古者眼中的隋唐大运河 湮没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