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丽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甘肃兰州 73007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政治报告中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期;同时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这高度概括了进入新时期后体育运动的新使命,新定位和新功能,并出台了“进入新时代,开启新旅程,写下新篇章”的体育动员令。
国家在《2011—2015全民健身计划》的目标任务中提出 “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在这一号召的积极影响下,高校的各类体育社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体育社团成为了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之间的纽带,使学生除体育课之外有了更加丰富、有趣的体育平台。
我国学者卢元镇在1996年出版的《论中国体育社团》一书中指出:体育社团就是以体育运动为目的或活动内容的社会团体,具有民间性、非盈利性和互益性。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体育社团是在校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发的组织在一起(不分年级、不论院系)形成的学生互益组织,这些充满活力,精力充沛的大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兴趣爱好、追求目标,按照学校社团管理章程自主开展体育活动,自发组织、主动参与的一种课余体育组织形式。有过大学经历的都知道体育社团是高校社团组织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自身的特有属性。
2005年共青团和教育部共同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大力扶持帮助体育社团和俱乐部在大学校园积极开展活动。体育社团不仅是体育课堂的延伸,也是培养体育特长人才的一种途径,更是大学生进行身体锻炼进而实现终身体育的有效途径。广大大学生群体在自我管理、积极参与校园体育运动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这样不但很好的增进了身心健康的内在基础,潜移默化的也提高了某一项或几项体育运动的技能水平,更是推进了大学生阳光、健康的校园文化的真正实施和良好开展,而且也会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改善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体育社团是现代体育体制下一种重要的体育组织形式,尤其在培养校园文化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每年进行的《国家学生体质测试》可以看出,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是近几年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在高中阶段学生以高考为目标忽略了体育锻炼还与体育活动与锻炼内容相对单一很难引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很大的关系。进入大学以后特别是在高职院校,只有有了强健的身体体能保证,才能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保障。但高职院校的学制只有3年,且大三学生基本处于顶岗实习,部分高职院校因为师资、场地、体育设施等的影响体育课开设只能保证满足一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很难保证上满、上全体育课。综上所述单一依靠体育课已经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这种情况下体育社团就成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平台。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到体育社团的活动中来,这不仅弥补了体育锻炼时间不足的问题,同时由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好自由选择项目,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体育社团对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体育运动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竞技性,同时绝大部分体育运动都需要队员之间的帮助与配合,这就促使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增加体质的同时在潜移默化学会了团队合作与互帮互助,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之间文明和谐、互相关爱、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这种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人际关系,能够使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改善学生的精神面貌。
终身体育的含义:一是指一生学习参与身体锻炼,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让体育成为一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提供在不同时期、不同的生活领域中积极参与体育实践活动的机会。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2-3年大学生活中通过较长时间有计划、系统的参与体育社团的各种活动,慢慢培养起对体育活动的深厚兴趣,同时通过长时间的坚持亲身感受到体育活动给身体带来的有益改变,这对于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把体育锻炼当成一种习惯,形成不需要外力监督即可自觉锻炼的习惯。
随着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校园涌现出大量“低头族”,很多学生课余生活被上网聊天、看视频、玩网络游戏所占据,将自己沉浸在虚拟世界里,缺少与同学之间语言、思想的交流,导致人际交往能力不足,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而高校体育社团发起者和组织者都是学生自己,参与社团的学生也是一群有相同爱好的年轻人,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在良好的氛围中开展社团活动、交流比赛时就能积极主动的去参与、去解决随时发生的各种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目前兰州市内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体育社团或协会的数目在 11 个左右,主要包括跆拳道社团、乒乓球社团、轮滑社团、锅庄舞社团、羽毛球社团、篮球社团、自行车社团、 足球社团、排球社团、武术社团、街舞社团等。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所涉及项目范围较广,内容也相对较为丰富,理论上应该可以满足多数学生的实际需求。但在调查中发现还是有一部分的学生认为:体育社团的活动内容单调,社团活动训练内容相对单一,并以内部比赛为主要目的,与兄弟院校的比赛、交流学习机会比较少,没有或极少组织开展相关项目知识讲座,这样易使学生出现厌烦心理。也就是说,虽然现阶段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项目种类繁多,可以基本满足学生的基础项目需求,但是因为社团活动内容枯燥单一、与外界的沟通交流机会较少,导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
3.2.1 社团成员流动性较大
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发起者和组织者都是学生,其目的是开展相关项目的体育活动,提高成员的身心健康。但是由于纳新时没有相关 的制约因素往往对新成员采取来者不拒、多多益善的态度,加入之后对于退出社团也没有相对应的要求,很多成员参加活动的规律往往是:由频繁参与到参与次数逐渐减少,再到变成几乎不参加直至最后彻底放弃,造成社团的成员流动性较大。很多大学生一年级参加社团是因为一时新鲜,报着随大流、凑热闹的心态,经过短暂的甜蜜期之后,便渐渐地对社团开展的各种活动失去了参与的热情,从而报着可有可无的心情偶尔参加或不参加社团组织的活动,这会对社团的发展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
3.2.2 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国家对高职体育教学工作的不断重视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的体育活动内容越来越丰 富,随之体育社团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但是,兰州市内大部分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管理制度依然存在不健全的情况,在组建之初,许多体育社团管理制度大多根据其它性质社团的制度借鉴而来的,因为没有特定体育类的针对性,这就使管理制度无法落到实处,导致了社团工作没有可以依照的,实致性的条例,成员分工不明确,影响成员参与工作的积极性也影响社团的长远发展。
3.3.3 经费短缺,缺乏有力的支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经济条件的支撑,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正常活动就无法正常开展,这就会影响体育社团的正常发展。兰州市内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活动经费主要来自于学校财政的支持、成员会费或社会赞助。但由于学校社团经费支持较少部分学校甚至没有,社团成员的会费一般只有一年级加入的时候收一次且很低,而体育类社团活动相对花费较多,比如场地租用、装备购买、相对应的服装、鞋子都需要较多的经费,对于家庭情况相对较差的同学花费多会是参与的很大制约因素;而相对高额的花费也会影响到大部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些影响力小的体育社团很难拉到社会赞助的,这就使体育社团的发展更加困难甚至举步维艰。
为了促进兰州市内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向高水平的一流社团发展,学校主管部门对社团要起到积极的督导作用,协助体育社团制定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制度,使社团在开展各项活动的时候能按照制度高效、有序的完成,从而增强的社团的自身魅力,提升社团品质,促进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可持续性发展。
高职院校体育社团自身的专业性是创办社团必不可少的条件,但由于许多社团的发起者或参与者只是凭着对某一项运动的一腔热情,却缺乏专业的知识体系和技能支撑,这就导致体育社团无论是组织活动还是可持续发展都存在局限性,如果学校能为各体育社团配备专业的教师不仅可以提高体育社团的专业性,还能有效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体育社团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也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由于体育社团的特殊性,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需要经费的支持,单一依靠学校经费支持很难满足开展活动的需求,那就需要各体育社团拓宽活动经费来源渠道。例如,可以根据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实际情况,为学校各类体育赛事提供裁判服务;通过各类直播平台创建一个积极、阳光的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形象,提高社团的创收能力;为专业的体育活动提供表演、裁判等有偿服务。由此不但能拓宽体育社团的经费来源,还能提高体育社团的知明度,为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新时期对高职院校的体育课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符合职业特色的体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结合学生未来职业需求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突出实用性,同时在体育社团中进行进一步的推广,这将对学生未来的工作生活有很大的助益。例如公路桥梁系的学生毕业后需要从事的职业要求有一定的野外活动能力,那么就可以结合这一点除了体育课教学还可以开发组织户外拓展社团或野外生存社团。
新时代背景下对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有了各级单位的积极支持和鼓励,发展前景非常远大;同时由于各种制约因素的存在,如何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保持社团的生命力从而能积极向上的可持续发展就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体育社团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校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形式与平台,也是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完善提高高职院校体育社团,不仅可使大学生同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在和谐、愉快的氛围内进行体育锻炼,进而在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水平,同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慢慢养成终身体育习惯,这对于高素质专业人的培养有着积极向上的价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