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星澜 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
本文从移动支付的模式演变、发展现状、普及原因及程度出发,分析移动支付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移动支付是第三方支付的衍生品。所谓第三方支付,是指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中,买方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由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达并进行发货;买方检验物品后,就通知付款给卖家,第三方再将款项转至卖家账户[1]。有研究者认为第三方支付实质上作为信用中介,为交易的支付活动提供一定的信用保障,从而消除由于买卖双方不对称信息而产生的信用风险问题[2]。本文提及的移动支付则是第三方支付在手机等移动端进行操作的实际应用,是金融业务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电子支付,本质是资金的转移或流动,其支付账户是核心,移动终端是介质[3]。
移动支付自诞生以来,相应的技术就在不断更新,从“NFC支付”抢占先机到“二维码”后来居上,移动支付如此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因为市场的变化,我国移动支付规模也发生着变化。
自2014年至2017年,我国移动支付比例在网络支付中所占比例逐年上涨。根据比达咨询2017年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发展报告,2017年移动支付迅猛发展替代了大量的小额现金支付。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2014年起中国2.15亿移动用户年年攀升,2017年达到5.27亿,较2016年底增加5783万人,年增长率为12.4%,手机支付使用比例高达70%,艾瑞咨询预测2018年中国的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将达到6.5亿。
图1 移动支付用户规模
图2 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环比增长率
比达咨询显示中国移动支付规模逐渐向着多元化发展。以往移动支付用户在网络电商平台中使用频率相对较高。2018年,移动支付渗透到超市、交通、大宗购物买卖等日常生活交流场景中。人们也在逐渐的适应移动支付代替传统货币交易的转变。
此外,农村地区的移动支付也在不断上升,线下移动支付的比例已由2016年底的31.7%提升至2017年底的47.1%。扫码支付和手机闪付成为市场的主流移动支付方式。
ForresterResearch和艾瑞咨询两家公司的移动支付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不足2%到2017年略大于10%,其增长值超过三倍,约38万亿人民币,与此同时美国仍处于1%~2%的较低水平有数据显示,中国2016年的规模大约为美国同期的50倍[4]。毫无疑问,中国的移动支付已经处于全球主导地位。
在当地政府及企业所引进的外语人才中,很多是的纯语言专业类外语毕业生,往往知识面较窄。在对外交流中经常出现业务人员不懂外语,翻译人员不懂业务的现象,沟通上存在很大的障碍。而有的外语人才虽然具备专业知识,但在和外国人直接交往中往往是讲不出,写不好,听不懂。根据调查,从总体上看,全市缺乏具有较高的外语交流能力,同时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只有49%的用人单位认为他们现有的外语人才的专业能力能够满足要求。大约50%的企事业单位对近几年高校历届毕业生的印象是: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太单一,知识面狭窄,缺乏应用实践能力,很难胜任其本职工作。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18年5月9日发布了《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7年)》,报告显示数字中国建设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17年全年信息消费规模达4.5万亿元,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超过200亿元,居全球第一。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中国居民日常消费时支付的首选。那么为什么中国的移动支付发展如此迅速呢?文认为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1.费率低
从前刷POS机时会显示有“0.38费率”字样,意思是交易金额的百分之零点三八作为手续费。实质上,银监会针对不同的行业制定了不同的POS机费率。这使商家的交易成本提高了;而现在的微信、支付宝之类的移动支付交易方式费率就会低很多,降低了商家的交易成本;根据理性人假设,商家的目标达到利润的最大化,因此交易成本更低的移动支付成为了商家的必然选择。
2.安全性高
从前商家在交易进行完后会收到大量现金,需要将其存入银行,在去银行的途中难免用到手提包、布袋等装钱,可能会遇到偷窃甚至抢劫等造成财产的大量损失。现在可直接通过移动交易方式将这些收到的钱在手机等移动端直接存入银行、支付宝或微信等平台,安全系数将大大提高。
3.兼容性强
微信、支付宝为买卖双方提供后台软件,这些后台软件的兼容性较高,与商店等交易场所进行交易时可以和从前的收银机一同使用,因而商家不需要支付多余成本。不仅如此,这些后台软件能稳定地工作在很多操作系统之中,而且不会出现意外的闪退等问题,从而可以满足商家的不同要求。
4.记账方便
微信、支付宝等支付平台都有账单功能,商家们的日常收入支出列出明细方便钱财管理;由于上面提到的兼容性强,大多交易平台都会将现金交易记录、刷卡交易记录、移动支付交易记录等进行自动汇总,方便商家每天计算盈利亏损等。
1.使用习惯
目前,4G网络是全世界最普及的移动网络,中国大部分地方都有4G网络,所以随时可以上网进行交易;又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化,故为移动支付提供了便利。以前用现金交易时,出门逛个街得带很多钱在身上,很不方便,更加不安全;现如今有一个手机出门在外随时可以用二维码扫一扫付款,避免钱财经手,微信、支付宝为消费者的交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安全保障。
2.中国信用卡体制不够完善
我们国家从前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用卡体制,因此消费者没有养成使用信用卡的习惯,故使用现金较为普遍,而移动支付比现金交易更加方便,因此促进了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就国外而言,信用卡的使用深入人心,信用卡制度比较健全,对于使用信用卡消费的买家还有一些保护措施,且信用卡的使用同样便利于现金使用,故国外向移动支付方式形式的转变较为缓慢。
科技的快速更新,推动移动支付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交易形式更加的便捷。从前的银联“闪付”安全性不容乐观,现如今因技术进步,同样是快速付款消费者可以通过指纹识别、面部识别等更高安全性能又更方便的方式进行交易。
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一直是需要面对的问题。手机在上网过程中经常会弹出不明链接,即所谓的钓鱼网站;手机操作系统、APP应用软件存在安全漏洞;有些二维码包含了恶意代码,甚至木马病毒;它们都可能会窃取手机系统中的账户密码而造成用户财产损失。因为手机流量的限制,市面上不免有免费WiFi,不法分子通常利用在公共网络进行交易的弱点盗取用户名和密码,从而造成交易平台上的金钱流失。
很多人在删除APP前,没有解除绑定的银行卡,个人支付账户便可能会存在被盗用的危险;有的诈骗集团会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人们在移动支付平台上填写的详细个人信息,并针对其制订详细的诈骗计划导致人们疏忽上当而被骗取大量钱财,例如2017年清华教授被电信骗取1800万人民币就是个人信息被泄露所导致的。
政府和相关的支付平台应当加强用户的基本安全常识教育,选择更为复杂的用户名及密码、不使用免密支付功能、更换手机号时应及时与支付平台解除绑定;应及时关注并获取有关防范网络诈骗的最新信息;选择安全系数高的产品交易,安装官方正版APP,降低非法恶意程序带来的风险。应当开展移动支付安全教育普及活动,大力普及移动支付相关安全常识。只有人们共同努力才可能将移动支付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尽管目前已经制定了很多政策法规对移动支付进行监管约束,但是目前的监管体制仍然不够完善,盲区仍然存在,例如支付前的二维码管理问题。因此,应当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监管手段来将这些危险降至最小化以保证正常有序的移动交易。现代社会,无论是缺乏法律手段,还是缺少技术手段,都需要相关人员及时的修改及完善。
移动支付从一个概念到进入千家万户,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移动支付自身具有的便携性、快速性,逐渐成为了支付领域乃至于后网络时代的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推手。在此过程中,由于移动支付发展过速导致了移动支付需要配套的法律以及监管制度尚未跟上。移动支付在提供便利的同时,安全性也逐渐提升到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移动支付是当前网络时代的一个风向标,也是网络支付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一环。保证移动支付的快速健康发展,对推动网络支付产业链具有积极作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金融行业与消费者,加速实体经济发展。健全法律及行业规范等相关监管手段,提高监管力度。移动支付风险与便利共存。在寻求金融及网络经济发展的同时,使移动支付处于监管的口袋,其安全性将会有更大的保障。